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晓娇
吉林省白山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吉林白山 134300
[摘要] 目的 探究并分析老年脑血栓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心理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 方法 将2013年5月—2014年5月120例入住该院心血管病区的老年脑血栓患者按照随机平均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对患者心理状况实施对应的心理护理策略。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出院1月后的QOL-UCC评分。 结果 ①经过住院护理,两组患者的MRI/CT影像学指标均有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较前明显减轻或消失,精力与体力较之前充沛,生活自理能力较之前明显提高,心态显著乐观,护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7.5±1.92)d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1.2±1.7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1个月后随访,观察组QOL-UCC评分(37.5±1.92)低于对照组评分(51.8±6.71),两组患者QOL-UCC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结论 以心理护理为主的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改善老年脑血栓患者的心理状况,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老年脑血栓;心理分析;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9(c)-0170-03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以老年脑血栓为代表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老年脑血栓患者分为轻度脑血栓和重度脑血栓,临床表现从一侧肢体麻木到重度意识障碍不等,但因其长期卧床,护理不当也会出现褥疮等并发症,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可逆的巨大负面影响。加之绝大多数老年人因脑血栓疾病发病迅速,突然遭受行动不便等身体正常重要功能损害,给原本就心理脆弱的老年患者带来内心的重大冲击,难免会使老年患者产生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2]。为了评价老年脑血栓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该研究2013年5月—2014年5月间在科室开展了以心理护理为主的人性化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老年脑血栓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7例,女性53例;年龄67~81岁,中位年龄77岁;以上患者均经MRI/CT确诊为脑血栓,以及其相关病史、生化检查等均符合脑血栓疾病诊断标准[3],入选病例均为第1次发病,平均病程为56.6 d;入选病例排除标准:老年痴呆、短暂性脑缺血等容易与脑血栓疾病混淆的患者;严重的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损害者。将上述患者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病例数均为60例。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措施 两组患者均给予脑血栓疾病护理常规,予以神经内科常用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包括脱水降压、缓解脑部水肿状态,改善微循环,溶解血栓等,并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4]。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以心理护理措施主要的人性化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护理措施。
1.2.2 入院宣教 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院之初,教育患者清淡饮食,多食易消化的食物的同时,加强机体营养的补充,尽量进食高蛋白的食物,比如牛肉、鸡蛋等,尤其要忌生冷、肥腻、不易消化的食物,比如肥肉等,并告诫患者戒除烟酒,按时作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1.2.3 心理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5];①针对老年脑血栓患者其年龄较大,病程较长,长期多次反复住院的特点,并且由于其自身肢体较差,长期卧病在床,行动不便、失语等,几乎不能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其不可避免地存在性格暴躁、恐惧不安、焦虑等负面情绪。对此,护理人员应在了解个体患者具体存在心理问题的基础上,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取得其信任和理解,注重对其的疏导,保持良好的护患合作关系,增强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的信任,帮助其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②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脑血栓患者正确的健康宣教,帮助其了解脑血栓疾病变化规律,减轻其对于该病的恐惧。③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家属就如何在慢阻肺缓解期怎样正确护理患者进行培训,使患者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以促进患者身体正常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④老年脑血栓患者由于步入老年,一般经济承受能力较差,需要子女进行接济,而脑血栓又是慢性疾病,病程较长,住院治疗费用较高,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一方面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以给予患者必要的经济支持,另一方面对患者的愧疚心里进行正确的疏导,使其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
1.3 观察指标
在上述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患者出院1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参考国际QOL-UCC评价方法,结合该科室实际情况,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6]。老年脑血栓患者QOL-UCC评价方法由以下评分内容构成(主要就患者的日常活动评分予以评价):5项焦虑心理症状、5项抑郁心理状况、9项社会活动情况,共计19项评分指标。上述评分指标与考察项目由其科室专门护士通过随访,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出院随访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询问,并严格记分。问题采用4级评分制,0分代表评价指标的状态最好,3分代表评价指标的状态最差,随访患者最终分数越低,代表其生活质量越高;相反,出院随访患者最终分数越高,代表其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①经过住院护理,两组患者的MRI/CT影像学指标均有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较前明显减轻或消失,精力与体力较之前充沛,生活自理能力较之前明显提高,心态显著乐观,护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7.5±1.92)d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1.2±1.7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③1个月后随访,观察组QOL-UCC评分(37.5±1.92)低于对照组评分(51.8±6.71),两组患者QOL-UCC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 讨论
脑血栓作为老年人相当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脑部动脉变窄及硬化,在某些诱因(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流缓慢、血压下降等)出现时,管腔内的凝血因子大量被激活,血液凝结成块状,血栓形成,致使脑部发生缺血性改变,进而导致脑组织软化乃至坏死[7]。在脑血管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脑血栓,而老年脑血栓尤其好发于大脑中动脉分支、颈内动脉及大脑前动脉[8]。而分析上述研究结果,从中不难发现,在老年脑血栓患者住院接受临床治疗期间,与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相较而言,为患者提供所提供的以心理护理措施为主的人性化护理服务能够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照顾患者的心理需求,与患者的利益诉求一致,切实有效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沟通技巧、服务质量,显著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4~5 d的住院时间,住院后1月的随访调查,其心态显著乐观,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这与王艳红等[9]研究结果类似。
由于生理病理的不同,老年脑血栓患者相较于中青年脑血栓患者,其发病过程较为隐蔽与迟缓,并且早期病理较轻,不易发现。但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尤其是针对身体功能本来就差的老年人而言,最后会导致身体瘫痪、语言功能丧失等严重后果,故以往的许多的研究,往往只注重老年患者功能的恢复。而老年患者身体、心理均素质较差,我科在分析造成老年脑血栓患者心理障碍的原因基础上,配合常规的护理措施,然后根据相关的心理特征进行护理,能促使患者有效克服心理障碍,熟悉该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保持乐观的心态,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结合相应的功能恢复锻炼,从而缩短了老年脑血栓患者得康复周期。
在实行心理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加强了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降低了临床医疗事故的出现,在医疗事故比较敏感的医疗环境里,避免了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的发生。在心理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提高了老年脑血栓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促进其早日康复,值得进一步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桂心,谢小红.心理干预结合药物治疗老年脑血栓康复期患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5):3182-3184.
[2] 袁秀峰,苏彦凤.老年脑血栓患者的临床心理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7):144.
[3] 卫娜娜.老年脑血栓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4(6下旬刊):3295.
[4] 乔建光.老年脑血栓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25):546-547.
[5] 任志波.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老年脑血栓50例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3(31):4139-4140.
[6] 刘宇心,宋宇,魏然,等.老年脑血栓的综合护理[J].当代医学,2013(3):127-128.
[7] 余清超.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老年脑血栓62例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15):2928-2929.
[8] 刘贤文.老年脑血栓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3(18):676-677.
[9] 王艳红.老年脑血栓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24):349-350.
(收稿日期:201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