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佳,徐缓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分院,江西南昌330039)
摘要:随着中国服装企业生产的转型变化,从单一成衣加工到品牌创新,企业对职业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动手能力,更要有创新能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教育;创新能力;服装专业;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1—0104—02
说到服装设计专业,人们想到的往往是绚丽的T台、高挑的模特、时尚华丽的服饰以及鲜花与掌声,而高职服装专业的教育者,看到更多的是其背后付出的努力以及专业知识教学构建带来的思考。
一、传统服装专业的教学框架
高职服装专业多采用三阶段教学法,即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制作。教师先进行理论教学,接着是现场展示技能,最后进行集中实训实习。[1]高职服装专业除三大核心课程以外,还有服装CAD、立体裁剪、服装生产管理、服装品牌策划、服装结构设计、服装英语、图形设计、立体构成、服装史等诸多课程。[1]3年的时间要学好这些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艰苦的过程。目前,服装企业正从单一的成衣加工向振兴民族服装品牌转变,急需大量复合型的服装设计和管理营销人才。如何将服装专业的课程整合起来,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服装专业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常规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弊端
常规教学课程独立开设,课程中的很多知识点都有重叠,在教学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尤其是当专业教师教学技能差异较大时,教学上知识点的重合会出现偏差,对于初学者而言,学习难度增大了。因此,简单的技能型知识复杂化、理论化是职业教学的弊端。
服装专业3个阶段的教学,先是服装款式设计教学,绘制款式效果图,再根据款式进行服装结构设计,最后是服装工艺裁剪制作,看似合理的教学模式,可是,高职学生接受起来却有很大的困难。
首先是服装款式设计,初学者在设计服装款式时,多考虑外观的美感、色彩的搭配以及流行趋势,而忽略服装结构设计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很多学生在进行服装结构设计时会遇到瓶颈,即立体形态的服装造型和细部造型被分解成平面的衣片,无法合理地吻合,制作出来的服装与设计稿不符,不能清楚地表达服装的设计意图,最终导致设计失败。
服装工艺制作是服装款式设计最后的展示。前期服装款式设计过程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如果因为课程衔接得不好造成服装成品制作失败,将大大打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设计教学模式时,要更贴近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改变教学框架,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培养其职业技能水平。
三、课程教学的优化与创新
高职学生一般都很感性,他们在看到有趣、喜欢的事物时,就很想问一问,学一学,动手做一做。抓住这个特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应打破常规的课程教学秩序,重新整合课程,采用项目式、开发式、模块式教学法,将高职服装专业3年的学习分为4个阶段。[2]
第一阶段:兴趣培养和工艺技能训练。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因此,动手能力的训练尤为重要。成衣工艺是一门技能型、综合理论和实践性均很强的专业课程,是服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服装设计的延伸与发展。任何一种款式的服装造型都必须通过服装工艺的制作才能成型。在第一阶段应设立服装工艺课程培养目标,设计多个基本服装款式作为任务驱动。例如,裙装、上装、下装、礼服类等,形成项目式教学,使学生在实践制作服装的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当学生独立完成基本服装款式的设计后,自然就树立了信心。而当其熟练掌握服装技能后,就会不满足于当前的基础课程,进而要求改变创新设计,此时就是培养其兴趣和技能的关键时刻。
第二阶段:设计创新和理论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形式下高职教育的核心任务。通过建立服装工作室,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直观的交流平台。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对第一阶段完成的服装样品进行测量与观察。然后,学生集中讨论,发现问题,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点融入实践环节,例如,一件合格、美观的女上衣的线条分割、质量标准,面料、里料、辅料的工艺制作衔接技巧和要点等。同时,开设相关联的理论课程,如图形设计、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结构设计与立体裁剪、面料分析。引导学生通过镂空、抽纱、刺痕、烂花等手法削减服装面料的表面,使其具有不完整、无规律或破碎感等特征,给人意想不到的视觉冲击。
第三阶段:就业导向和职业培养。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要将产学结合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支持高职教育的积极性,与之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态势。高职服装专业应根据市场和学生的特点,采用项目导入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手段。当今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有着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理,不愿从最基本的小事做起,却总期待着有朝一日大公司会来聘请自己。因此,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职业素养是第三阶段的重点。聘请企业专家考虑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与校方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将企业丰富的资源、服装设计流程、服装质量标准,引入到对服装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实现学生与就业技能培养零距离对接,强化职业技能的重要性,开拓学生的视野,并指导其建立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对学生人格和心理的培养,让人品的培养与专业培养同步,并鼓励学生自主创业。[3]
第四阶段:开办服装设计大赛,以赛促教。教学考核,既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认知程度,又要考核其实践技能的熟练程度,体现综合素质的重要性,避免高分低能的现象出现。服装设计大赛是一项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综合动手能力、创新设计能力、职业素质能力的比赛。大多数服装设计大赛的举办方都会邀请企业进行合作投资、营销和推广。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服装设计,学生设计、绘制服装效果图之后参加初赛,合格后入围,进入服装成品制作过程,从面料到配饰,一针一线,学生都要亲力亲为。[2]因此,开办服装设计大赛,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相互竞争、相互切磋、发挥主动性的机会。一旦在服装设计大赛中获奖,企业会将其设计的作品推入市场,这也是最有效地检验教学成果的途径。市场的瞬息万变会迫使教师不断更新、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防止空对空地讲解设计理念,教师一本备课笔记讲到老的情况将不复存在。
在新时期,高职服装专业教学必须坚持“教学与社会需要相结合,教学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原则,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的服装专业人才,从而适应服装行业潮流的快速变化,有效地推进服装专业教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珉,王健.服装教学实用范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马苏.服装创意与构造方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3]谢丽丽.二十一世纪日本高校的创业教育及其启示[J].高教探索,2010(6).
[4]庄立新.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导向与促进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12(12).
[5]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