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曼德拉教育思想及其实践

郑艳,罗大珍,邱培杨

(绵阳师范学院,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纳尔逊·曼德拉,“全球总统”,南非的象征,是全世界无数人的偶像,以“平凡之人”“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他光荣而辉煌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虽然被监禁长达27年半,但他却将阴森森的监狱打造成为了活生生的学堂,将不懈斗争演绎为终身学习,彻底消除了种族主义教育制度,对教育精神进行了完美的诠释,为教育促进个人与社会发展树立了榜样。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曼德拉;教育思想;教育事业;教育精神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1.004

中图分类号:G5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1—0007—03

收稿日期:2014—08—26

作者简介:郑艳(1975— ),女,四川安县人。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教育教学管理。

罗大珍(1972— ),女,四川苍溪人。绵阳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教育教学管理。

邱培杨(1994— ),女,四川安县人。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南非首位黑人总统,“新南非之父”,是一位集理智与道义、宽容与勇气于一身的圣雄式的反种族隔离斗士人物。从非洲草原上的小牧童,第一家黑人律师事务所的创办人,政府的通缉犯、囚犯,到新南非的总统,直至退休后的平民,他都是“终身学习使每个人均能成为其进步的主人翁和创造者”这一教育理念的践行者。曼德拉为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对后人来说是一种鼓舞、一种榜样,其价值和意义皆具有深远的国际影响。

一、曼德拉教育思想的起源

南非的种族主义制度和对黑人教育实行的种族隔离制度是曼德拉教育思想的起源。1910年,南非联邦成立,白人种族主义统治正式确立。此后,白人种族主义政府制定了300多条法律、法令,逐渐将种族隔离政策法律化、制度化和系统化。例如:《南非法案》(1910年)和《土著人代表法》(1936年)剥夺了非白人的选举权;《土著土地法》(1913年)及其修正案把黑人赶入了狭小的保留地内;《文明劳工法》(1924年)和《工资法》(1925年)规定了黑、白工人的工作,并扩大了两者的收入差距;《土著人行政管理法》(1927年)宣布总统是非洲人的最高酋长;《人口登记法》和《集团居住法》(1950年)将南非人按肤色划分种族,并规定其只能居住于各自特定的居住区内;《班图人管理机构法》(1951年)和《班图自治法》(1959年)使黑人家园公民自动丧失南非国籍,等等。[1]

南非政府

自独立以来于1909年、1961年、1983年制定的三部宪法实质上都是种族主义宪法,这一系列种族隔离制度在选举、土地、经济地位、婚姻、就职、公共设施、医疗等诸多方面都对黑人群体进行了种种限制。其最终目的是使南非完全成为白人的家园,是白人当局对黑人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的剥削。

教育领域更是深深烙下了种族隔离的印记。黑人和白人教育经费的比例高达至1∶6,只有在小学,黑人才有机会接受免费教育。50%以上的黑人学龄儿童根本就没有上学的机会,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黑人能中学毕业。20世纪70年代,黑人学生和白人学生的人均教育经费比例竟然高达1 ∶10,到种族主义消除的1994年,在城镇其差距也在2.5倍以上,而在黑人家园则是3.5倍,文盲人数占全国人口的50%以上。1953年,南非国民党政府通过了《班图教育法》,指出不同种族应接受不同的教育,对黑人教育实行种族隔离制度,推行奴化教育。《班图教育法》规定,新办的非洲人中学必须建在土著人保留地,对黑人的教育不得超出培训劳工的水平。如黑人反对,就取消对黑人的教育。[2] 1958年的《扩充大学教育法》规定,按种族分别建立高校,除个别院校外,“白人”大学禁招“非白人”学生。班图式教育企图使所有的黑人后代“少受教育”,“把黑人教育成愚民和顺民”(Z.K.马修斯)。这是教育歧视制度化的一种手段。黑人学生对种族主义教育制度极度不满,由此导致了1976年南非种族矛盾的总爆发——索韦托学生暴动,最后演变为波及全南非的群众性反种族隔离制度的反抗运动。

二、曼德拉教育历程简介

1918年7月,曼德拉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Transkei)姆维佐(Mvezo)小村庄的一个部落酋长家庭。父亲虽然没有受过教育、目不识丁,但在曼德拉7岁的时候,就将他送进了库奴村的小学。在他9岁时,父亲去世,其转入穆克孜韦尼旁的独屋学校学习。1934年,曼德拉通过六级考试,进入克拉基伯雷寄宿学院学习,这是一所中学,也是一所师范学院、技术学校;1937年,曼德拉考入希尔德敦卫理公会教会学院深造,接受正规的基督教和人文科学的英式教育;1939年,曼德拉进入黑尔堡大学学习,这是南非唯一一所黑人大学,他用两年时间完成了通常需要三年才能完成的学业;1940年,他因参加抗议活动,被中止学业;1942年,他在南非大学通过函授继续攻读课程,取得了黑尔堡大学毕业证和文学学士学位,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学位;1943年,他考入约翰内斯堡的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攻读法学学士学位;1952年,曼德拉通过律师资格考试,并开办南非第一家黑人律师事务所;1962~1990年,曼德拉被囚禁。在狱中,他坚持学习,把学习看作是“在狱中创造自己的生活”的最佳途径。通过函授,曼德拉获得了伦敦大学法学、南非大学文学等学士学位,他还秘密撰写了自传(这本书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出狱后,他依然为“民主、自由社会的理想”而奋斗。曼德拉曾说,完成学业是他最骄傲的一件事情。教育对他领导反种族主义运动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鉴于他对教育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许多国家著名的大学都授予其名誉博士学位的头衔。其著作有《走向自由之路不会平坦》、《斗争就是生活》、《与自己对话》、自传《漫漫自由路》等。

通过学习,曼德拉的思想一步步趋于成熟,他学会了如何随着环境的不同需要而随时调整对策。

三、曼德拉教育思想的实践

(一)罗本岛的“曼德拉大学”

曼德拉44岁入狱,在狱中度过了近28年的时间。在监狱里,他展开了不懈而艰苦的抗争,把监狱变成与白人政府作战的战场和学习的课堂,并把这种斗争看作是整个南非反对种族歧视和压迫的一部分。他在罗本岛被监禁18年,带着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他抓紧每一分钟的时间学习。入狱之初,曼德拉就代表被关押在隔离监禁所的所有政治犯向狱方提出学习的要求,要求狱方配备桌椅等学习用具,要求享有听广播、阅读一切未遭禁止的书籍和看电影的权利以及享有选择专业学习的机会。曼德拉通过学习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还激励岛上的狱友和他一起学习,把这座“死亡岛”改造成为狱友心间的“曼德拉大学”,使之成为“民主和自由战胜压迫和种族主义”的见证者。他克服重重困难,博览群书,先后学习了政治、经济、法律、历史等课程,攻读了法学、商学和文学等学士学位,还自学南非白人的语言与历史,通过了阿非里卡语六级考试。[3]

在“黑人觉醒运动”中被捕的很多青年都只有中学文化水平。曼德拉实施了一个教育计划,即组织高学历的政治犯为这些青年学生传授知识,让他们在狱中能够继续学习知识,提高自己。“曼德拉大学”有自己的教授,自己的课程,自己的教材。曼德拉还亲授政治经济学,把面授变成交谈。后来,教学范围扩展到狱中被关押的所有人。在曼德拉的带领下,罗本岛上掀起了一股学习之风。其中不少人在罗本岛取得了学位,如戈万·姆贝基获得了文学学士、经济学学士和荣誉文学学士学位,阿迈德·卡特拉达获得了犯罪学和图书馆学的学士学位以及历史和非洲政治的荣誉学士学位,比利·奈尔(Billy Nair)取得了文学学士和工商学士学位,并完成了法学学士学位的绝大部分课程。[4] “曼德拉大学”的很多校友后来都成为新南非创建进程中的中流砥柱。

(二)积极推行教育立法,规范南非教育

作为家族中唯一上过大学的成员,曼德拉深知教育的力量。曼德拉任总统的南非新政府将提高全民教育水平作为基本政策,在教育领域内加快整合教育机构,推动立法进程,有效地保障了公民接受教育的合法权利。

1994年,曼德拉领导的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提出了消除种族隔离的教育与培训改革计划。《重建与发展计划》(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Program)将教育作为重建与发展的首要任务,教育经费逐年增长,明确提出了“十年免费义务教育”的目标,由此掀开了南非教育与改革的新篇章。随后,一系列教育法规相继出台,如《国家资格计划》(NQF)、《南非资格认定法案》(SAQA)、《南非教育与培训白皮书》(South African White Paper 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国家教育政策法案》(NEPA)、《南非学校法案》(SASA)、《2005课程:21世纪的终身教育》(Curriculum 2005: Lifelong Learning for the 21st Century)、《教师教育规范与标准》(NSTE)、《高等教育法案》(HEA)、《继续教育与培训法》(FETA)、《教育工作者就业法》(EEA)等,规定了教育部长的职责、国家与省教育部门的关系、学校教育体制、继续教育与培训体制、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能力等,为教育领域的变革与重建奠定了基础。[5]在立法和政策的引导下,设立国家教育部和教育辅助机构——教育部长理事会、教育厅长委员会、基础和中等教育与培训质量保证委员会、南非资格认证署、高等教育理事会、南非教育工作者理事会、全国继续教育与培训董事会和教育劳动关系理事会等,确立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机制。[6]南非新政府逐渐形成了一个较为齐全的国家教育法律和教育机构体系,在各个领域全面而系统地规范了南非的教育,体现了曼德拉教育思想的深度内涵。所有国民都能够平等地享有1996年宪法中“权力法案”规定的“接受教育和选择教育语言、创建独立的教育机构的权利”,种族主义教育成为了历史,南非的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三)热心慈善事业,继续发展教育事业

曼德拉对年轻人的期许是“必须发奋学习”,对世界各地的领导者的忠告则是“必须专注于教育事业”。曼德拉的一生都与教育事业紧紧相连,仅1994~1999年,在农村地区以他的名义建造的乡村学校就超过140所。1994年,新南非重新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成员,并与之开展了广泛的合作。2005年,曼德拉被该组织授予“亲善大使”的称号。200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从2010年起的每年的7月18日,即曼德拉的生日定为“Nelson Mandela International Day(曼德拉国际日)”,以此来表彰曼德拉为正义、和平与自由所做出的贡献。

曼德拉晚年时积极奔走于世界各地,通过各种公益活动,从国内外募捐资金,创设慈善机构,致力于促进农村发展,改善南非的社会环境。从1995年起,曼德拉先后创立了纳尔逊·曼德拉儿童基金、纳尔逊·曼德拉基金和曼德拉·罗兹基金会、纳尔逊·曼德拉教育和乡村发展学院。基金会和研究所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让农村地区的学校规划和建设工作得到增强,改善农村儿童受教育的条件。基金会和当地教育部门合作,在南非最贫困的东开普省改造和新建了15所“曼德拉学校”,并为非洲学生提供资助。学校里有了新教室、新办公室,孩子们有了新教材,图书馆里有了新书籍,孩子们第一次在学校里看到了计算机,接触到了网络。[7]如今,像这样的“曼德拉学校”的范围已经扩大到整个南非,越来越多的乡村教师加入到了帮助非洲农村地区儿童实现教育梦想的行动当中。曼德拉通过促进南非教育事业发展等方式,不懈努力,尽其所能地“继续为大家做点事”,以实现其对自由、正义精神的不懈追求。他对教育事业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了国家、地域的局限,为教育界树立了榜样,为全世界留下了弥足珍贵的不朽财富。[7]

四、结束语

教育的力量是广阔的,“教育可以为国家建设与和谐发展做出贡献”。“对教育体系实施稳步改革就是要发现孩子们个体间的相似性和共同目标,尊重孩子们的差异性,实现教育的多元化。” [8]曼德拉教育思想的内涵及其实践对于同样被殖民化的发展中国家具有一定的启发、示范和借鉴意义。“Education is the most powerful weapon which you can use to change the world”(教育是最强有力的武器,你能用它来改变世界),这句话深深激励着学界、教育界为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进行不懈的追求。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纳尔逊·曼德拉著.谭振学译.勇者曼德拉自传:漫漫自由路[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韦祎红.世界名人传记——曼德拉[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3]刘红婴.英雄诞生之地——曼德拉的罗宾岛[J].华夏人文地理,2003(4).

[4]俞可.“曼德拉大学”:全人类的遗产[J].世界教育信息,2010(9).

[5]蔡宝来,袁利平.南非教师教育的历史演进与改革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05(3).

[6]罗毅.南非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西亚非洲,2007(9).

[7]Nelson Mandela Foundation[EB/OL].http://www.nelsonmandela.org/2014-3-1.

[8]张梦颖编译.学界共同缅怀曼德拉“教育是改变世界最有力的武器”犹响耳畔[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12,09.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