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由于社会发展信息化、多元化、多样化的影响,青少年的知、情、意、行不能够协调统一,造成各种心理困扰。在调查走访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发现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对策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担负着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任,国家和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能力强、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中,心理健康就是一项重要的指标。智商高,情商低,心理不健康就偏离了初衷,降低了人才的质量。只有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才才能担负起建设国家重任,而不会成为社会的负担。
2.影响社会和谐。青年不仅是国家的希望,也是一个家庭的希望,青年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势必牵涉父母、家人的精力、财力、人力,降低了家庭生活的幸福指数。每一个家庭都是社会的一个细胞,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家庭的不健康不和谐直接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3.影响个人成长成才。心理健康问题影响最大的青少年本身,它会给青少年带来心理困扰、痛苦,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严重的甚至会失去生命,也就谈不上成才成功。个人性格是否完善,价值观是否正确,知行意是否和谐统一,心理是否健康直接也影响着个人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实现。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应引起广泛强烈的关注,无论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应该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干预、治疗心理健康问题,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青年实现人生理想,追求个人价值。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新时期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生活条件优越。多数青少年能够健康成长,不断发展完善自我,但仍然存在部分青少年违背客观规律,扭曲价值观,形成各种心理困扰,甚至心理疾病。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現状
1.认知偏差。主要表现在好奇心强,心态逆反、心理自卑、追求功利,明辨是非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淡比较薄。当代青少年往往热衷于网络世界、关注明星,对社会热点问题关注比较多,而对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礼仪规范等关注较少。青少年正值三观形成时期,过于考虑自身的发展和价值实现,极易出现心理失衡,发展不平衡,无力承担成年人的压力和认知,造成心理困扰和心理疾病。
2.情感不当。主要表现在情绪调节能力差,人际关系不协调,情感处理方式不当,表达极端。青少年在处理与父母、亲人、朋友、同学、陌生人关系时,出现把握尺度不当、信任出现危机,疏远父母,与家人交流较少,与异性朋友感情把握不当出现情感危机,甚至出现伤害对方,强迫对方接受的现象,对于陌牛人缺少自我保护意识,盲目交往,导致上当受骗,使自己心灵受到伤害,甚至出现抑郁、躁狂、神经衰弱等现象。
3.意志不坚。主要表现在拜金主义、虚荣心强,精神空虚,理想信念模糊、三观不明确。当代青年不缺少爱国爱民族的情感意识,但部分处理盲目状态,贪图享乐,个人利益之上,迷恋网络世界,无法自拔。不能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视为一体,造成爱国不理性的情况。当个人利益受到冲击时,缺少正确的认知和理解,精神世界匮乏,个人和集体利益无法正确出,不能将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导致理性和感性的不协调统一,内心矛盾纠结,无法自我调节梳理。
4.行为失控。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强,思维早熟、追求独立,个性张扬,缺少团队合作精神。在进入群体生活范畴后适应能力差,无法承受个人学业、就业、经济条件、生活消费、与他人关系紧张造成的心理压力,导致心理失落,抑郁、躁动的情况,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不会注定积极寻求帮助,缺少理性思考,不能正确面对和客观处理,甚至出现逃避现实,甚至出现抑郁、自杀、辍学等案例。有部分学牛不愿意选择面对心理咨询,怕受到他人的歧视,产生过高的心理压力。
(二)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由于社会发展信息化程度高、速度快,形成了不健康思潮,如过度追求个人价值、享乐生活、沉浸网络世界,导致出现金钱至上,个人利益至上的现象,使青少年封闭自我,情绪和行为控制不当,脱离群里,与他人沟通交流少,过分依赖新媒体,造成心理扭曲,价值观不正确,成为网络诈骗现象的受害者,处理不当,心理就会出现问题。
2.学校教育。学校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很重视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但仍然存在重视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内化教育的现象,强调人才培养的质量,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和措施,没有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甚至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部门。以至于出现马加爵事件、林森浩投毒案等悲剧发生。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大多数以治疗为主要任务,片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引导青少年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效果不尽如人意。
3.家庭环境。受家长自身的素质、工作的环境和性质差异、家庭结构情况、经济条件及对孩子关注点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家长与孩子的交流较少,对孩子关注不到位,且对学业关注较多,对心理健康情况关注较少,很多孩子不愿意跟父母深入交流,导致孩子心理健康危机时,家长不能及时掌握情况,耽误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4.个人因素。青少年因自身性格、学业负担、就业压力、家庭环境、社会不良思潮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出现了利己主义、享乐主义、个性偏执、独立性强,不受约束等现象,尺度把握不当就会导致青少年心理不稳定、行为失调,严重的会出现心理疾病,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完成学业、提升个人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更会影响到参与投身国家和社会建设的热情和能力,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损失。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对策探索
1.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的环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应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学校。学校是青少年学习和生活最主要的场所,学校除了引导青少年要努力学习,获取更多的文化知识,还要教育他们做人,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健康成长。此外,社会宣传媒体、掌控舆论、网络舆论等相关部门也应该肃清一些不良信息,倡导健康向上的思潮,营造良好的氛围。学校应承担营造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的责任,应引导师生客观的认识心理咨询,消除对心理咨询的偏见。
首先,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设立独立的心理咨询机构,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加强对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关注青年的心理健康状况。
其次,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青年认识到心理咨询不仅是服务于心理疾病或障碍的青年,而是常规的倾诉现象,增强信任度和认同感,消除心理障碍者的担忧,能够采取正面积极的态度面对心理咨询,解决自身或他人的心理问题。
再次,鼓励教师参与到心理咨询工作,使教师主动走进心理咨询室,增长心理咨询业务能力,扩大心理咨询队伍,形成不同层面和程度教育客体,采取专兼职结合的教育方式,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融入日常教学和生活,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导向,逐步逐层解决青少年生活中的问题,缓解压力和不良情况。建立以学校为主、家庭为辅、社会次之的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多方优势,助力和营造和谐生活环境。
2.丰富教育载体和途径。其一,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青少年开展心理健康排查是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最佳途径,尤其是刚入学的学生,发现有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关注、引导和心理辅导,还要对这些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谈话和和干预,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对于社会上的青少年,也应由所在相关部门,如工作单位、社区民政、居委会等进行定期调查走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其二,开展课外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文化、体育、美育、科技活动,开展各类生命安全、价值观、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主题教育及交流活动,丰富学生的视野,完善学生的认知,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其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牛的素质和能力。社会实践是青年学生了解社会、深入社会,增长社会经验、锻炼能力的重要途径,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对自身的自信心,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青少年自身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隐蔽性、时效性、互动性的特点,通过网络对青少年进行心理辅导。除了面对面的形式外,还可以通过QQ、MSN、微信、人人网、微博等多种途径了解學生的心理状况,当发现心理异常的学生时,可以在第一时间给予帮助。通过网络,培养和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的娱乐性和工具性,认识到网络为青少年所用,提高网络认知能力,让其为青少年成长服务;要提高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水平,学会自尊自爱、自律自省,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开展多元化培养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培训活动。结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时代背景,以社区街道、民政部门、社团等为单位,针对社会上不同青年群体,如农民工、无业青年、留守儿童等,分别以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交往、个性发展、社会适应性、创新性发展,以及做人做事的方式等为基本内容开展多元化专题培训。引起青少年共鸣,增强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娜娜.95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及对策分析[J].健康教育,2013(8):317
[2]张宝君.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解析与对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ZOIO (4):111-112
作者:唐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