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国建 崔 凤
海洋开发是指人类对海洋及其资源进行的所有勘探、开采和利用活动。与人类的种植、游牧等生产活动一样,海洋开发也是人类作用于自然界的一种环境行为,其目的都是期望通过这些生产活动来获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在工业化的强大力量推动之下,占地球表面积29%的陆地已经基本被人类的脚印所覆盖。相反,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只有5%左右,尚有95%的海洋都是未知的,尤其是深海区域。
2 1世纪被称之为“海洋的世纪”,这意味着海洋的地位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海洋开发已经成为当前任何一个拥有海洋资源的民族国家在确立国家发展战略上的重中之重。中国是一个沿海大国,拥有沿海海域总面积473平方公里,18000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和14000公里的岛屿海岸线。更重要的是,中国海域横跨38个纬度,3个气候带,拥有多种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环境错综复杂,各类海洋资源极为丰富。与此同时,因为历史、政治等缘故,大多数海洋资源,尤其是海洋能源的开发远远不足,因此,对于当前中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短缺、能源耗竭等状况,海洋开发对国家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在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与以往的海洋开发相比,21世纪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活动将因技术、环境变迁、人类意识提高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其特有的发展趋势,如海洋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将越来越大;海洋开发的国际合作将成为主流;海洋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等等。正是清楚认识到了这些趋势,中国政府才将海洋开发确定为中国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世界的全球化趋势已经将所有的国家纳入到一个共同的竞争体系中,而竞争的主体就是各个主权独立的民族国家。同时,几百年的工业化生产已经使得许多人类生存必需的陆地资源面临枯竭,新的发展空间不仅是每一个民族国家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国家生存资源危机的出路。就当前人类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言,新的出路除了向太空发展之外,就是海洋开发。太空科技目前是整个人类最尖端的科技,它的发展不仅需要巨额的投资和大量的积累,同时它的实际应用价值的体现也需要相当一段时期。相对而言,人类不仅掌握了很多的海洋开发所需要的科技,而且实践经验也有很多的积累。从最近一两百年的世界发展史来看,凡是最先注重海洋开发的国家,都成了当时的世界强国。
21世纪中国要实现海洋强国,就必须将海洋开发放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考虑。国家发展战略是指针对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所进行的全局谋划。它关系到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方针,也是一个国家能够团结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目标导向。历史上西方强国在近现代的崛起主要就是通过控制海洋来实现的,而导致中国近现代落后挨打的主要原因则是“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因此,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再次希望通过海洋开发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之路时,中国必须紧紧抓住这次机遇,将海洋开发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的各个构成部分之中,以实现国家的海洋强国之梦。具体而言,海洋开发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海洋开发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中国的实践证明,世界上没有最好,也没有唯一的经济发展模式,只有最适宜的模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只要依据该国的具体国情进行的制定才是最适宜的。并且,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中心组成部分,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应该要更多地与其他重要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总体而言,源于经济基础的决定性作用,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国家其他发展战略制定的指导方针和重要依据。从宽泛的意义来说,跟经济紧密相关的区域、能源、科技等领域的发展规划实质是经济发展战略实施的载体。
鉴于此,从当前中国面临的发展形势来看,中国要成为一个大国,其理想的经济发展战略至少要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改变原来高耗能的经济增长模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调整产业结构,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产业结构模式。从20世纪后期国际发展趋势以及中国结合当前形势所确定的国家发展纲领来看,陆地资源已经频临耗竭,而外太空领域的资源开发受制于科技的进步,只有占地球大部分面积的海洋不仅拥有丰富的资源,人类也掌握了相应的开发技术。所以,加大海洋开发力度无疑是确保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亮点之一,而完善海洋产业体系,实现海陆产业统筹发展,应该是未来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
海洋开发是确保经济持续增长的战略性保证
自二战以来,世界各国开发海洋的实践活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全球海洋经济产值由1980年的不足2500亿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1.7万亿美元,海洋经济对全球GDP的贡献度达到了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也加大了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实施海洋开发”的战略构想,先后制定了《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和《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快了我国海洋开发的步伐,我国海洋经济始终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201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据初步核算,2011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455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4%。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
海洋开发是缓解影响经济发展的资源枯竭等环境危机的战略性需求。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陆地资源显得越来越有限和稀缺,人类已经面临着严重的资源危机。广阔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和矿产等资源。海洋给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大约是全球农产品产量的1000倍。海洋石油和天然气预测储量有1.4万亿吨。广袤的海底还蕴藏着多种陆地战略性替代矿产。
海洋开发是缓解当前世界性就业压力的战略性举措。海洋开发与利用形成了规模宏大的海洋产业群,吸引了大量的人员就业。以我国为例,我国海洋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沿海地区的劳动就业。《201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统计显示,2011年全国涉海就业人员3420万人,比上年增加了70万人。
海洋开发是促进世界经济自由化的战略性部署
当前世界经济的自由化发展趋势实质就是世界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如WTO(世界贸易组织)和APEC(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因此,海洋开发对促进世界经济的自由化具有不可忽视的战略意义。海洋不适合人类居住,但在船舶、潜水器等运载工具的基础上,海水就成了一种交通介质。海洋把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连接起来。海上航道是天赐之物,无需耗费巨资建造和维修就可以进行洲际运输,环球航行。人类的发展史已经表明,海洋是重要的国际交往与文化交流的通道,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海洋开发对国家区域社会发展的战略意义
在人类进入2 1世纪的头十年里,人口向沿海的城市流动趋势变得更加明显。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以14个沿海城市为窗口,现在这些城市基本上都成为了沿海各省份经济最发达和人口最集中的区域。因此,海洋开发不仅仅涉及到沿海区域,也涉及到沿海区域和内陆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
从中国区域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东部沿海地区之所以处于领先发展的地位,这与中国加强海洋港口建设,促进海外贸易等海洋开发措施是紧密相关的。中西部地区则因地理位置所限,在发展时间、条件、意识等各个方面都要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不是限制东部的发展来实现区域间的均衡,而应该通过保持东部的发展优势来带动中西部的发展。这一点在中国最近十几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中得到了证明。要缩小东部对中西部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同时又要保持东部的发展优势,就必须加大海洋开发力度,从广阔的海洋中获取发展所需的资源。
海洋开发是沿海区域确保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海洋开发与利用大大地促进了沿海地区的发展,使沿海地区成为人口集中、城市化程度高、经济发达的地区,许多沿海城市已经成为重要的海港和物流中心,如上海、青岛、深圳等沿海城市。但是,目前沿海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在资源的供给上主要还是依赖内陆输入,这种状态在内陆资源日益耗竭情况下必然会妨碍沿海区域的持续发展。因此,沿海区域要到更广阔的海洋中寻求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
海洋开发是协调区域社会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区域社会发展不均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沿海区域与中西部区域之间存在着一种恶性的循环,即资金、资源和人口越集聚东部,东中西部之间的差距就越大;差距越大,资金、资源和人口就越往东部集聚。所以,要想打破这个恶性循环,除了制定相应的制度政策之外,开辟新的生产和消费场所以引导资金和人口的转移就显得非常必要。显然,海洋开发不仅为资金转移提供了新的空间,也为开采新资源发现了新的场所。因此,海洋开发不仅缓解了东部人口拥挤等问题,也缓解了中西部的资源开采和运输压力,为中西部的发展留下了更多的基础。
海洋开发对科技发展的战略意义
科技发展战略是指在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指导下,针对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要求和创新能力培养等问题所作出的重大的全局性谋划。中国多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历,充分验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
从世界主要海洋强国的发展历程来看,海洋科学技术能力是参与世界海洋竞争的关键。当前整个世界高速发展的海洋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成就表明,掌握先进海洋技术的强国在解决国内资源短缺、人口增长、生态恶化、能源耗竭等问题上明显要优于其他拥有同类问题的国家。中国的海洋科学技术虽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整体上远远落后于其他海洋强国。在海洋能源探测和利用、海水及各种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深海资源的探测和开发、海洋技术人才的培养等各个方面,中国都潜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这些海洋技术的发展无疑将极大地促进国家的生产力,改变中国现有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等。
海洋开发是新型科技发展的需求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地球系统”思想的形成,地球系统科学成为最前端的科学。联合国《21世纪议程》中就将地球系统科学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科学基础之一。显然,作为地球系统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必然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重点。作为总体上一直落后于世界科技发展水平的中国,要想在世界科技领先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从这种新型科技发展领域入手。
海洋开发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实践的重要途径
太空和海洋是2 1世纪人类新拓展的发展空间和重要资源。相比于太空开发,海洋开发更具有操作性。更重要的是,海洋领域拥有广阔的未开发空间和资源。单就深海领域而言,那里不仅存在广阔的处女地,而且许多新的生物资源和能源都有待人们去发掘。这些海洋开发活动将会直接缓解当前人类面临的资源危机等困境。因此,“海洋科学技术尤其是海洋高新技术已经成为21世纪最具活力、最有发展前途的科技领域之一”。海洋开发离不开海洋科技的指导,但科技的创新能力也需要依赖海洋开发来检验。
海洋开发对能源发展的战略意义
当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以能源资源的高消耗为基础的。其中,石油自工业化进展以来就一直占据着主导能源的地位,这个时代也被称之为“石油时代”。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以及长期的能源供应保障,是一个国家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物质基础。然而,正如石油输出国组织前主席谢克?亚曼尼所预测的那样:“石器时代没有因缺乏石头终结,石油时代将在世界耗尽石油很久之前终结”。寻求石油的新来源或者替代石油的新能源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各国为确保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耗国。中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中国的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首先,在资源赋存上,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其次,在能源消费上,中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这种不均衡状态不仅加大了能源资源的开发难度,而且增加了能源的运输和利用成本。要转变当前中西部能源东部化的状况,就必须大力开发海洋能源。
海洋开发是缓解陆地能源危机的战略需求
广阔的海底世界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世界各国早已经将海洋油气资源开采作为确保能源发展的重要举措。就全世界范围来看,海洋石油的产量增长远远快于陆地石油。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20年间,全球在海上开采石油的国家就从12个增加到了40个。以英国为例,在20世纪最后5年,英国政府对北海油田的总投资为233亿英镑,使得海洋石油产值在海洋产业年产总值中占据20%左右。相比于发达国家而言,中国的海洋能源开发严重不足,但同时也预示着中国在这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海洋开发是实现能源结构优化的战略举措
从已有的统计信息资料来看,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而以石油为主的能源结构正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以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是确保未来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广阔海域中所蕴藏的石油天然气、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以及潮汐、波浪、潮流、温差等可再生能源必然会成为21世纪世界各沿海国家实现能源结构优化的首要选择。
海洋开发对维护海洋权益的战略意义
中国人的海权意识一直就很薄弱。在明清之前,中国内陆的丰富资源足以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明清时期,因为政治的缘故,“闭关锁国”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将中国人的海权意识完全给压制了。中日甲午战争应该是中国人首次意识到海军对于确保海权的重要性。这种薄弱的意识使得进入21世纪之后的中国,在海洋开发中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日益严峻的问题,如海洋资源被掠夺、海洋开发被阻扰、南海的海域被分割、一些岛屿被侵占,以及其他海洋强国凭借其海权的强势对中国国家安全等构成的系列挑战,等等。
当前中国对海洋权力追求还只停留于捍卫合法的海洋权利。有人认为,中国海权是指“对本国领海、毗邻区、专属经济区的实际管辖和控制能力,在受到他国武力攻击或别国在本国海域内违反国际法及本国法律时拥有反击能力”,以及“具有公海自由航行、国际海底区域开发利用的能力和权力等”。显然,由于中国海上力量的薄弱,这些权力很多都未能得到保障。
因此,海洋开发对中国维护海洋权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海洋开发是国人海权意识觉醒并得以普及的主要驱动力。“海权与一个国家经济利益的关系首先体现在海洋资源对现代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海洋开发主要就是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它已经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国人的海权意识必然会随着海洋开发的深入而普及并深化。
海洋开发为增强中国海权维护力量提供了基本保障
尽管美国人马汉认为影响海权的6大要素是地理位置、自然结构、领土范围、人口数量、民族素质和政府性质,但是,这6个要素在海权上的实质体现仍然是海军力量。海军力量的强大必然基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而海洋开发是中国实现“海洋经济强国”的必然选择。中国当前许多海洋权益受到侵害,就是因为我们的海上力量还很薄弱。能够确保的海洋权益多停留于主权范围,甚至还有一些主权范围的权益也没有得到完全的保障,如台海问题、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等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海洋权益问题。所以,中国海军作为中国海洋军事力量的主干,必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海洋开发是中国维护海洋权益的出发点和归宿
中国维护海洋权益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海洋开发的顺利进行,而海洋开发的结果是海洋权益得以维护的实际体现。制海权对于近现代大国的兴衰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维护海洋权益只是获得制海权的第一步。中国要走海洋强国之路,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紧紧抓住当前的历史发展机遇。中国已经因为明清的“闭关锁国”和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错过了近现代的海洋开发浪潮,如果我们再花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纠结于国家内部的争论,这就必然使中国再次错过世界性的海洋开发浪潮。
海洋开发是中国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但中国的海洋强国之路目前面临着两个关键性的先天不足。首先,海洋开发的起步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海洋强国。不说公元1500年之后的历史,单就20世纪而言,其他海洋强国早在60年代就已经纷纷制定并实施了该国的海洋开发战略。中国直到20世纪末期才开始意识到海洋开发的重要性。其次,中国海洋开发面临着周边邻海国的重重阻碍。这些阻碍主要是源于历史上帝国主义侵略所遗留的海域主权争端问题。现实中,这些争端使得中国无法自由地在本国海域中进行各种开发活动。鉴于此,实现未来海洋强国的中国海洋开发战略设定必须先要克服这两个困难,再依据中国发展的国情做出具体的架构。就具体的战略内容而言,要实现海洋开发的战略意义,在海洋开发战略设计上就必须做到:战略指导思想的政治性;战略目标的全局性;战略重点的针对性;战略措施的可操作性。只有这样才能在具体的实践中,确保战略实施的措施始终围绕着实现战略意义去展开,从而真正实现海洋强国的最终目标。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