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谷城县粉阳路小学(441700)王平勇
应用信息技术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生动形象地解释各种科学现象,分析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关系。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是我们小学科学课教学关注的热点。
1激趣导疑优化新课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总要弄个究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尽量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和现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进而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并自觉投入到本节课的探究学习中去。
如在教学《唐山大地震》时,笔者先播放一段关于地震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大地剧烈震动、房屋倒塌、道路错位、树木被连根拔起的景象,学生被这恐怖的画面惊呆了,他们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此时再让学生分小组,说一说这是一种什么现象,把自己知道的一些关于地震的情况说给同学们听一听,之后他们纷纷提出了地震是怎样形成的问题,并作出了自己的推测。
2弥补感知优化感性认识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学会选择,学会思考,学会广泛而有效地接受和处理信息。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把文字、图像、动画等多媒体综合起来,并且结合方位、立体化地、随机而灵活地把信息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生。学生对物质的认识,是从鲜活的生活实践中得到,但许多知识是学生无法在实践中形成的。因此,教师应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感性材料弥补学生感知的不足。
如教学《蜗牛》的内容时,教材要求学生首先观察蜗牛的身体,如蜗牛的头部、腹部和尾部,然后观察蜗牛的一些细部特征,如头部的研究、触角和嘴,最后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如蜗牛是怎样吃东西的,怎样在各种物体上爬行等。其中许多情景很难在课堂上观察到,观察的时间也很长,按一般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教学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利用学校的远程教育资源库,通过网络资源的调用,让学生浏览大量蜗牛的图片、录像,把蜗牛吃东西、爬行的一幕幕情景呈现在学生眼前,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大量与蜗牛相关的基础知识,促进他们运用基础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促进想象优化新知探究
小学生比较天真,他们的想象力丰富,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展开。如在教学《月相的成因》这一内容时,笔者用课件导入一幅生动的动画:夏夜的星空下,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坐在小凳上看月相,配上轻松柔和的音乐,使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进入学习状态,唤起了观察、求知的欲望。学生由此展开想象:为什么会发生月相?想象引起同学们一连串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交流、争论和演示,学生自行探究得出了结论。这无疑能较好地促进学生的想象,同时也有助于思维能力的锻炼。
4促进合作优化方法指导
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现代信息化社会中,比竞争更重要的是合作,没有合作,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将会受到限制,时代呼唤人的相容,呼唤人的合作,合作也是现代社会的需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不仅应成为科学知识的传授者,而更重要的是成为学生合作探究的参与者,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倾听别人的体验,去感受别人的成果,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四季的形成》时,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美景,再用动画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景象,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地球上的四季是怎样形成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又可进行组际间的交
流,通过有效的合作探究,得出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太阳照射地球角度的变化,使地球各地接受太阳的热量不同,于是产生了四季。
5提升感悟优化探究渠道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感悟层次。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使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如在教学《池塘生物的相互联系》的内容时,无法让学生看到各种动物采食不同食物的现状,应用影视片段和多媒体图片展示就成了最好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这一内容时,笔者还搜集到了我国曾经拥有的十大珍稀动物图片,配上欢快的乐曲,让学生欣赏,在学生自豪感最强的时候,告诉他们:“可惜,我们再也见不到它们的身影了?”学生一下子惊呆了,在明白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动物灭绝最重要的原因”的时候,同学们感慨万千,纷纷表示“保护环境,刻不容缓”,“请爱护我们的朋友”,“它们也是地球的主人”……这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不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熏陶,而且有利于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学生在主动探究过程中,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收稿日期:2014-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