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海燕,张志雄,钱佳琦
(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福建福州,350116)
[摘要] 在研究生党员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当前研究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理论学习不扎实、创新能力不足、服务意识不强烈和评价机制不完善,概括了研究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内涵,并提出研究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打造理论学习平台,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自信;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础;打造服务实践平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化;完善监督评价机制,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保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研究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4?0139?04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称《意见》)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 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1]《意见》还指出,党员、干部要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1]。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来源和衡量科学研究潜力的主要标志。而研究生党员更是研究生的先进分子,结合他们的价值观特点,对他们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阶段研究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
(一)理论学习不扎实
与本科生不同,由于科研成果的获得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研究生将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课题项目的研究上,使得研究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学习时间投入不足,或停留在形式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理解不透,形成“重科研轻理论”的局面。而且长期以来单一、填鸭式的理论学习方式使得有的研究生党员片面地认为有关政治理论的学习都是空洞乏味的。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部分研究生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不扎实,并不同程度地导致出现理想信念模糊、集体主义淡薄、学术不诚信等诸多问题。
(二)创新能力不足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而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高度概括。因此,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内涵。而当前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却不容乐观。根据王孙禺、袁本涛等人对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的调查表明,有五成的管理人员、硕士生和导师认为硕士生的创新能力“一般”和“差”,有差不多30%的管理人员、博士生和导师认为博士的创新能力“一般”和“差”,而有68%的用人单位认为研究生(包括硕士和博士)的创新能力“一般”和“差”。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不足直接影响和制约了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发展[2]。
(三)服务意识不强烈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每个党员应该履行的政治义务。有的研究生党员入党前表现积极,入党后仿佛进了保险箱,或忙于个人科研,或忙于个人就业,或忙于人际关系拓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在学校期间就只顾自己的事,服务意识淡薄。有的党员对待周围熟悉的同学朋友乐于帮助,但是对需要帮助的陌生人表现冷漠、不愿伸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过于狭隘。更有甚者,少数党员不顾集体利益,以自我为中心,把是否有利于自身利益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评价机制不完善
有些高校,对研究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水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情况评价方式比较简单,评价过程比较单一、流于表面;评价机制不够系统,缺乏全方位考虑,科学的评价体系没有建立。对研究生党员评优评先进的标准往往片面地考虑研究生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关注发表几篇高级别论文、获得几项专利等。而较少从思想政治水平、学习科研能力、工作能力和群众基础等方面全面地考核一个研究生党员。
二、开展研究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代价值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理论
《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中明确指出:党员应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凝聚全党全社会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必然可以用来丰富研究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理论。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研究生党员的时代精神
2014 年5 月4 日,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战略任务[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继承的和发展,体现了研究生党员的时代精神。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的必然要求
“创先争优”活动,是为了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而提出来的。简单地说,就是积极开展创建先进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的活动。“创先争优”是中国共产党保持旺盛生机和蓬勃活力的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1]。因此,党员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创先争优”的必然要求。
三、研究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反映了中国公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标准[1]。根据研究生党员的身心发展特点、成长成才要求以及研究生党员的先进分子特殊身份,以下是体现研究生党员特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内涵。
(一)爱党爱国
爱国,是每个中国公民的基本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爱国”作为公民个人价值准则层面的第一点,就是要求每一个公民应该热爱祖国,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添砖加瓦,贡献力量。而研究生党员,除了爱国,还应该热爱中国共产党。爱党爱国是一名研究生党员基本义务和基本要求。党员研究生应该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充分认识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员应该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纲领、方针和政策。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党员应该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个人价值观的指导思想。并认真学习、理解和遵守《党章》,不断扎实政治理论知识,坚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
(二)创新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每一个公民要爱岗敬业,要求公民要忠于职守、创新进取,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研究生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关系中华民族的进步。党员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更应如古人云,“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研究生党员作为两个优秀代表的综合体,更应该把创新作为自身的“业”,并有目的、有计划地依托自身素质,有效利用各种创新资源,在学习、研究和实践等活动中,表现出各种创新能力,比如:创新思维提升能力、创新人格塑造能力、创新资源利用能力、创新成果转化能力等[3]。
(三)诚实守信
孔子曰:“谨而信”“言忠信,行笃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了“诚信”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一个人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受到别人的尊敬和信任。作为一名研究生党员,更应该在诚实守信上作表率。而研究生党员诚实守信品质的一个重要表现是遵守学术道德规范,也就是学术诚信。研究生是我国科研力量的生力军,研究生的学术诚信不仅是关系到一个人的道德自律问题,还关系到我国学术创新水平和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研究生党员应该带头践行学术道德规范、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刻苦钻研,培养严谨治学的科研精神,坚决抵制以下学术不端行为:考试作弊、抄袭他人论文等科研成果、虚假署名、伪造实验数据、一稿多投等。
(四)服务奉献
党的十八大从公民道德层面强调培育和践行“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要求人与人平等对待、关爱互助、服务他人。《中国共产党章程》要求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研究生党员应自觉践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无论在生活或学习上,尽自己所能,给需要帮助的人予以帮助。在学习上,刻苦钻研,努力在学术活动中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在生活中,不斤斤计较,不谋求个人私利和特权,给别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忙。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执行群众路线,加强廉政修养,真正的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刻在心里,抗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中。
四、研究生党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选择
研究生党员是我党文化水平高、专业技能强、最有发展潜能的一个群体,以下结合这个群体特点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选择。
(一)打造理论学习平台,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自信
“三个倡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三个倡导”分别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不同层面,精辟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遵循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观。《意见》要求,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为实践发展提供学理支撑[1]。针对研究生党员理论修养比较薄弱的现状,党支部应该搭建良好的理论学习平台,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自信。
提高研究生党员的政治理论素质必须结合研究生的思想实际,从形式、内容、师资建设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首先在形式上,要坚持鼓励学生自学、专家集中宣讲、个别讨论座谈、撰写学习心得、开展征文比赛的传统方式,结合院、系特点和优势,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党员思想、凝聚党员共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他们学习生活和精神世界。
其二,在内容上,针对研究生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或比较关注话题集中组织学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润物细无声”地内化为党员的个人价值观;同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研究生政治理论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和《自然辩证法概论》的学习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其三,在师资建设上,应该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着重抓好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1]。其四,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带头作用,紧抓学生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定期开展党支部书记理论学习交流会以及支部书记给支部成员上“微党课”的活动,不断加强研究生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二)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础
2014 年,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知识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也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中国的重要驱动力。研究生党员是研究生群体的先进分子,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发挥研究生党员科研示范作用尤其重要。
培养研究生党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首先必须观念创新。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创新教育,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和实践。同时要遵循创新教育规律,循序渐近。其二,必须体制创新。创新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创新课程体系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政策、创新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的制定等多方面内容。其三,环境创新。浓厚的创新氛围有利于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激情、培养科学精神。学校及社会应该为研究生党员的创新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鼓励研究生党员积极投入创新实践中。比如,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举办一年一度的“中海创杯”研究生科技节,鼓励研究生党员参加“挑战杯”创新大赛、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等创新创业竞赛;研究生党支部以党支部立项为平台,开展形式多样、成效显著的创新创业活动,多渠道、多领域培养和激发研究生党员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最后,必须强调一点,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进行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创新思维启发担负着重要责任。所以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应该完善以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健全导师遴选、考核等制度,强化研究生导师责任意识。
(三)打造服务实践平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化
党章要求,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必须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全党必须坚持这条思想路线,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研究证明,社会实践在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具有认知上的转化作用、认同上的强化作用和践行中的承载作用[4]。
由于研究生科研任务重、学习压力大,其党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则更要注重实践教育的方式方法及实践地点的选择。实践教育可以遵循“以校内实践为主、校外实践为辅、校内外相结合”的原则。“以校内实践为主”可以在研究生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被党员感同深受。比如,把党员分配到研究生会各个部门,让党员在实际岗位和活动中得到切实有效的锻炼,在实践中端正思想、磨练意志。同时,还可以组织考研交流会、毕业设计交流会等研本共建活动,发挥研究生对本科生的科研示范作用,促进学校的学科发展和学风建设。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化、岗位化,增强研究生党员服务意识。并在实践教育以校内为主的同时,辅之以适当的校外的实践活动,让党员走出校园,用所学专业服务社会。比如可以利用寒暑假开展有学科特点的志愿者活动,或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组织开展服务困难职工、留守儿童等学雷锋实践活动。校内外实践教育相结合,促进实践教育的日常化,不断深化党员的服务意识。
(四)完善监督评价机制,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保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离不开严明的规章制度[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科学的评价机制的支撑。科学完善的评价监督机制对党员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着鞭策和激励作用,保证教育实效性,同时,促进研究生党员全面发展。
构建科学完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应该做好三方面重要工作。首先,在评价标准上,在党员评优和年度考核等方面,不应该仅仅以科研能力作为唯一标准。应该全面考查一个党员的综合素质、综合表现,尤其是服务精神。比如党员在日常的学习、生活的实践过程中的表现,是否让自己的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一致。第二,在评价内容上,应该综合考核政治理论学习和校内外服务实践过程,不仅考查一个研究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层面,还要考查是否知行合一;同时,在行为层面,应该多方面进行考核。第三,在评价方式上,应该综合党员民主生活会、辅导员评价、导师意见等多渠道进行全面考核。党员的民主生活会能很好考查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这就要求党员的民主生活会应该定期召开,反对形式化、庸俗化、溢美化、简单化。同时,应该把监督考评和激励表彰综合考虑。科学的激励机制能促进研究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方面,我们要“立标杆、树典型”,充分发挥优秀党员干部的榜样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对表现突出、不断进步的研究生党员要及时进行肯定和表彰;同时,“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导师、辅导员等老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研究生党员面前发挥榜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