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武成
(湖南女子学院体育教学部,湖南长沙410004)
摘要:为了客观地分析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长沙市高校体育场馆绩效管理的水平,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专家打分等方法确定了评价的相关指标,在构建长沙市高校体育场馆绩效管理水平综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对长沙市13所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绩效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改善运营绩效的管理对策,以为有序推进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改革提供支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创新型国家建设;高校体育场馆;绩效评价;层次分析法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1.008
中图分类号:G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1—0016—04
收稿日期:2014—07—18
作者简介:姜武成(1978— ),男,湖南宁乡人。湖南女子学院体育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产业与休闲体育。
创新型国家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科技创新的发展,而且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的系统变革,需要社会领域创新与科技领域创新的共同驱动。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背景下,随着人们对体育健身需求的日益增长,现有公共体育场地已难以满足大众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需要,因此,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成为体育界的热点。高校体育场馆作为社会体育场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条件下,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有数据资料表明:虽然高校体育场馆只占有全国所有体育场馆3.5%的比例,但其在规模、设施环境以及与周围社区居民联系等方面的有利条件使其成为市区居民健身的重要场所。[1]高校体育场馆既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基础设施,又是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同时,高校体育场馆又面临着市场化的趋势,探索科学的运营管理模式是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如何对这些体育场馆进行健康、有效的运营管理,是管理者无法回避且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对高校体育场馆进行绩效评估,有效地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的服务化程度与水平,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绩效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为客观分析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绩效管理提供有效的方法,并为推进高校体育场馆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为长沙市13所本科院校,包括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商学院、长沙学院、湖南警察学院、湖南女子学院、湖南财政经济学院、长沙医学院和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大量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国内外研究现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本研究内容的确定及分析论证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问卷调查法
针对论文设计的要求,分别设计出针对在校体育教师(含场馆管理员)、专家(含体育主管领导)的调查问卷,采用以学校为单位的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调查。
3.数理统计法
使用spss.17软件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长沙市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绩效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评价体系指标的筛选
体育场馆运营绩效的评价建立在若干评价指标体系之上,构建综合指标及对其评价的方法有许多,常用的绩效评价方法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2]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长沙市13所本科院校体育场馆的运营绩效进行评价。创新型国家建设中长沙市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绩效的评价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估体系指标,笔者依照评价体系构建原则,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问卷调查,设计专家咨询表,并在专家访谈的基础上,请专家对各项指标的合理性和相对重要程度进行评分,同时,经过初步的比较、分析和综合,确定了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绩效管理评定的有关指标。在此基础上,向全国一些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顾问进行咨询,最后确定了评价指标的一致性。
2.指标体系的层级结构设计
本文所构建和设计的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绩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由目标层、准则层、子准则层和方案层构成的层级结构评价模型,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长沙市高校体育场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运营绩效评价
我们运用由清华大学教授吴炎于2006年开发的MCE(Moder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软件对长沙市13所本科院校体育场馆的运营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具体计算可以分为以下七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综合评价中员工素质、员工满意度、全民健身活动、经营收入、竞技体育赛事的相对权重,计算结果见表2。
在表2中,一致性系数CI小于0.10,表明各指标通过一致性检验。员工素质的权重为0.251,员工满意度的权重为0.223,全民健身活动的权重为0.210,经营收入的权重为0.210,竞技体育赛事的权重为0.104。
第二步:计算并讨论设定员工素质中员工教育水平和员工职称两项指标的权重,计算结果见表3。
第三步:计算员工满意度中四项指标的相对权重,计算结果见表4。
第四步:计算全民健身活动中两项指标的相对权重,计算结果见表5。
第五步:计算经营收入中两项指标(人均收入和收入与费用比率)的相对权重,计算结果见表6。
第六步:计算竞技体育赛事中三项指标(体育赛事次数、商家资助金额、商家资助次数)的相对权重,计算结果见表7。
第七步:计算13所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绩效的最终权重,并进行综合排序。具体结果见表8。
从表8给出的最终结果来看,长沙市13所高校的体育场馆运营绩效值都达到了0.07以上。综合排名最高的是湖南师范大学,运营绩效值为0.0944;排名第二位的是湖南大学与长沙理工大学,它们的运营绩效值相同,均为0.0929;紧随其后的是中南大学,运营绩效值为0.0886;综合排名处于最后三位的是长沙学院、湖南商学院和湖南警察学院,运营绩效值分别为0.0719、0.0728和0.0738,其中,长沙学院是13所本科院校中排名最低的,低于两所民办高校(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和长沙医学院)。通过表8还可以看到,作为民办高校的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位列第四,这说明民营的本科院校在体育场馆的运营中并不逊色于同级别的其他高校。
(三)长沙市高校体育场馆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率低
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的时间主要是每周双休日和节假日,每周星期一到星期五则主要作为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的场地。但就是在每周正常的体育教学时间,并不是所有的体育场馆设施都能充分用于体育教学与训练。[3]在每周的双休日或者节假日,多数体育经营项目都未满员经营,这可能与当前高校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有关。在校师生、员工以及周边社区居民不能有效地获得体育场馆开放时间以及体育消费指南等信息,使得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率极低。[4]
2.高校体育场馆服务形式单一,没有进行综合开发
当前,长沙市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收入主要来源于游泳项目、器械健身项目、足球项目、羽毛球项目、乒乓球项目、网球项目等有偿服务,这也是高校体育场馆的主要服务形式。高校体育场馆要扩大经营收入,不能仅仅
依靠出租
场馆场地和提供体育消费服务,还要千方百计地对体育场馆实施综合开发与利用,可以在体育场馆举办大型文艺汇演、博览会,甚至可以进行咨询培训活动与广告活动。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文化商业活动,可以扩大体育场馆的社会影响,并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5]
3.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水平落后
经营管理水平落后是长沙市高校体育场馆普遍存在的问题。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人员主要是后勤管理部门的人员和部分从事体育教学的专任教师。在管理理念方面,大多数管理人员没有受过专业的系统教育与培训,而且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往往凭自己的主观判断进行体育场馆管理,这就容易导致体育场馆缺乏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进而使整个经营管理团队难以形成共同的目标与价值观。
4.高校体育场馆信息化管理水平滞后
长沙市多数高校体育场馆为满足在校师生以及周边社区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往往采取上门探询和电话询问潜在客户的方式,这种传统的促销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需求。
在体育经营项目上,
很多高校体育场馆通过发放小册子和小卡片来推销自己的经营服务,这种做法显然也不能迎合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6]
三、创新型国家建设中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绩效的管理对策
高校应从社会创新的视阈中总结创新型国家建设中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绩效的管理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转变观念,增强高校体育产业化意识
1.寻找到适合自身产业发展特点的新观念与新方法。
2.积极地吸收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先进管理理念与手段。
(二)由传统粗犷式管理向专业化管理转变
1.设立体育管理中心这一职能部门专门负责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活动。
2.体育教学部门与体育管理部门实行职责分离,提高体育场馆的运营效率。
(三)探索与尝试科学的运营管理模式,改善经营管理水平
1.大胆探索与尝试科学的运营管理模式,充分调动体育场馆经营者的主观能动性。
2.做好统筹规划的工作,营造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从而实现高校体育场馆的不断发展。
(四)做好体育经营项目的开发与选择
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了解高校周边经济收入水平、体育活动开展等情况,为合理开发与选择良好的体育经营项目打下基础。
(五)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企业化运作
搭建有效的校园网络平台,建立详细的客户管理数据库,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信息,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体育消费服务。
(六)创造两个效益,建设专业管理团队
1.高校体育场馆应该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2.建设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与先进管理方法的管理队伍是高校体育场馆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7]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赵趱超.博弈论视角下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管理模式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8).
[2]杜栋等.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李明.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的资产性质及其改革[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2).
[4]须晓东.对学校体育场馆社会化的理性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2007(1).
[5]孙红梅.苏南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现状和干预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3).
[6]侯海燕.后亚运时代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运营对策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
[7]鲍海涛.对沈阳市中学体育场馆社会开放的可行性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5(3).
[8]Chris Gratton.The Introduce of the Management and Reform of the Public Sports Facility in British[C].中国体育场馆协会内部资料,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