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突出核心价值观

摘要:党的十八大强调,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里要求我们在建设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是巩固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历史选择,是解决我国当今社会思想认识多元化乱象的现实需要,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三中全会强调,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从理论上阐明了突出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大地位和作用。笔者认为,这既是党中央领导集体总结分析历史经验提出的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战略要求,也是针对我国发展的历史阶段和当下实际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基础上,吸收我国几千年传统文明成果形成的社会共识和理念,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坚持文化强国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巩固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

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直是我国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所倡导和要求,随着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在发生明显变化,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传统教育构成重大冲击,腐蚀着科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老人倒地无人敢扶”现象正是这种冲击和腐蚀最直接的现实反映,而“老太倒地喊人扶- 3小孩去扶反被诬”现象更是显示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负面影响正向下一代传导。加上西方国家利用我国改革开放之机,通过各种先进的信息传播技术向中国输入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使很多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人对西方文明产生盲目崇拜,使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受到重大威胁。这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社会现实问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中,马克思主义是精神支柱,是方向和灵魂;爱国主义是精神动力,是内核和主题;荣辱观是精神风貌,是价值坐标和道德基础。所以,突出核心价值观是保证我们的文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正确方向,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二、坚持文化强国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历史选择

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高度重视文化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940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提出:“我们共产党人,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在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一句话,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毛泽东同志在这里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任务。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又指出,“文化军队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座谈会的目的是研究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求得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求得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的协助,借以打倒我们民族的敌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进一步明确了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建设方向和重大作用。在改革开放年代,邓小平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成为指导改革开放的经典名言。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003年胡锦涛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2006年又提出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的“八荣八耻”荣辱观。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6·25”讲话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从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两手抓,两手硬”,从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从十六大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十八大提出建设文化强国,这种坚持中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同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构成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内在联系,它们共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体系的发展开辟了正确道路。

历史事实说明,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不同时代的需要提出了不同的论述,但是这些不同的论述都是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正是历代中央领导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科学论断,共同构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体系,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正如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

三、坚持文化强国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解决我国当今社会思想认识多元化乱象的现实需要

国际学者认为,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 达到1000——3000 美元以后,社会矛盾将出现一个凸现期。随着我国进入这个时期,社会不同阶层从自身利益出发,形成不同的思想认识,这些不同思想认识潜移默化地支配着不同社会群体的生产、生活、社会评价、个人品德等。广大人民对长期以来存在的社会资源配置不合理、分配不公平以及腐败泛滥等现象的不满,出现集中宣泄,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因环境污染、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违法行政、司法不公等侵犯公民基本权利,引起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这种社会现实,导致人们思想困惑,价值观错位。原有文明高尚的品德和观念土崩瓦解,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恶性膨胀,出现“不以荣为荣”、“不以耻为耻”的精神滑坡,像“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网上大讨论,就是这种思想困惑、价值错位的集中体现。加上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管理等方面的落后,出现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盲目崇拜与羡慕情绪滋生、蔓延。因此,必须建构一种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引领社会思潮,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

四、坚持文化强国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目前,我国正进入全球化时代,各国经济既相互融合又相互竞争,这种融合和竞争反过来冲击着人们的国家观念、民族认同感。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全面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框架中,提出了“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文化建设目标,专门阐述、部署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发展战略,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指引和遵循。所以,我们提出坚持文化强国必须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正是增强民族凝聚力,鼓舞中国人民斗志,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使它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报告中,提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自觉追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吸引力和凝聚全体中国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603-603.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655-669,804-835.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7-367.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011-10-18.

[6]韩振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地位和作用[J].天府新论,2010(06).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