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航,孙永刚
(赤峰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1)
摘 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数码摄影、摄像技术手段在考古资料收集、整理、分析过程中,作用越来越凸显。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从考古摄影的基本拍摄内容、摄影图像信息基本要求以及文物摄影的用光方法等方面,对摄影技术在考古学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室内文物摄影;外置离机闪光灯系统;完整性;真实性
中图分类号:K8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4-0028-0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数码摄影、摄像技术手段在考古资料收集、整理、分析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摄影技术如何在考古资料获取与研究中的作用进行研究。
一、考古摄影的基本拍摄内容
考古摄影要明确拍摄目的是什么、与传统的摄影区别、考古摄影的侧重点在哪里。首先是要明确拍摄目标,即考古调查对象、发掘的古城遗址、古代祭祀地、古代战场、古代窑址等。然后跟据所要拍摄地点准备所需的摄影器材,拍摄环境不同,采用的拍摄方法与器材也不同。利用数字摄影我们更好地完成考古所需的拍摄,能更全面直观地反映详细的考古信息。有别于传统的胶片摄影,内存卡完全可以替代胶片,通过内存卡所存储的图像信息,在pc端能进行后期处理,最终获得我们所需的考古图像信息。为了尽可能多地采集考古图像信息,就要带容量较大的存储卡,户外考古摄影还要带两张或者两张以上的存储卡。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摄影架和外置离机闪光灯系统在何种环境条件下都是必要的器材,因为利用外置离机闪光灯系统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考古图像细节,而摄影架是保障图像清晰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拍摄过程中,我们要尽量采用快门线活wifi控制快门的方法,任何的抖动都会对画面的清晰度有所影响,即便是用光学防抖镜头。此外要力求全面,对于户外的遗址、发掘对象的环境,例如遗址周围的山川、河流、水土、植被环境、相邻的建筑群等,还有发掘平面上的一些细节,如地面暴露在外的器物、遗址破坏的情况、发掘现场的情景都要拍摄。
二、考古摄影图像信息的基本要求
考古摄影图像信息要达到:(1)曝光要准确,(2)构图合理简洁,(3)成像信息清晰,(4)拍摄内容要全面,(5)拍摄要有重点。所以我们要从整体到局部地拍摄,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在不同光源下拍摄。用俯拍表现整体,以反映整个发掘现象和研究员的发掘活动。对于需要表现细节的探方或遗物就要应用外置离机闪光灯打出一个柔和散射光作为主光源,以采集到更多的考古图像信息。至于曝光,要尽量要采取一个包围式的曝光,即过曝、合适、欠曝,三张或三张以上的曝光,宁多无缺。如果不认真拍摄,有些特殊的情景可能就再也无法挽回,会给该遗存的研究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在图像数据的存储格式方面,要采用RAW格式+优质JEPG格式。RAW主要用于后期图像的处理,优质JEPG格式用于图像的预览。及时观察图像信息中的不足,能进行后期处理的可以不用补拍,有些特殊遗迹或器物一定要进行再次的补拍。拍摄完毕后,要对图像认真检查,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造成漏拍或多拍。重中之重就是对拍摄器物或遗址进行编号和记录,时间地点气候等重要信息都要详细记录,这样拍摄才有利于日后的研究。
(一)室内拍摄
室内摄影,主要是对那些可移动文物进行的拍摄。因为是可移动的,所以我们能选择更好地条件和环境进行拍摄,以全面直观地反映拍摄对象,记录更多的信息。最好选择专业摄影棚,即便条件不好,几盏室内摄影灯和闪光灯、反光板,也能解决考古摄影的基本拍摄。人造光源的效果有别于自然光源,它的可控性能轻易营造出我们需要的效果。
要根据拍摄对象的肌理、质地、形状、大小采用不同的光源方式。一般的器物,拍摄台面要做背景。立面和平面是需要一个平滑过度的,不能形成角,如果是白背景,加闪光灯适当调节,可以制造出自然的从暗到亮的渐变效果。一般情况下只有一盏灯作为主光源即可,其他灯源作为辅助光源,用于去掉阴影、补光等。对于一些较为细小、反光强、透明的器物,如小型石器、骨器、蚌器、玉器、纺织品等,就要制作一个特殊的载物台。用透明玻璃板做台面,玻璃板离地面要有一定的距离,把被拍摄物体置于玻璃板上(如图1),这样,拍摄金银器就不会产生很重的投影。在玻璃板下铺上黑色绒布,有助于消除投影,还渲染了气氛,更主要的是黑背景有良好的吸光效果,能更好地突出拍摄主体。采用此种方法,相机的镜头要垂直于地面,三角架要用一个重物加固,以防相机与三角垂直而侧倾翻倒。拍摄时用快门线拍摄。
文物的摆放也很有讲究,色彩、肌理、形状、大小,金石、青铜、丝质物品等如何去搭配,如何构成画面,是利用传统的摄影的三分法构图,或者绘画中的点线面的图形构成,都有一定的规律。但文物摄影讲究的是古朴、典雅,切记使用较为强烈的对比,如色彩上采用互补色进行配色,形状上采用极大极小的对比,画面空间上采用大面积留白等,都不适于文物摄影。文物摄影追求的是真实性,拍摄要遵循器物本身的真实,做到忠于历史,忠于现实,还原器物原有的面貌。所以在镜头的选取上要采取尽量畸变小的镜头,焦段上采取中长焦段,距离要稍远一些,不要采用广角镜头拍摄,容易造成畸变。有闪光灯的参与,光圈要采用最佳光圈,中长焦镜头采用F10-F16的光圈,档位用M,快门在100-200之间,切记调到250以上。一般的闪光灯最高能达到1/250秒的同步,高于这个数值,被拍摄物体可能无法正常曝光,造成曝光过度或形成慢门同步的效果,被拍摄物体一半没有曝光。拍摄前要先调整白平衡,或者调成自动,在后期统一调整白平衡。至于滤镜,数码相机最新产品基本可以取代滤镜效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搭配光学滤镜,条件有限可以在后期进行调整。为达到精确对焦和准确的白平衡,要采用三合一对焦板对焦和校准白平衡,精确对焦后,拍摄物体和摄影架就不能移动了,然后将自动对焦调成手动对焦。在对焦点的选取上,尽量采用中心点对焦,对焦点要在器物的中部,例如拍摄“鼎”(如图2),就要在“鼎”的耳部对焦,配合小光圈,避免虚化效果,力求拍摄更多的器物细节。
(二)室外拍摄
1.拍摄记录。
2.先拍下遗址、遗迹的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地层关系、灰坑范围以及采取品的分布情况。
3.开始正式挖掘时,按照发掘进度逐层拍摄。拍摄的内容包括发掘地点的地形、地貌,发掘现场的工作情况、挖掘方法、发掘过程,发现的城址、沟渠、柱穴,墓葬的坑位、结构、葬具、人骨、兽皮及随葬品等。
4.现场全部暴露出来后,俯拍一张平面全景图。
5.室外拍摄设备。镜头选择,如果对象是遗址的大面积拍摄、局部探访和器物等的特写,需要一只广角镜头,局部特写要用一只微距头,以便对焦,表现更多细节。所以要选用14-24mm的广角头、105mm的定焦微距头、24-85mm中长焦段。三脚架要选择重量相对较轻便的碳纤维三脚架,稳固还便于携带,可适当在架子上加重物来增加稳定性。离机引闪系统:支持ttl的闪光灯3只、离机引闪器、反光板、多功能反光伞(有反光和柔光功能的反光伞)、闪光灯架3只、测光表、快门线等。
6.光的应用。(1)自然光。首先要讲讲几种光的类型及其特点,顺光光线均匀,拍摄不是凹凸有致的形体,其表面能均匀受光,不产生高光和亮调,可拍出柔和的效果。侧光适合拍凹凸有致的文物,例如碑刻上的字,陶罐上的之形纹饰等。逆光能营造更好的空间感。拍摄时要根据光的不同特性以及拍摄对象选择合适的光源形式。(2)室外摄影的光线相对复杂,光线过强或不足都不适用拍摄,所以要借助于辅助光源,针对不同的光照条件,闪光灯和反光的配合,打出合适光源。例如,光线较强的时候,拍出来的墓坑反差过大,利用闪光灯或反光板对墓坑补光,使整个画面反差减小,变得柔和。阴天的时候,光线不足,或者画面很灰,对比相对较弱,就要用强制闪光灯,使拍摄物体的轮廓、线条变得清晰。利用离机闪光灯制造侧光的效果,可以很好地呈现物体表面的纹饰、浮雕、碑刻等。(3)光线极为不好情况下可采取外拍灯制造大面积持续光源进行拍摄,携带大容量电池或者电瓶是很有必要的,大功率的灯具耗电量极大,如果有条件可以采用柴油发电机。
(三)室内影棚拍摄
考古摄影的对象是考古遗存,包括遗迹和遗物,所以要了解所拍摄文物的历史背景、工艺特点,这样才能拍出器物的特点。与此同时,也要遵循艺术的基本原理,正确构图,合理摆放及搭配,做到艺术与科学相结合。室内摄影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采用更多种类的光源,合理地使用光源。基本光源有两种,即散射光源和聚光光源,文物摄影一般用散射光源,极少的情况下才能用到聚光光源。散光灯的照射效果是光照广泛、均匀,光的强度由照明区到非照明区逐渐减弱,而聚光灯照明集中、强烈,光的强度由照明区到非照明区明显减弱。拍摄文物大多用散射光,因为它的光强性质接近于自然光,适合于人的视觉习惯。
三、具体介绍几种文物摄影的用光方法
(一)常用光源
前侧光与拍摄方向相同,并成45°角的光线,这时物体表面2/3 受光,1/3背光,形成明显的明暗对比(图3)。但此时暗部往往亮度不够,不能反映暗部的影纹及层次,所以应该加反光板或加闪光照明。在利用前侧光拍摄时尚要注意背景的颜色与拍摄主体的颜色的区分,拍深色物体时,以用淡色背景为好。背景颜色的调整可以采取换背景布和调整灯光的距离来实现,背景远离灯光则颜色深,背景离灯光近颜色浅。
(二)侧光
侧光是指与拍摄体成45°~90°角照射的光线。用这种光线照明可以突出表现粗糙和有凹凸花纹的器物,如陶器上的绳纹、铜器上的饕餮纹、甲骨上的刻字或器物上的附着物(布纹、席纹等)(如图4)。根据侧光角度大、阴影短,角度小、阴影长的特点,在拍摄凹凸起伏的器物时要采用高位置的侧光,反之要采用低位置的侧光。如果凹凸变化很小,侧光的位置就要很低,甚至采用接近90°角的正侧光,这样才能把要表现的细部色刻划出来。玉器、石器、骨器上的使用与加工痕迹以及古纸、丝织器的纤维组织需要用聚光灯的侧光来照明;凹凸起伏比较明显的器物,如陶器上的纹饰,铜器上的铭刻,铜镜、纸币、印章、封泥、瓦片、陶片、墓志、碑文、砖刻、画像石、石雕和玉雕、骨雕等要用散光灯的侧光来照明。运用侧光照明要防止光比过大或光线不匀,通常采用加辅助光的方法克服以上缺陷。
考古摄影技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考古学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提供了重要的可视性资料,针对不同的器物和不同的遗址可以采用不同的摄影技术与方法。考古摄影的布光要根据器物来定,器物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肌理要采用不同的打光角度及光源。考古摄影技术伴随着新时期考古学的发展及各项科学研究不断推进而不断进步,必将也推动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刘建国.“数字考古”纵论[A].科技考古(第1辑)[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李淼.关于考古绘图的几点思考[A].科技考古(第1辑)[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张蕾,刘建国.数字影像纠正与考古绘图[J].考古,2009,(7).
〔4〕缪玉兰.墓葬考古摄影需要知识储备[N].中国文化报,2007-9-16.
(责任编辑 孙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