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浅析小儿腹泻的临床治疗

白春昕 康 平

辽宁省西丰县第一医院儿科,辽宁铁岭 112400

[摘要] 目的 本文旨在研究小儿腹泻在临床治疗上的具体方法,进而通过本文的相关论述为小儿腹泻的临床治疗提供一些相关可依的有力治疗依据。方法 本文采取回顾分析的方法,对我院于2009年7月 —2013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小儿腹泻患儿随机抽样,选择了87例患儿进入到本次研究当中。本次研究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87例患儿随机的分为三组,分别采用口服药物治疗、输液治疗及综合治疗的方法分别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以上三种治疗方法在小儿腹泻临床治疗上的具体治疗效果。结果 第一组患儿在口服药物3 d内有15例停止腹泻;第二组接受输液治疗的患儿在3 d有内16例停止腹泻;第三组接受口服与输液联合治疗的患儿在3 d内有26例停止腹泻。结论 总结本次研究结果,小儿腹泻症的临床治疗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应当积极的采取输液治疗和口服药物治疗结合的治疗方法。从上面的三组对比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口服和输液相结合的治疗方式,能够快速有效的帮助患儿缓解病情、恢复健康,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在临床上口服与输液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具有十分突出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实际中大力推荐。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儿腹泻;口服药物;输液

[中图分类号] R72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2(c)-0139-02

小儿腹泻是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中一种极为常见的儿科疾病,同时也是阻碍小儿生长发育、导致小儿出现营养不良症状的主要致病原因之一。如果在临床治疗中耽误了治疗腹泻的最佳时机,很有可能对儿童未来的生长发育、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目前,在我国卫生部公布的四大重点防治儿童病症中,小儿腹泻榜上有名。

本文采取回顾分析的方法,对我院于2009年7月—2013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小儿腹泻患儿随机抽样,选择了87例患儿进入到本次研究当中。通过对这87例患儿不同治疗方法的比较研究,对小儿腹泻在临床上的有效治疗方法加以研究、分析与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的87例小儿腹泻病患儿当中,男性患儿51例,女性患儿36例,患儿的发病年龄在1月~4岁之间。其中发病年龄小于6月的患儿共有6例;发病年龄在6月到1岁之间的患儿共有29例;发病年龄在1~2岁之间的患儿共有38例;发病年龄在2~4岁之间的患儿共有14例。其中病毒感染性腹泻39例,非感染性腹泻34例,细菌感染性腹泻14例。

大部分患儿在入院时的临床表现多为便质稀且便次多,同时,患儿大便多呈现黄色或是黄绿色,大便以稀糊状或水状为主,其中夹杂有未消化食物。患儿多伴随有脱水、呕吐及发热等症状,其中少数患儿还出现便中伴有血丝的情况。所有患儿发病均没有明显的具体征兆,发病速度快。

1.2 方法

治疗前,详细的对患儿的病史进行调查、询问,内容应该包括引起患儿腹泻的主要原因、发病时的主要表现状况,患儿入院治疗前的腹泻情况、伴随症状等等。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87例患儿随机的分为三组,每组含29例患儿,第一组患儿采用的治疗方法为:口服药物治疗;第二组患儿采用的治疗方法为:输液治疗;第三组患儿采用的治疗方法则是将一组、二组的治疗方法相结合。三组患儿之间的相关数据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采取口服药物治疗方法的患儿,所服用药物为临床上治疗腹泻时经常使用的思密达及必奇。对于本组患儿中并发便中伴血丝的患儿,可根据抗生素药物的使用要求,将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剂量严格的控制在使用范围,为患儿给予一定效用的抗生素类药物。采用静脉输液治疗方法的患儿,严格按照相关要求给予静脉输液治疗,观察患儿病情的改变情况。采取口服药物治疗方法与静脉输液治疗方法相互结合进行治疗,治疗所使用的口服药物还是选择思密达和必奇,而静脉输液的主要成分则是浓度为20%的生理盐水。

1.3 评判标准

显效:患儿在接受治疗3 d时间内,腹泻症状得到缓解并停止,患儿的排便恢复到正常时的状况,患儿的其他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有效:患儿在接受治疗3 d时间内,腹泻症状有所减轻,患儿所排粪便依然呈现微稀的状态,但患儿的排便次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其他的相关临床症状也有所缓解;无效:患儿在接受治疗3 d时间内,腹泻情况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患儿的相关临床症状也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表现任然十分严重。

2 结果

三组患儿在接受对应的治疗之后,病情均得到好转,第一组患儿在口服药物3 d内有19例停止腹泻(65.51%),有效10例(34.48%),无效1例(3.44%);第二组接受输液治疗的患儿在3?d有内18例停止腹泻(62.07%),有效8例(27.59%),无效3例(10.34%);第三组接受口服与输液联合治疗的患儿在3d内有26例停止腹泻(89.66%),有效2例(6.90%),没有发现无效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腹泻的具体病症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是临床上一种极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卫生状况的普遍改善,我国人民的群体身体素质得到了一个很大程度上的提高,这一改善也使得近年来小儿腹泻病的发病率得到了明显的减少。小儿腹泻病的发病率虽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如果在儿童发病时没有得到及时的发现和有效的治疗,同样会对患儿的身体健康、生长发育造成相对严重的后果,甚至导致患儿的病情转变为一些难以根治的慢性腹泻病,同时使患儿出现营养不良及产生生长发育障碍。

由于导致小儿腹泻的发病原因有许多因素,因此使得患儿表现出的临床表现也有所区别。我们可以根据致病原因将小儿腹泻大致分为感染性腹泻与非感染性腹泻。单就感染性腹泻病而言,其病原体也同样具有多样性,主要包括病毒性腹泻、细菌性腹泻和寄生虫感染。最为常见的病毒性腹泻病原体为轮状病毒感染。而导致患儿发生细菌性腹泻的主要因素是患儿肠道内如大肠杆菌等的细菌菌落的失衡。容易使患儿发生小儿腹泻的寄生虫主要有肠道阿米巴原虫。说到非感染性腹泻,多是由于患儿的饮食造成,当然其中也有可能是由于糖原性、乳糖不耐受、过敏性因素等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疗小儿腹泻的过程中,容易有医护人员滥用抗生素的状况发生。我们都知道,抗生素对胃肠黏膜受损具有十分好的疗效,但对患病期间胃肠黏膜没有受损的患儿而言,过度使用抗生素容易导致患儿出现菌群紊乱的症状,从而造成患儿免疫能力的下降,进而造成患儿产生一些本来不该有的负面效果。本文所使用的思密达等药物,能够有效的促进患儿对于药物的吸收,同时对患儿的肠黏膜加以保护,发挥抑制肠道内的病原体的作用,具有十分强的临床实用性。

在临床上想要从根本上对小儿腹泻进行治疗,就必须要针对不同患儿的不同致病原因,进行对症治疗。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我们了解到,在临床治疗小儿腹泻中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应该将输液治疗和口服药物治疗相结合。该方法能够在临床上达到快速、有效的缓解、治疗患儿腹泻症状的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唐海生,施巧玲.小儿腹泻病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8):1077-1078.

[2] 杨国利.小儿腹泻有效药物治疗方法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9):1671.

[3] 杨光伟.小儿腹泻病诊治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6):153-154.

[4] 韦珍爱,李建新.52例小儿腹泻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2):94.

(收稿日期:2013-09-29)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