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借鉴赏诗词,生写作之清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种鉴赏能力实质上就是对蕴含于语言中积极情感的体验和把握。在语文诗歌教学的课堂上借“鉴赏诗词”生“写作之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为作文教学锦上添花,从而有步骤地把写作教学从知识的灌输和技巧的授受提升到滋养生命、触动灵性的高度。

一、提高境界,确立写作之意

文学艺术作品中所抒发的感情,概而言之,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着重表现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诸如爱国情感、民族情感等;另一类是着重表现作者个体的自我情感,一诸如亲情恩怨、爱情悲欢,等等。这两类情感不能绝然分开,如何让学生在关注自我时与关注外部世界同步,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从而励志理情,充实精神,我想,在诗词的鉴赏中通过体悟诗人的感情可以做到教会学生写作时既书写自我情感,使自由个性迸发,自我意识强化,但更要有由小我进而到大我的境界,为之注入理性。由单纯的自我个体情感的流露表白提升到对日常平凡生活中出现的人和事的留心和体察感悟,提升到对社会现象、新闻热点的议论品评,提升到对纷繁自然现象的深沉关注与关怀。

例如教读新课标高一语文必修二《离骚》篇,我引导学生体悟由进步的政治理想、深厚的爱国主义激情、庄严的历史使命感,以及悲壮的献身精神构成的诗人无比崇高的美的人格来感受“伏清白以死”“九死而不悔”的刚毅不屈的精神。我让学生结合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写纪念屈原的文章。此类文章已有前人写过,我要求学生以《我与屈原的对话》为题,以《离骚》所表达的情感为基调,畅游古今,自然抒发自己的情感。写作时忌人为拔高,不简单地堆砌原文的词藻或扩写文中的内容,而应将自己对这种精神的理解化为血脉,注入到自己的文字中,抒情言志要遵从现实情感。苏轼词两首《定风波》中有“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写出了苏轼当年拥青云之志等待机遇施展之时,遇到了一连串的挫折打击,竟致一生颠沛困顿。乌台诗案,党锢之祸,政治上的腥风血雨都已经承受,又何惧眼前这一阵急雨呢?教学此词时,乌鲁木齐地区的高考模考卷出的作文题是《卧看千山急雨来》。看到此题,我让高一的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学生学到了东坡由笑对自然风雨到昂首面对人生风雨的超然,写出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应以坦然而超脱的心境去对待,要在人生风雨中磨练自己,修炼人格。表达了人生有顺境,有成败,有荣辱,有祸福,但不要沉浸在个体渺小的苦痛中而不能自拔,应该具有坚信风雨过后就能见到彩虹的豁达与坦然心态的情感。

二、发挥想象,激发写作之情

古代诗歌创作中,诗人不仅要运用词语本身的各种意义来抒情状物,还要艺术地驱使词语以构成意象和意境,在读者头脑中唤起种种想象和联想。《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事,更是抒情伤怀。教学中我让学生发挥想象,扩展画面:在春光明媚“杨柳依依”的大好时刻,征人舍父母别妻离子,心中会有很多想法,有亲人朋友难舍难分不忍别离的伤感情怀,有少不更事、一腔热血的少年报国激情……九死一生终于回归故里,可是迎接他的是“雨雪霏霏”,时间久远白发的父母还会在村头眺望吗?年轻的妻子带着娇小的孩儿还在溪水中浆洗衣物吗?……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表现出了戍卒深切体验到的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的摧残和对人生价值的否定。感受到战争动荡折磨的人们的心境,感悟和平稳定带给我们的发展机遇。《归园田居》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加以想像描写就会构成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三、学用修辞,丰富写作之采

古代诗人的炼字、炼句和炼意,不仅是为了语言的精炼,同时也是为了语言的形象生动。字句锤炼得好,可以带动全篇,所谓一字妥帖,则全篇生色。李清照的《醉花阴》中一句“人比黄花瘦”,苦于离别的人,感到魂不守舍。看西风卷起窗帘之处,人就像菊花一样面黄肌瘦!以“人、花比瘦”的奇喻,使人的情感体验、生命体验,与天地灵气相通了。上课时我让学生用比喻的手法表现父母为自己学习操心而消得人憔悴的形象,学生们可谓妙语连珠:父亲为了陪自己读书,像瘦小的老松树扎根于沙发中,盯着自己的眼神像迎客松翘首的枝条。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在使用修辞手法,还在运用修辞手法时使人的情感体验与自然相通,学会了营造意境。李白的《蜀道难》中,全诗都是夸张地描绘蜀道的危险、行旅的艰苦,读来震撼人心。我要求学生学习夸张手法表现塔河胡杨惊人的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的能力。学生对塔河胡杨较熟悉,于是文思大开。写作中不仅有灵动飞驰的文字,还有深刻睿智的思想。其实,学生在遣词造句上从来不缺乏新意,只是需要去激发思想的火花。[本文转自wWw.dYLw.nEt 第一论文网代写教育教学论文]

魅力无穷的古代诗歌是灿烂的星,光亮无穷。我借古代诗歌的积淀,引来源头活水,浇灌作文的园地,为作文教学补缀,学生学之有悟,悟而生发,既丰富了写作之源,又促动了提境励情,成为真性情的写作主人。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第八中学)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