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研究

苏世彬,黄玉林,陆培民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116;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福建福州,350108;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学院,福建福州,350116)

[摘要] 针对现有中国特色创业教育模式不足的现状,在福州大学创业教育前期探索和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青年大学生创业帮扶实践基础上,借鉴台湾育成中心成功经验,提出了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阐述了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的三个关键概念,并对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的特点和内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的特色;总结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台湾育成中心;“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福州大学;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

[中图分类号] G64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4)06?0055?08

一、引言

创业教育模式对于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和创业教育的推广、普及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尽管我国已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但是还是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创业教育的实际需求,为此,“2010 年中国大学生创业高峰论坛”呼吁建立中国特色创业教育模式,之后,我国教育界对此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例如“融入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1]、地方综合性院校创业教育模式[2]、分层次展开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3]、基于SIYB 理念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建构[4]、基于社会全面参与的创业教育模式[5]、“一体两翼”创业教育模式[6],等等,但是新探索的不同创业教育模式还没能在全国范围取得共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促进创业体制机制”[7],这就对建立中国特色创业教育模式提出崭新要求。因而如何探索出一种更具中国特色创业教育模式以推动我国创业教育进一步发展,成为摆在理论界和实践界面前的一个既现实又紧迫的任务;台湾育成中心在推动青年大学生创业以培育新型中小微企业、促进了学校科研成果转换、创造出大量新就业岗位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目前大陆学术界的相关研究非常贫乏[8];“三加一”创业模式则停留在实践阶段,理论成果几乎为零[9]。为此,本文拟借鉴台湾育成中心的成功经验并融合已有的“三加一”创业模式实践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业教育模式,以进一步丰富我国现有的创业教育模式理论成果。

二、“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来源

(一)福州大学创业教育前期积累及面临的挑战

2008 年,福州大学在研究美国著名高校MIT和斯坦福大学创业型大学办学理念基础上,借鉴其成功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福州大学创业型东南强校的发展战略目标[10,11],并把创业教育理念贯穿于福州大学具体的教学研究工作中,截止2014 年4月份,在各个层面取得了初步成果:开设了8 门创业管理课程、构建了超过20 个创业模拟和实践平台、创建了3 个创业研究机构、申请了3 个三螺旋创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超过10 个省部级创业研究项目、发表150 多篇创业类科研成果。从而在创业研究、创业教学和模拟等方面形成独特的优势,但是福州大学现有创业教育的一个特点是力量比较分散、没能形成合力,要把福州大学现有的创业教育推入更深层次,就必须利用系统设计的方法,把学校不同的创业教育力量整合起来,这就需要一个很好的创业教育模式,为此,必须探索一个符合福州大学本科创业教育实际的模式并以此来指导福州大学本科创业教育,为我校与其他兄弟院校相关学科、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提升办学质量与效益,这就是本研究的最终目的。

(二)青年大学生创业帮扶实践及问题的提出

为贯彻政府的创就业扶持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由福州大学校友发起的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2011 年在全国创造性地提出了“开展‘三库’(创业专家库、创业人才库和创业项目库)和创业基地建设,把‘三库’资源注入到创业基地,整合政府政策和社会力量,依托基地开展交流对接,推动人才、项目孵化成长,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三加一”创业模式(“三加一”创业模式简称:“创就业人才库、创业专家库、创业项目库+创业基地建设”),并开展了大量的青年大学生创业实践、创业帮扶、创业资源整合工作,但是所有工作都停留在实践上,没有对此进行理论的提升,在创业研究和创业教育方面形成了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的工作短板,要使得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青年大学生创业帮扶实践能够走向深入,就必须和高校进行积极合作并依托前期的实践经验探索出一个适合自身实际的创业教育模式。

(三)“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的提出

随着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的不断开展以及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青年大学生创业帮扶实践不断深入,两个单位在创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也逐渐展开,尤其是面对着创业教育模式探索的这个共同问题,更是两家单位合作的重中之重。2013年6 月,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秘书长黄玉林和福州大学苏世彬副教授联合撰写《社会各界为大学生创就业把脉献策》,获得了福建省委常委、省教工委书记陈桦专门批示[12];2013 年8 月福州大学苏世彬副教授和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秘书长黄玉林联合撰写《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促进我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缓解我省小微企业产能过剩》一文,刊登在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成果要报上[13];2013 年10 月福州大学苏世彬副教授和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秘书长黄玉林联合撰写的《帮扶大学生创业就业,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发表在福建日报(求是版)[14]并得到求是理论网、福建省教育厅网站、福建省毕业生就业公共网等几十个全国性和地方性网站转载;福州大学的学生也积极参与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举办的各种创业竞赛、创业交流,等等;2014 年,福州大学依托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建立了37家就业创业实习基地,产生了37 个企业家创业导师;2014 年1 月由苏世彬副教授撰写的《十八大精神指导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探索研究——以福州大学管理学院为例》获得党的十八大精神进高校思政课“优秀论文”优秀奖[15],等等。在以上理论研究、创业实践的不断积累,依托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对台交流获取的台湾育成中心的相关信息,最终由福州大学苏世彬副教授和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秘书长黄玉林提出了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 “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并以此来有效地回答福州大学创业教育和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青年大学生创业帮扶实践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三、“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相关概念

要对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进行系统研究,必须明确该模式中的几个关键名词的概念,他们分别为台湾育成中心、“三加一”创业模式和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

(一)育成中心

不同机构对育成中心具有不同的定义,本研究主要采用台湾对育成中心的定义,育成中心(Incubation Centers)是以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产品、创新技术 及协助中小企业升级转型的场所,藉由提供进驻空间、仪器设备及研发技术、协寻资金、商务服务、管理咨询等有效地结合多项资源,降低创业及研发初期的成本与风险,创造优良的培育环境,提高事业成功的机会的一种新型经济组织[8]。

(二)“三加一”创业模式见前面定义。

(三)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 “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

2008 年福州大学提出创建创业型东南强校目标,之后就开始对创业教育进行全方位的探索与实践,结果发现,现有的各种创业教育模式很难直接为福州大学开展创业教育所用,为此在借鉴台湾育成中心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把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三加一”创业模式有机地融入福州大学创业教育中,从理论上提出了“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创就业人才库、创业教育师资库、创业项目库+创业基地),并以此来指导福州大学的创业教育,从而把福州大学的创业教育辐射到一般中小微企业和各层次学历教育学校,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是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简称“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

四、“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基本内容

(一)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特点

根据前面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来源说明,该模式来源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结合体,既吸收了现有创业教育模式中合理的成分,又对现有创业教育模式进行完善和扩充,用一段话来概括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的特点是:以全体学生创业精神普及为基础,以校园创业文化为支撑,以跨学科复合型创业人才的培养为重点,依托各类研究生教育,实现中小微企业帮扶和兄弟院校创业教育的推广,同时把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也纳入到创业教育体系中。

(二)创就业人才库构建

在探讨创就业人才库的时候,先分清几个概念:创业、创业人才、创业型人才。创业有狭义和广义的定义,狭义是指创办企业;广义是指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如做出更大的技术创新、获得更高质量的就业、创办企业等。创业人才是指已经在从事创业的人[16]。创业型人才是那些富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在不同的社会领域和行业中,依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创造新知识、新价值和新财富,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人[17]。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中的创业是广义创业概念,所培养的是创业型人才,而不仅仅是创业人才,按照这个概念,就把整个学校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纳入到创业教育体系中来。

对于本科层次学生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三方面的人:第一,想创办企业而且有能力或者正在创办企业;第二,想创办也但是没有能力创办企业;第三,不想创办企业。对于第三类人,人数多、涉及范围广,高等教育没有办法让每个人都去创办企业,但是可以让这类人学习一些基本的创业管理知识,并把创业精神教育融入到其专业课学习中,同时让他们把自己的专业课程学习更深更透彻,将来具备获得更高的就业质量,并且在时机成熟的条件下,转变或进入第二类学生;对于第二类学生,就必须给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创业模拟平台和创业实践平台,甚至是提供校企实践平台[18],让他们有机会充分地施展自己的个人设想,对他们不同的创业技能进行全方位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必然会有一部分学生能够触发他们的创业神经,从而进入第一类学生行业,而没有进入第一类学生的其他学生也通过各种创业技能的训练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促进他们未来更好地就业并且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尽快进入创办企业行列;对于第三类学生,通过试点班或实验班的形式给予系统的创业课程训练与实践,指定专门的校内创业导师和校外企业导师对其进行全程的跟踪和帮扶,使其能够在创业初期少走弯路,尽快步入创业正轨。

对于各类研究生,也必须采取不同的策略,总体而言,对于任何类别研究生,都可以通过浓厚的校园创业文化,使他们都具备一定的创业意识;对于学术型研究生,可以通过制定一定的规则,让他们在自身的专业领域做深做强,特别是工科研究生和博士生,一定要做出一些能够产业化的技术创新,从而增强他们在未来就业、创业等方面的竞争力,对于经济与管理类的学术型研究生,可以尽量往创业管理、科技成果转化、小微企业发展扶持、二次创业、创业教育等方面的理论进行全方位探索,为更好地开展中小微企业帮扶和创业教育推广提供理论支撑;另外,可以在MBA 下设置创业管理方向,这个方向的学生可以重点招收中小微企业主、科技成果转化部门、各个高校的老师,让他们在选择学位论文的时候,尽量围绕自己的工作,如企业投融资所需要的商业计划书、科技成果转化实践探索、创业教育探索等方式,加大对MBA 学生所在单位的全方位探索,并最终形成学位论文,以此达到对中小微企业的帮扶、创业教育的推广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三)创业教育师资库构建

“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中创业教育师资库来源于传统的创业师资[19],但是也不同于传统的创业师资,为了实现对全校学生创业精神普及,单纯依靠专业的创业师资队伍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本创业教育模式提出了把“创业管理”课程列为每个专业学生选修课中的必修课,这门课程就如就业指导课或心理健康课一样,由不同专业的辅导员给所在的班级同学教授,由于大部分辅导员并没有专门的“创业管理”课程学习经历,为此,必修依托“创业管理”课程专业教师对全校辅导员进行定期的培训,这种培训可以集中在周六周日或者是暑假期间,或者是正常上班的晚上,而且坚持每学期或没学年开办一次,这样才能够保证本创业教育模式中基本的师资队伍。

在创业精神普及方面,必须依靠两个师资队伍:第一,结合本专业实际状况的成功企业家,定期或不定期地把本专业成功企业家校友或者行业企业界精英邀请到学校开设相关的创业讲座,通过这些成功企业家现身说法,激发专业学生的创业精神,这部分师资是面向社会的;第二部分是专业指导老师,要通过学院或学校规章制度的引导,使得他们在传授知识或指导学生学术研究过程中,能够把创业精神融入到专业课程传授或学生学术研究全过程,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创业精神[4]。

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的各个指导教师:目前,为了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我国举办了各种各样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为了使得这些竞赛能够有效开展,除了学生积极主动参加之外,还必须依托一大批相应的指导教师来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这些指导教师就很自然地进入创业教育师资库中。

专业的创业管理教师、热心指导在校生创业的企业家创业导师及创业管理方向导师:以跨学科复合型创业人才的培养为重点,就意味着必须有一支专业的创业管理教学师资队伍,这支队伍必须具备比较完整的创业管理课题体系知识背景,并且有能力依靠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实战体会编写出符合跨学科复合型创业人才培养所需要的实战性教材,并以此来系统地指导跨学科复合型创业人才的整个培养工作;与此同时,学校专业的创业管理教师尽管有比较系统的创业管理理论知识,但是在创业实践方面,经验远远不如创业成功的各类热心企业家[18],因此也应该把这部分企业家聘为学生创业导师,让每个学生创业团队在创业过程中能够得到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全方位的指导;还有一些中小微企业主或者高校老师在实际的工作中感觉自身的知识不足以来指导企业的实际运营和高校日常的工作需要,于是又通过专业研究生来补充新知识,对于这些专业硕士研究生,不能够按照一般的方式来要求他们,而应该紧紧围绕他们的的企业实际和高校创业教育理念来安排他们的学习和学位论文撰写(如撰写企业发展商业计划书、结合自身高校实际的创业教育探索等等),这样他们的学习过程和研究成果能够直接服务于他们的企业经营和指导高校的创业教育,实现本创业模式中的帮扶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和带动兄弟院校创业教育开展;对于创业管理方向的导师,不管是从申请课题、还是课堂教学或者是指导学位论文,都要仅仅围绕创业的相关主题来进行,一方面为本科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多的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另外也为中小微企业的帮扶和兄弟院校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撑,所指导的各类学生毕业之后一方面可以从事创业相关的实际工作,也可以作为别的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储备。

(四)创业项目库构建

创业项目库是指用来指导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各类虚拟或实际的项目,这是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 “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有别于其他创业教育模式的,也是本创业教育模式具备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基础模块。创业项目库由以下几种类型组成。

(1)学生团队在实际创业过程中所形成的项目:这些项目已经或者拟进入市场化运作,有些已经取得了营业执照,这些学生团队成员来自于不同学院,创业的项目也是五花八门,他们将是学校创业人才培养的第一重点,是“以跨学科复合型创业人才的培养为重点”的直接对象,可以成立专门的创业精英班或试点班,并配备专业的创业师资队伍对这个班的学生进行重点的帮扶和教学,对于这个班的同学,直接纳入学校的创新创业主辅修专业,实行比较特殊的学分制,并给每个学生团队配备一个校内创业指导导师和校外企业家创业导师,对每个团队实行全程跟踪和辅导。

(2)学生参加学生各种创业竞赛或创业科研训练的虚拟项目:这些项目来源就非常多,有一些项目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直接虚拟的创业项目,有一些是学生从工科老师那里获得的各种科技成果项目,有一些是学生依托亲戚朋友从社会上获得的各种授权训练项目[20],还有一些是活动指定的虚拟创业项目,或者是主办单位和企业合作联合设定的创业项目。围绕这些虚拟创业项目,学生把创业管理的相关知识融入到项目的虚拟运作或虚拟训练之中,有些来自企业的项目还可以让学生创业团队到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实地调研,使得学生具备快速的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从而真正训练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通过这种虚拟的创业项目,真正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业潜能。

(3)各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自主创业项目和各个不同类型学校老师:随着我国专业学位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微企业主和不同层次的学校教师都会加入到各类专业研究生学习中来,对于这些人,不能够按照传统专业研究生教学的要求来对他们进行管理,而应该结合他们现在的工作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对于中小微企业主,应该训练他们如何有效地开展一次创业和二次创业,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可以紧紧围绕他们现在所从事的创业项目进行商业计划书的写作,一方面可以更加明晰他们企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路、方向,另外一方面也为他们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提供相关资料,促使他们能够系统地思考他们的一次或二次创业项目;对于来自不同类型的学校老师,应该让他们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探讨如何开展创业教育,通过学位论文写作,使得他们对创业教育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也有助于把创业教育的相关理念有效地融入到他们的实际工作,进而推动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通过以上方式,实现学校对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帮扶并带动兄弟院校的创业教育开展。

(4)学校老师申请的各种科研咨询项目及其产生的各种科技成果:现代高校有三大职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要开展有效的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就离不开各种科学研究项目和企业咨询项目,所有这些科研咨询项目必须依托学校的平台才能够获得,这些科研咨询项目要么偏向理论、要么偏向实际运用,可以训练项目参与者技术创新和工作实践能力,为此,应该依托学校现有的各种科研平台,鼓励不同类型的教师申请不同类别的科研咨询项目,并通过任务分解的方式,把科研任务和咨询任务有效地分解到项目团队中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手中,让他们接受严格和真实的科研咨询项目,提高不同类别研究生的理论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与此同时,鼓励教师在申请科研项目的时候能够与社会需求有效结合,使得科研成果或专利等各种知识产权能够具有更大的产业化的可能,也为社会购买项目组科研成果、校企合作或者科研成员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可能。

(五)创业基地

创业基地是让创业型人才的创业创新能力得以训练的有效场所。在本创业教育模式中,创业基地有虚拟的基地和实际的基地,有以校内为主的基地也有以校外为主的基地,具体有以下几大类:

(1)各种针对在校生的创新创业竞赛。如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SRTP、KAB、福建省大学生“创业之星”评选暨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海峡两岸(福州)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 公开赛、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选拔,等等,这些不同类别的创新创业竞赛和科研训练活动,为大范围的校园创业文化创造和全体学生创业精神的普及提供了基础前提条件[21]。

(2)依托学校各个学院的实验教学中心。以福州大学为例,现在成立了福州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福州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福州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福州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企业经济活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福州大学装备设计制造实验教学中心、福州大学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福州大学艺术创意与制作实验中心、福州大学网络信息安全与计算机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福州大学机电工程实践中心,等等,基本上每个学院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实验教学中心,这些实验教学中心购买了各种各样的实验设备并开展了形式不一的各种实践教学和各种类别的创新创业竞赛或科研训练活动,从而为大范围地培养创业型人才提供了可能。

(3)中小微企业及各类专业研究生所在的学校[22]。作为高校,本身很难从事中小微企业的经营活动,也不可能直接介入其他学校的创业教育,但是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从2003 年开始,福州大学就开始招收MBA、工业工程硕士学位等专业学位硕士,现在每年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生近千人[23],这些学生有些是来自于中小微企业主、有些是其他高校的老师,也有一些是普通白领,这些专业学位研究生要获得学位,就必须撰写毕业学位论文,就可以要求这些中小微企业主或者白领紧紧围绕自身的企业或者就业的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创业研究(如撰写商业计划书、专题研究),也可以让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的高校老师紧紧围绕各自学校和各自从事的岗位,积极探索如何在本单位本岗位开展创业教育,从而实现实现中小微企业帮扶和兄弟院校创业教育的推广。

(4)学校现有研究生学位点和各种科研平台。福州大学现有博士后流动站8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9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58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41 个。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65 个,即:1 个省部共建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1 个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环境光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 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 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 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 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4 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设计)中心、工程实验室及开发研究基地[24]。以上学位点和科研平台为不同类别研究生的的科研训练提供了基本保障。

五、“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特色研究

(一)国内已有创业教育模式汇总

1998 年,中国教育部在《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正式提出了加强创业教育。此后,清华大学率先进行全国创业竞赛的尝试,对创业教育进行探索和研究,拉开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序幕,2002 年,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南京经济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共 9 所高校作为创业教育试点,创业教育才逐步地进入我国高校的教育体系,经过2 年探索,在2004 年,就总结出教育部试点的三个典型创业教育模式,它们分别为以课堂教学为主导来进行创业教育的中国人民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简称“人大模式”)、以提高学生创业技能为侧重点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简称“北航模式”)、以课堂教学和鼓励学生创业为核心的上海交通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简称“上交模式”)[18,25],紧接着有学者提出了国内创业教育模式还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承办 SYB 项目、团中央和学联组织承办的 KAB 项目、多家组织联合举办的“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以及高等学校自主设计创业教育项目[18],2010 年1 月,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雷家骕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出国内教育部门的创业教育模式还包括以第二课堂的有机整合为侧重点的宁波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简称“宁大模式”)和以创建创业实践基地为侧重点的黑龙江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简称“黑大模式”)[26]。从现有研究成果和实践看,以上8 种创业教育模式是国内学术界取得比较一致看法的经典中国特色创业教育模式。

(二)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与其他创业教育模式区别研究

下面通过表格来展示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与其他创业教育模式的区别(见创业教育模式特点对比分析表1),可以看出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与其他创业教育模式的具体区别:

(1)在人才培养方面,“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中的创业指的是广义创业概念,培养的是创业型人才,而别的创业教育模式培养的是创业人才,概念不一样,导致着整个课程设计和理念也不一样。

(2)在就业带动方面,由于“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是针对广义创业概念,培养的是创业型人才,这样必然会增强所有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水平,涉及到学校每个学生,具有很强的就业带动作用,真正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SYB 项目以社会欲创业青年为目标,通过培训就可以带动一批的创业者,并且带动若干就业者,就业带动能力还是比较强,但是相对以全校学生作为直接对象,其所带动的就业岗位相对会少点,所以就业带动能力只能达到较强级别;其他创业教育模式以创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尽管具有一定的就业带动作用,但是所接受的学生数量较少,所以就业带动能力相对不强。

(3)在中小微企业帮扶和和创业教育推广方面,“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会依托研究生(尤其是各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现对中小微企业的帮扶和创业教育理念的推广,SYB 项目会实现对部分中小微企业的帮扶功能,其他的帮扶和推广功能比较薄弱。

(4)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会借鉴台湾育成中心成功经验,努力在创业者和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中间架构起一座桥梁,其他创业教育模式在这块基本不涉及。

(5)在课程方面,“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为了实现对全体学生创业精神的普及,必定要在不同专业学生中至少开设一门创业管理课程,并把不同专业课程和创业精神进行有效融合,然后通过校园创业文化,层层筛选,把有创业能力的人挑选出来组成跨学科复合型创业人才的重点培养,针对这个正在创业的人,必须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创业管理教育,实现创业教育的点面结合;而其它模式大多以选修课的方式来选读创业管理相关课程,随意性较大,系统性也不强,比如“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基本上属于学生的自发行为,而没有相应的学科建设加以保障,SYB 项目和KAB 项目课程体系相对完善,但因为所针对的具体对象和目的不一样,课程体系的设计和“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也存在很大差别,其它创业模式尽管也会组建创业精英班或试点班,但是大多是针对有创业意愿,至于是否有相应的创业能力,考虑稍微不足。

(6)在特色方面,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包括创业精神普及+创业模拟+创业实践帮扶+创业教育推广,内容比较多,而且全面;其他创业教育模式只包含部分内容,如北航模式包括创业意识普及+创业技能训练、上交模式包括创业意识普及+创业技能训练+创业实践等。

(7)在教师配备方面,“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所涉及的既包括专门从事创业管理教学的专职教师,也包括要进行全校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辅导员(必须对辅导员进行专门培训,然后让他们在自己所管理的班级至少开设一门创业管理课程),同时包括各类研究生导师、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和创业实践的导师,范围广,辐射面大;而其他创业教育模式所涉及的教师会相对窄些,人大模式基本上更加突出创业课程教师,北航模式更加突出创业课程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导师作用,上交模式更加突出创业课程教师、指导创业实践导师作用,宁大模式更加强调从事第二课堂创业教育老师作用,黑大模式更加强调参与创业实践基地指导的老师作用,SYB 项目更加强调热心公益企业家作用,KAB 项目更加强调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管理专家作用,“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更加强调指导参加竞赛的各个老师作用。

(8)在惠及对象上,“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会把全校学生纳入到本创业教育模式中,其中,本科生又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以全校本科生创业精神普及教育为基础,并通过校园创业文化,让有意愿的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创业模拟,在此基础上,选拔那些有创业能力的人进入重点班进行系统创业管理培养,点面结合,然后依托各类研究生的各类研究,实现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帮扶和兄弟院校创业教育的推广,所以惠及整个学校学生;SYB 项目是以社会欲创业青年为主要对象,和其他创业教育模式完全不一样;其他创业教育模式都是以选修课的形式或者自愿参与的方式进行,只能涉及部分本科生和部分研究生,涉及面相对窄些。

六、结论

本文在总结已有创业教育积累和青年大学生创业帮扶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台湾育成中心的相关经验,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 “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并阐述了该创业教育模式的内容和特色,但仍存在很多值得继续研究的地方:第一,本创业教育模式是在总结已有的各种实践基础上得出来的,尽管已经初具轮廓,但还很不完善,需要不断地践行和补充;第二,本创业教育模式需要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思路方向做出重大调整,把原来的创业人才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修正为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这必然涉及学校各个部门以及不同专业的各类老师,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难度不小;第三,本创业教育模式借鉴台湾育成中心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经验,但是如何把科技成果转化真正纳入到本创业教育模式中,也需要一个理论探讨的过程,等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胡相峰,杨亚军,阎大伟.“融入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建构[J].中国高等教育,2012(17):14-17.

[2] 李政,唐绍祥.地方综合性院校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1(4):64-66.

[3] 潘勇涛.分层次展开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探讨——以东南大学创业教育实践为例[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3):45-51.

[4] 张祎.基于SIYB 理念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建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2):134-139.

[5] 卢俊义,等.基于社会全面参与的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管理学报,2011,8(7):1051-1059.

[6] 徐飞.以创业学院为平台,构建“一体两翼”创业教育模式[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2(3):10-11.

[7]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Z].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012-11-09.

[8] 周呈奇,冯杨.中小企业创新与政府角色的转换——兼谈台湾创新育成中心的成功经验[J]. 东岳论丛,2013,34(7):62-67.

[9] 海峡创业联盟网-海西创业大学门户网站[EB/OL].www.hxcylm.net,2014-09-30.

[10] 吴敏生.创业型大学办学理念和区域特色强校之路——在福州大学2008 年寒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8-02-23.

[11] 陈笃彬.在福州大学2008 年春季开学初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2008-02-23.

[12] 黄玉林,苏世彬.社会各界为大学生创就业把脉献策,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呈阅件,陈桦(省委常委、福建省教育工委书记)批示,2013-06-09.

[13] 苏世彬,黄玉林.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促进我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缓解我省小微企业产能过剩[N].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成果要报,2013,49(7).

[14] 苏世彬,黄玉林.帮扶大学生创业就业,促进小微企业发展[N].福建日报(求是版),2013-10-14.

[15] 我校在省委教育工委十八大精神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四个一百” 评选中获佳绩[EB/OL].

http://www.fzu.edu.cn/html/article_3596.shtml,2014-01-02.[16] 肖红伟.论创业型人才的内涵特征及其培养策略[J].企业经济,2009,347(7):56-58.

[17] 李涛,郭宗和.创业型人才的内涵、特征及其培养[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4):40-45.

[18] 黄兆信,郭丽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2(19):81-84.

[19] 朱晓芸,梅伟惠,杨潮.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与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2(9):82-85.

[20] 徐生林.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高教,2013(2):14-16.

[21] 苏世彬,本科教学混合型模式实施动机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 — 以福州大学为例[J]. 福建教育研究,2011,158(6):45-49.

[22] 孙志超.中国香港高校创业教育的经验及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29(5):53-55.

[23] 中心简介,福州大学MBA 教育中心和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学位教育中心[EB/OL]. 2014-11-28,http://mba.fzu.edu.cn/Centjs.asp.

[24] 学校简介,福州大学[EB/OL]. 2014-10, http://www.fzu.edu.cn/html/item_xxjj_16.shtml.

[25] 曹巍,宋冰,王晓琳.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状况述评[J].煤炭高等教育,2004,22(4):57-59.

[26] 曹胜利,雷家骕.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9.

[编辑:何彩章]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