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结构升级面临的新形势
(一)经济环境复杂化,产业转移新变化,河南进入产业结构高度化升级战略机遇期
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保持复苏回升态势,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孕育兴起,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应用为核心的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心由原材料向加工工业、由初级产品向新兴工业、由制造业向服务业等高度化转变。从国内看,中央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创新驱动发展,努力实现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由同质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由硬环境见长向软环境取胜转变。这些转变也要求河南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抢占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承担新使命,在承接产业转移消化落后产能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二)消费结构升级,生产模式转变,河南承接产业转移促进结构升级要求更严苛
以传统消费提质升级、新兴消费蓬勃兴起为主要内容,以个性化定制化为主要特点的新消费快速发展,将引领相关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迅速成长,引导生产链向柔性化、智能化创新升级,高效率定制化生产趋势将推动生产线向以用户直连工厂模式为代表的信息化与规模化生产深度融合转变,对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层次提出更高要求。即河南需提升高成长性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承接比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研发成果产品化能力,否则,新产能仍将无法匹配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市场需求,继而陷入“落后-承接-再落后-再承接”的恶性循环。
(三)要素成本增加,政策支撑差异化,河南承接产业转移促进结构升级竞争更激烈
受多重因素影响,短期内我国总需求不足与结构失衡矛盾持续存在。外贸增长趋缓,内需拉动乏力,人口红利消失以及资源约束增加;地方债务风险积累,以及固定资产投资与生产性投资失衡进一步加剧产业结构扭曲、地方恶性竞争及产能过度扩张风险。与安徽等毗邻东部发达沿海地区相比制造业创新速度处于劣势;与湖北等中部其他地区相比产业同构程度更甚,消化过剩产能与人口就业压力更大;与重庆等西部竞争城市相比政策支撑处于劣势;与东南亚邻近港口中心城市相比物流成本处于劣势。
二、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结构升级的竞争优势与突出问题
(一)河南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具有的优势
一是资源丰富,能源、电力及水价格较低,劳动力要素资源充足且成本低廉,有利于精细化分工与协作,产业升级后劲足;二是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交通枢纽,运输物流成本相对较低,经济要素流动速度快;三是工业基础良好,配套设施完善,优势产业中高成长性产业增长值增速快于全国平均水平,有利于产业集群与产业链拓展;四是人口规模大且密度高,拥有一亿人口的消费市场,创新创业土壤肥沃,发展现代服务业等共享经济成本低;五是多种优惠政策叠加,有利于投资环境加速改善。目前,河南已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接纳国际国内高水平、大规模产业转移的条件和能力。
(二)河南承接产业转移促进结构升级面临的挑战
一是承接理念相对落后,产业布局相对分散且结构趋同,产业集聚与产业链延伸能力不足。前期重点规划建设功能区的产业发育度低、竞争力弱,特色主导产业不突出且规模小,产业链条不完整,上下游企业衔接不紧密且关联性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突出。二是承接区域不均衡,产业融合度不高,辐射带动作用不凸显。各地市产业结构优化能力参差不齐且差距较大,中西部地市产业结构优化能力较强,其他地市产业结构优化能力偏弱。此外,河南经济内生动力不足,承接产业的根植性不够,带动和辐射作用未充分发挥。三是要素生产率低下,产业结构优化内生动能不足。职业教育与技术培训的财政投入相对不足与技术项目对接、技术创新论坛、科研成果交流会等产业技术合作交流招商引资渠道不畅导致技术性人才稀缺;现有土地、资金、技术等制约因素尚未完全消除,导致土地指标少,同时审批烦琐、非耕地利用优惠政策缺失;配套基建等软环境相对薄弱,影响龙头企业入驻并通过技术溢出帮助本土企业提升复杂协同能力等问题共同导致河南经济要素的生产效率不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内生驱动力不足。
三、新阶段河南省加快承接专业转移促进结构升级的思路和建议
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要求,以城乡、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一体化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及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为突破口,以调整重点领域产业发展方向为抓手,夯实产业基础,健全产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机制与平台支撑体系,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集群,再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一)构建多层次招商格局
一是转变招商引资理念,优化招商选商。狠抓地块招商与总部招商,落实行业龙头企业引进、项目筛选与追踪以及各部门信息共享,确保入驻企业落地;健全招商引资平台体系。精简审批环节,创造“低融资成本、低要素成本、低土地房产成本、低税费成本、低物流成本”的招商引资环境。破除行政壁垒,促进要素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与配置,营造自由开放的经营环境。二是改进招商引资模式。配套产业联合招商、驻外招商、专题招商与网络招商等多种招商模式并举,梳理河南省优势特色企业,发挥区内大型企业及跨国企业的载体作用,以商招商,引进各领域知名企业总部,提升河南省企业规模与服务水平。
(二)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
一是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围绕河南省六大高成长性主导产业优势重点承接“八大制造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社区服务与总部经济,通过服务外包推进服务业从制造业剥离,通过业务高端化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升级;改善投资结构,增强一三产业投资比例,农业领域吸纳资本重点投向农产品深加工、新品种研发及推广、生态农业与环保型农业开发,服务业领域吸纳资本向高成长性服务业集中,推进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化。二是改造升级本土企业。加快企业合并重组,强化本土企业科研与技术转化为产品的能力,推进制造企业向柔性化生产与个性化产品供给升级;专注产品质量与性能改良,深挖市场潜力;加强与大型企业配套合作网络建设,丰富高素质人才储备,推动区域分工精细化,提高本土产业自主创新与复杂协同能力。
(三)加快完善集聚区功能
优化产业集群空间布局。分类指导、重点布局,围绕主导产业定位与交通网络体系壮大产业发展带,带动产业链与产业网络整体转移。形成地区间分工协作精细化、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空间格局。加快完善特色园区、专业园区与示范基地载体功能。重视园区公共服务配置远期规划,着力提高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支撑和集聚发展”的载体功能,提升园区公共服务水平与人口密度。 [ www. dYLw.net 第一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代写和代写会计学论文服务]
(四)创新工作推进保障机制
建立跨区产业转移对接的长效机制,设立产业基金,搭建企业融资担保服务平台,引导社会资本扶持中小企业,破解资金瓶颈。建立优秀科研机构技术联盟,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实现关键环节技术突破。建设高端人才智库,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打造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建立高端创新人才认定机制,完善高端人才居住、教育、医疗等配套服务相关政策。落实教育优先战略,加大对人力资本的知识和健康财政转移支付。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7-ZZJH-580)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