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琴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系,山西晋中030600)
摘要:我国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正经历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高的历史性转变。本质升格是高等师范专科院校的核心发展力,其涵义是指立足自身,通过对教学活动、专业、课程、师资、实践教学条件、管理模式、文化建设等内涵要素的建设,进而形成持续发展优势的动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等师范专科院校;本质升格;校园文化;专业发展;师资水平;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4—0027—02
收稿日期:2013—09—26
作者简介:郑丽琴(1984— ),女,山西榆次人。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系,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学校管理。
一、校园文化——学校本质升格建设的平台
校园文化是在特定的学校环境中通过教育实践,形成了全体师生所认同并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重要特征,也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平台。作为地方高等师范专科院校,其校园文化建设就要以实现和丰富其师范教育职业内涵为目标,充分展示师专与其行业特点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特征,将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协调一致,全员共建,造就高品位、高层次的校园文化。
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需要打造和谐校园,突出师范教育特征。学校建设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大到教学楼,小到一草一木,都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从整体着眼,统筹兼顾,要充分体现师范性这一特色。对于大多数地方高等师范专科院校而言,它们拥有中等师范教育的优良的历史传统,因此,在环境建设过程中,可以将现代与历史相结合,这些带有浓厚时代特征的历史建筑向人们展示了高等师专院校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积淀,二者结合,展现出今日高等师范专科院校的理想追求。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需要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师范教育品性。师范教育的品性最先体现在校训中,它是校园文化的历史沉淀。对于刚刚升格的高等师范专科院校而言,需要认真思考用什么样的校训来反映办学特色,换言之,就是要用什么样的主流价值观和信念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有了校训,还需要良好的校风。建立新师专的品牌特性,通过建设优良的校风,指导师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为新升格的师范专科院校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二、专业发展——学校本质升格建设的核心
专业发展是新升格师范专科院校办学的最重要的基础建设,是学校本质升格建设的核心所在。由于特色专业具有前瞻性,创建以特色专业为核心的品牌,成为当前新师专内涵建设的主要任务。笔者认为,发展特色专业的内涵建设应重点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打造专业精品课程、提升专业科研能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这四方面入手。
专业发展的特色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人才培养质量又是社会和广大考生是否认同学校的主要标志。因此,具有创新意识、职业适应能力强、社会认可度高的师范生是推动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力量。新师专的专业发展特色要立足于每一位师范生的质量,构建适应专业培养目标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这个方案要符合师范教育规律,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价体系优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人才培养离不开构建科学的课程结构。倡导精品课程是新师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精品化课程应从横向上建立模块体系,从师范职业教育目标入手,建立专业基本能力课程与专业实践能力相结合的课程群;从纵向上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制订专业基本能力标准,优化人才培养过程,为学生制订专门化方向的发展计划,使得师范毕业生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具有精湛的职业技能。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精品课程的建构都需要专业科研能力助推,新师专发展要展开专业科研能力建设工作。为了保证专业发展,提升专业科研能力,学校要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专业科研促进机制,激励教师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提升为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紧密结合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开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人才质量标准等方面的研究。
专业发展最终要落实在实践中,加强新师专院校的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也是必然的。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坚持“教、学、做合一”的总原则,实现教学相长。此外,承办实习基地或与当地各级各类的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利用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把课堂传授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得实际经验、操作能力的教育实习基地实践有机结合,形成合作学校双方以及学生共赢发展的局面。
三、师资水平——学校本质升格建设的关键
师资水平是学校本质升格建设的关键所在。引领教师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培养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全面形成教学、科研及专业建设相互促进的格局,是学校长期发展的重要任务。新师专需要优化师资队伍,调整师资结构,加强学科建设,全面提高师资素质和整体水平。
在师资结构中,需要提升中青年教师的高级职称比例,力求老、中、青三代结合,完成新老交替。从各个学科结构来看,优先对特色学科教师进行培养,并且充实基础教学、基础研究力量,形成一支结构合理、能主动适应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在师资水平上,一是要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教师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且选派优秀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或产学研合作单位挂职培训;二是要加大学科或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加强对骨干教师培训,通过学科或专业带头人的辐射作用,带动教师群体的整体水平提高。
在教师配备上,扶持重点学科,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进行科技研究创新开发。以学科或专业为平台,以科研基地为依托,以学科或专业带头人为核心,逐步形成一支优秀的创新团队,以他们的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优化结构为重点,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以及工作效率,适应学校今后发展的需要。
四、管理模式——学校本质升格建设的保障
学校管理模式最终要落实到学校文化建设中。学校管理制度建设更是表现为凝聚在学校每一个成员身上的一种精神品质,这是新师专本质升格的保障。
学校的管理前提是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这一理念需要科学地制订高校的各类学生管理制度,各项规章制度要避免教条式的条例限制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制度规范要体现平等与公正。制度规范的设计要尽量平衡各类学生的主体利益诉求,在执行过程中,要公平公正,必须通过规范程序、加强舆论监督、增强制度执行人的自觉性等途径,确保制度规范能够被公正地执行。
学校的管理模式还体现在教风与学风的建设中。良好教风的形成离不开管理,建立健全教师工作激励机制,对在工作岗位上创造杰出成绩的教师要及时给予表彰,使他们的劳动成果得到肯定和认可。在学风方面,用管理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学习方法等方面都有所提升。
此外,高校社团是校园文化组织的主要形式,良好的管理模式可以发挥社团的骨干作用。为保证社团活动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须完善校园文化的领导机制。学校党政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由一名学校党政领导任组长,学工部、团委、教务等相关部门的领导任小组成员,统一领导、协调、落实学校社团的发展工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冯贵宗,胡敏.试论高职院校核心发展力[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2]张清霞.试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构建[J].辽宁教育研究,2006(4).
[3]张润喜.浅谈地方高校的文化使命[J].教育观察,2012(6).
[4]蒋华林.论地方高校的历史使命及其发展战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9).
[5]王少梅.文化的教育功能与高等教育的文化建构[J].教育探索,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