导航菜单

华西村共同富裕的体制创新因素分析

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和途径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经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过程,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华西村的集体经济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公平正义,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在分配上坚持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方式。华西村“一分五统”的体制的成功,体现了共同富裕和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的理念。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共同富裕;“一分五统”;体制创新;新农村建设

一个理想的的社会制度一定是能够促进社会发展、使大多数人生活幸福的制度。莫尔的乌托邦,欧文的“新协和公社”,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都在追求美好的社会制度。毛泽东的土地革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可贵实践。华西村吴仁宝开创的“一分五统”的微观体制,使华西人走上共同富裕和人民幸福的道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树立了典范,也将有利于全国实现第三次“农村包围城市”——全国范围内的藏富于民和共同富裕。现在我们对江苏华西村共同富裕的体制创新因素做一些分析。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历史演变简析

追求共同富裕是人类的共同思想,莫尔的乌托邦社会在经济上实行财产公有,特别是土地公有,生产的产品由元老院统计和再分配。这在当时可以说是避免“羊吃人”的理想方法。但是,和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欧文的“新协和公社”一样,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遭遇失败。恩格斯才指出“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①

历史伟人毛泽东通过“农村包围城市”,重视农民和土地问题,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代表多数人利益的新中国政权。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成为现实。奠定了共同富裕的政治基础。中国的改革开放经历了第二次“农村包围城市”的过程,从小岗村到华西村,从乡镇企业崛起到深圳特区的奇迹,中国人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并实现了初步小康。目前正在经历第三次“农村包围城市”的经济革命,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直至现代化。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中国的所有制形式也经过了一系列变化。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中国革命是从“耕者有其田”开始的,通过“打土豪,分田地”吸引农民参加革命,除了抗日战争“减租减息”外,均采取将土地分给农民的土改政策。但是中国革命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公有制为主体的代表大多数人利益的人民政权,这样才能实现马克思希望的消灭“三大差别”(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差别)的理想社会,因此必须引导农民逐步走上合作化道路。实际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解放区就出现了最早的农业合作化组织——“互助组”,是在家庭农业的基础上通过换工、互助的方式形成的一种松散组织。互助组由几户到十几户构成,比单干好,但还不能从事造田和兴修水利设施等大型任务。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经过了从互助组到初级社直至高级社、人民公社的过程,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的产生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自然产物。可以对农业农村进行规模经营、多种经营,可以兴办村办工厂和社办工厂。

江苏华西村吴仁宝五十年代也曾担任过互助组长、初级社长,开始了带领华西百姓艰苦创业的历程。从体制上讲华西村跟党走,基本上执行的是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华西村迄今为止的集体经营模式就是沿着这个方向逐步形成的,这种体制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公平正义,但也带来了大锅饭和平均主义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⑴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补充;⑵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范围内进行自由生产是补充;⑶在流通领域,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三个补充”激发了经济活力,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源头。华西村在六十年代开始了平整土地、改造山河的工作,省吃俭用负债买了柴油机和大石磨,开始了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历程。1969年华西村悄悄的办起了小五金厂,在那个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一批村办企业在顽强的萌芽、发展、壮大。由于大环境的影响,华西村在那个年代虽然解决了基本的民生问题,但是改革开放才真正给华西村带来发展机遇。

二、华西村的体制探索和创新

华西村原来称华西大队,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是中国农村的典型。当时全国实行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制,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而华西则以大队统一核算。人民公社被取消后,华西大队改为华西村。吴仁宝担任村支书达五十年之久,带领华西村民实现了共同富裕,可以用五个字概括这50年:“50年代‘听’上面说啥就做啥;60年代‘顶’,发现明顶要吃亏,就改为暗顶;70年代‘拼’,拼命大干,有对有错;80年代‘醒’,实事求是,加快发展;90 年代‘警’,警惕脑子不清爽所措话。”②经过五六十年的探索创新,华西村形成了独特的村级经济体制。

1. “一村两制”的股份制新集体经济制度

从华西大队到华西村,从江阴市华西实业有限公司到江苏华西村股份有限公司,华西村从农业为主到挤出资金办村办企业直至成立集团公司上市,华西村一直坚持集体经营。但与传统的国营经济、集体经济有所区别。通常称之为股份制新集体经济制度。首先村委会实行“一村两制”,华西村实行股份制集体经济,也鼓励私营经济,外来人员和华西人均可搞私营经济。集体、私营协调发展,集体拥有40多亿资产,个体私营企业也有两百多家。但是村干部不允许办私营企业,这样有效避免了以权谋私和“老鼠仓”问题。华西村在改革开放之初顶住巨大压力没有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集体经营,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江苏华西村股份有限公司由华西集团公司集体控股,集团内部的企业鼓励职工积极参股入股,村办企业工人每月只领取一半的工资,其余百分之五十作为企业流动资金,年底一次兑现。奖金部分全部作为股份投入企业,第二年按股分红,承包企业百分之二十利润上交总公司。这种体制能够保证蛋糕越做越大,又能保证员工的积极性,共富但不均富,既避免了大锅饭,也不会像小岗村那样一分了之。这就是“一村两制”的股份制新集体经济制度。

2.华西村少分配多积累的分配制度

公有制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一村两制”的股份制新集体经济制度是华西村共同富裕的基础,与此相对应的是华西特色的分配制度。首先是效益优先原则:华西村打破劳动力收入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不是通过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通过效益优先原则实现分配公平,让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才首先富裕起来带动全村致富。对集体企业建立租赁增值承包制,“通过审计,按现价核实各厂固定资产,确定每月应上交的资产租金、流动资金利息以及其他应负担的各种费用,明确承包产值、利润、工资基数,合同规定的上缴款项,按月审计核算,超利部分,两成上缴集团公司,八成留厂。留厂部分,一成奖励承包厂长,三成奖励承包班子成员,三成奖励职工,三成留作企业发展基金。”③通过效益优先原则做大蛋糕,为共同富裕和公平原则创造物质基础。其次通过合作股份制以及一村两制促使人人关心公有资产的运行效果:华西村人人是股民,全村共同富,由于工资奖金入股投资,这样每个员工都市企业的主人,人人共当家,户户担风险,调动了积极性,避免了传统公有制的大锅饭问题。加上一村两制使得华西村集体经济、个体经济都有发展,华西人勤劳致富成为现实。第三,华西村利用集体经济优势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华西村民收入来源,第一是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工资奖金多劳多得,二是共产主义按需分配,华西村民有最低生活保障,如老年人最低保养金每人每月500元,村民每人每年享受2800元福利等。三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股金资本分红。华西村民家家有轿车、住别墅、存款超百万。这就是华西村少分配多积累的华西特色分配制度。

3.华西村的制度创新——“一分五统”华西的“一分五统”:“一分”主要是指村企分开,也包括华西中心村吸纳周边20个经济薄弱村后,村委会仍然由原村村民选举,实行村民自治。“五统”是指,加入华西村后,由华西村实行经济上统一管理,劳动力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干部统一使用,村镇建设统一规划。“一分五统”的新机制是吴仁宝的最大的创新,这种体制以华西中心村为龙头,建立联合企业、组建集团公司、帮带周边村共同致富,这种体制切实可行、效果显著。第一,“一分五统”加强了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华西村成功的关键是有一个执政为民的好的带头人和团队。第二,有利于对山林、土地等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三,通过“一分五统”可以富村帮穷村,甚至可以复制到别的地区或进行东西部合作,带动更大范围内的共同致富,如宁夏华西村,黑龙江华西村等。

华西村再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集体经营过程中有着独特的创新思维。周怡博士认为华西村用责任到户代替分田到户保留了集体土地的完整。用“一村两制”和“一家不能两制”避免了私营经济对集体经济的影响。再以集体力量迎接市场挑战。且以“一分五统”的创新思路形成与时俱进的体制。华西村是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典范,既遵循的市场经济最一般的规律,也遵循计划经济的规律。通过村内的“宏观调空”解决规模经营、产业结构调整、投资方向、分配原则、村民福利等方面问题。但是华西村并没有土地资本化,走的是土地集体化,经济集体化,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生产规模化、资金技术化的路子。采用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按资分配与按劳分配相结合,通过集体化实现资源共享、注重分配的多要素化,实现福利全覆盖。

不管是政党还是某个人衡量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能否让大多数人得利而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共产党之所以能得到人民的大力支持夺取了政权,就是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吴仁宝坚持了党的宗旨,他认为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为多数人谋利加上他个人的无私奉献赢得了村民的拥戴,这也是华西村坚持土地集体化的重要原因。华西村还有多少农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土地至今在集体手里,农用地转工业用地的收益由全体村民共享。如果像乌坎村集体土地被少数人出让,而受益也被少数人拿走的话,集体所有制就会被破坏产生新的问题。华西村也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工业基础,所以能够实现农村工业化,这也是华西村成功的重要原因。如果多一些华西村、南街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新农村建设将大有希望。

引文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58.

②彭维峰.华西道路[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第一版:8.

③冯冶.吴仁宝新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第一版:297.

(作者单位: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学部)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