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恩格斯哲学思维的特点——以《反杜林论·哲学篇》为例

刘鸣

摘要:《反杜林论》是一部历史性的论战著作,在<哲学篇>中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哲学体系,贯穿着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对哲学问题做了历史性的具体分析。分析恩格斯的哲学思维进行总结概括,从客观的朴素论证反讽了杜林的自我吹嘘、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还原了现实真相及严谨的逻辑性语言构建了精神导向三个角度进行剖析。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反杜林论;恩格斯;语言;思维;特点

《反杜林论》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马克思主义最杰出最辉煌的著作,是对《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后的三十年的无产阶级革命经验和哲学、科学新成就的概括和总结。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版序言开宗明义地指出:“这部著作决不是什么‘内心激动’的成果。恰恰相反。”①《反杜林论》是恩格斯根据当时阶级斗争的需要,在反杜林的斗争中的写成一部论战性著作,在哲学篇中,恩格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批判了杜林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形而上学和唯心史观,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正如恩格斯所说:“消极的批判成了积极的批判;论战转变为马克思和我所主张的辩证方法和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比较连贯的阐述。”②文中恩格斯用了客观的朴素论证反讽了杜林的自我吹嘘,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还原了现实真相,严谨的逻辑性语言构建了精神导向。

一、客观的朴素论证反讽了杜林的自我吹嘘

世界模式论是杜林哲学的基础。按杜林的说法,它是关于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的学说。现实世界就是按这个模式构成的,而这个模式则是在强调原则在先。他说“: 一个固定的规范早已有了,这些终极的成份或原则,一旦被发现,就不反对于直接知道的和可以接触的东西,而且对于我们所不知道和没有接触到的世界也都是有意义的。因此,哲学原则就成了科学要成为阐明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统一体系所需要的最后补充。”③杜林以其编织的现实世界的强制模式自傲。但是,在恩格斯的分析中便可看出,杜林世界模式论的实质,不过是哲学史上薪火相传的唯心主义玄想。

恩格斯在世界模式论中引用了“如果我把鞋刷子综合在哺乳动物的统一体中,那它决不会因此就长出乳腺来。”④生动的论证了思维没有单一的本质,是既有综合也有分析的矛盾体,思维与存在的前提是内在本质的联系,不联系的应称之为相似。紧接着,恩格斯就用借用杜林关于上帝存在的论证,加以反驳。我们从形式逻辑的角度可以发现,作为大前提的“完美性的东西必然先存在”和“上帝是完美的”小前提,其命题本身都是需要去证明的。上帝就是唯一的存在,世界统一于上帝。杜林世界模式论中这些空乏的“公理”,貌似适用于一切,实则对一切都不适用。在这里,恩格斯说:“虽然世界的存在是它的统一性的前提,因为世界必须先存在,然后才能是统一的,但世界的统一性并不在于它的存在。在我们的视野的范围之外,存在甚至完全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⑤黑格尔强调逻辑在先,而非时间在先,是逐渐积累的。恩格斯认为逻辑在先是物质的存在,物质的唯一表现是客观存在性,不以任何人的意识为转移。假定存在,人只能认识自己实践、认知的范围。恩格斯所说的“视野范围”就是实践范围,强调人的认识不能到的范围是我们不知道的。恩格斯通过朴素的论证批判了杜林的荒谬观点,粉碎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进攻。

二、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还原了现实真相

杜林的学说是一个十分庞杂的理论体系,导致对杜林论的批判应该尽可能详尽,具有高度的革命性。而杜林其个人本身也是那个时代十分猖狂的人,就需要恩格斯将强烈的抨击融合在严肃的科学批判之中。在进行反杜林论的创作前,恩格斯仔细研究过杜林学说的内容,他曾提到:“它正是这样的一种果子,只要一开始啃它,就不得不把它啃完;此外,它不仅是很酸的,而且也是很大的”。⑥读过《反杜林论》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关于科学的例证都存在与杜林的学说中,而恩格斯要反驳他,就“必须跟着杜林先生进入一个广阔的领域”⑦用自己的见解来反驳杜林的见解,通过深入了解对方的知识理论化“消极的批判”成“积极的批判”。

纵观《反杜林论》一书,就哲学篇这一部分就先后涉及到了数学、天文学、力学、地质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哲学、逻辑学等众多科学领域。以《自然哲学·时间和空间为例》,通过自然哲学谈到无限的前提是没有矛盾、确切、只一个方向且只能一个方向不能倒回。无限具有有开端无终点的特性,任何事物都有定数,不可能无限,所以无限也是有定数的,而且有终极原因。接下来,恩格斯就运用了数学原理。文中提到:“等他完成了从- ∞(负无限)到0的计算时,再来见我们吧。可是显然,不论他从哪里开始计数,总有一个无限序列留在他后面,同这个序列一起的还有他应当解决的课题。就让他把自己的无限序列1+2+3+4……倒过来,并且试试从无限的终点再数到一;显而易见,这是一个完全不懂事理的人的尝试。”⑧在这段话中,杜林虽然承认无限,但是不承认矛盾,避免自相矛盾和前后矛盾,否认了事物本身的矛盾。那么无限和有限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一方面,无限包含有限,无限就是由无数有限构成的,无限由无数有限被片段表现出来;另一方面,任何有限界限划分是无限的,任何有限的联系是无限的,任何有限可以转化为无限,对任何有限的认识是无限的。

接下来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割裂时间和空间同物质相统一,杜林将现在发生前的世界认为是不动不变的,没有过程、没有连续性、变化性,所以今天用来测量时间的方法都不存在,是“当时的存在”。恩格斯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他认为:“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像空间以外的存在一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⑨恩格斯以认识论在时间空间问题上的基本问题为武器,彻底批判了杜林的错误观点。没有时间就没有存在,只要有存在就一定有时间,只要运动着的就一定是存在的,任何存在无论微观、宏观、或长、或短一定有时间空间的对应。最后,恩格斯利用力的守恒学论证运动变化是存在的基本方式,所有地球上的运动是量在不同状态下的转化,即力的守恒。可笑的是,杜林并不因为这些谬论而烦恼,他厚颜无耻地断定,自身等同的不变状态的真实内容是物质和机械力的统一。真是一个“江湖骗子”!

三、严谨的逻辑性语言构建了精神导向

综观《反杜林论·哲学篇》可以发现很多语句的表达都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命题的论证十分严谨,直击杜林要害,抓住杜林逻辑中的漏洞,同时,根据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在第九章《道德和法? 永恒真理》中,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终极真理论,杜林用了华丽的辞藻“终极的真理”“思维的至上性”“认识的绝对可靠性”来表达他的理论,但实质上杜林的终极真理论不仅是形而上学的东西,同时也具有先验性。恩格斯在这部分的论述十分严谨,准确的表达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同杜林的形而上学和先验主义的认识论相对立。

在论述人的思维是否是至上的这一观点时,恩格斯论述到如果“思维是至上的”,那么条件是:第一点,人类足够长久地延续下去;第二点,认识器官和认识对象中没有给这种认识规定出界限。所以恩格斯的结论是人不能绝对认识世界。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个人思维的可靠性,也是相对的。这种可靠性只能是表现在它能够在特定的条件下,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正确地反映事物。这里,我们必须看到,虽然个人的思维、认识真理的能力是可信的,但它又不是至上的。紧接着,恩格斯又论述了如果一定要说每个人的思维具有至上性,那么前提是“任何一种权力能够强制那处于健康而清醒的状态中的每个人接受某种思想”。⑩比如说,杜林就没有权力强迫人们接受他关于个人思维具有至上性的思想。可见,恩格斯对杜林的批判,何等辛辣、有力。肯定前者,是为了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指出后者,是为了与形而上学终极真理论本质地区别开来。最后,恩格斯总结道“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同样又是不至上的,它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样又是有限的。按它的本性、使命、可能和历史的终极目的来说,是至上的和无限的;按它的个别实现情况和每次的现实来说,又是不至上的和有限的。”??????任何处于健康状态下的个人的思维能力,是至上和非至上的辩证统一。这无疑是辩证谁物主义关于认识真理的能力问题的透彻阐述,同时,也是对杜林思维至上论的致命批驳。

综观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哲学篇》,自始至终都在揭露杜林学说的矛盾性,即以唯物辩证法批判杜林的形而上学,以辩证唯物主义揭露、批判杜林不彻底的唯物主义,对唯物辩证法作了详尽而全面的论述。列宁对这场哲学论战所作的科学总结和精辟论断,应当成为我们学习和把握《反杜林论》,特别是哲学篇的基本思想的一把钥匙。坚持辩证法,做真正的唯物主义者,是恩格斯《反杜林论·哲学篇》给我们留下的重要启示。最终达到辩证法、认识论与逻辑的统一,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高度的革命性与严格的科学性的统一,把彻底的唯物主义路线贯彻到底。

引文注释

①恩格斯.反杜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3.

②恩格斯.反杜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6.

③恩格斯.反杜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31.

④恩格斯.反杜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39.

⑤恩格斯.反杜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41.

⑥恩格斯.反杜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3.

⑦恩格斯.反杜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4.

⑧恩格斯.反杜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48.

⑨恩格斯.反杜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49.

⑩恩格斯.反杜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83.

11恩格斯.反杜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84.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