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玮
【摘要】全媒体时代传播技术不断变革,新媒体实现了从传播方式到内容的双重变化,变革对媒介化社会形成了影响力,网民运用图片监督公职人员的现象正在兴起。图片反腐应运而生,反腐图像的传播形成了“看与被看”的社会关系,从新的视角考验着社会道德、法律、制度。本文以此类事件为代表,通过界定图片反腐及其动力机制,深入探索其发展现状,进一步认识图片反腐的社会价值,为当前反腐的社会机制的完善提供参考意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图片反腐 传播 社会价值
2014 年11 月10 日,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网民陈银军实名举报南华县公安局局长,并将多张图片作为腐败证据寄送云南省纪委信访室、省监察厅举报中心等多个纪检部门。联系到2012 年“8·26”特大交通事故照片引发的“微笑局长”事件,事件中的焦点人物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受到网民集中关注,网民纷纷通过微博向大众曝光多张其佩戴多块名牌手表参加各种活动时的照片,后经陕西省纪委确认,身陷“手表门”的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存在腐败问题,依据有关规定,撤销其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及省纪委委员职务。
一、图片反腐的界定
“腐败是指运用公共权力实现私人目的的行为。其基本特征是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的非公共、非规范(不符合公认的法律或道德规范)的运用。”①通过对腐败的定义及其特征的认识,笔者认为图片腐败是运用影像将腐败行为固定下来,引起社会舆论效应达到预防、遏制、惩戒腐败目的的反腐方式。即社会反腐力量用影像的形式将享有某种公共管理权力的党政领导干部、国家公务人员不正当行使职权,为谋取不正当的利益致使国家、集体、个人等公共利益遭受损失的行为记录下来,作为真实的腐败证据向社会展示,引发群众参照制度、规则衡量其腐败行为,形成舆论风潮,从而倒逼相关监督机构进行程序调查腐败问题,最终以体制内制度性约束完成对腐败主体的审查和处理。
二、图片反腐的动力机制
图片反腐能成为当前反腐的一种重要形式,与其背后的动力机制不无关系。反腐行为的动力机制,是指各类反腐主体的反腐动机与反腐环境有机结合形成的系统整体,包括两大要素:反腐的人和反腐的外在环境。
“任何反腐行为都是由人来完成、由人的动机促动的。从行为科学上讲,动机是行为的根源,行为是动机的外化。”②媒介化社会的形成将反腐败的影响力辐射到每一个人,民众的身份从传统受众变成新媒体时代有较强主动性的参与者,通过社交媒体给予社会中腐败问题更多的关注、质疑和调查,这种状况促进了图片反腐的兴起。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和教育体制等改革的过程中,一部分旧的制度规范需要调整和改革,新的制度规范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新旧体制的交替和转换过程中出现的体制缝隙和漏洞使得贪污腐败者有机可乘。此外,中国反腐败的机制并不健全,对腐败的惩罚力度不足,难以遏制腐败的蔓延,部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薄弱都是当前中国腐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这些因素构成了反腐的外在环境。
三、图片反腐所具备的特征
1、特定性
“参与腐败的人应当是行使某种公共权力的党政干部、国家公务人员以及受机关团体、国有企事业单位委托从事公共管理事务的人员。”③如果是手中没有公共权力的人即使利用不正当手段侵害了公共利益,也不会被视为腐败分子,因此图片反腐的对象是具有特定性的。图片反腐用影像的力量影响社会,通过民众来监督行使公共权力的公务人员,实现对权力的特定性约束。
2、批判性
当下的中国正处于社会的深刻转型期,图片反腐所具备的对滥用正当权力谋取利益行为的批判性尤显重要。谋取利益的不正当性和使用权力的不正当性是腐败行为的两个主要表现方面,而图片反腐以揭露与批判的形式唤起公众对于政府官员腐败问题的关注,通过社会力量遏制腐败主体产生偏离人民公仆职责的腐败行为,包括不正当使用权力为个人、近亲及相关的利益集团获益的行为,也包括权力之间的交换,换取对自己有利的政策、优势和条件的行为。图片反腐的批判性在一定意义上能够对权力的扭曲、滥用实施监控,对不履行职责、不正确履行职责和越权行使职责等行为形成打击,以批判的姿态来揭露腐败行为。这便奠定了反腐照片的社会价值,从而对社会反腐理论的探究和反腐监督体制的健全、运行都具有积极意义。
3、隐匿不可预测性
全媒体时代一些富有正义感的网民往往充当着“报道者”的角色,他们把腐败事件的整个过程甚至是事件发生的相关背景编辑整理成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的证据发布到互联网上,使广大民众了解事实的真相,这样的传播方式使得腐败主体无法提前预测更无法进行规避。反腐图片的不可预测性让事件主体的腐败行为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被定格在图片当中,暴露于社会公众面前,成为热点话题引发社会舆论。图片反腐的主要传播者包括了揭秘者、发帖者以及各种专业人士等,传播者隐匿性较强,使得图片反腐这种行为具有隐匿性,他们与广大参与围观的网民一同组成社会舆论大军,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不断跟进下,督促了社会的行政管理与制度管理体系对腐败主体的处置。由于全媒体时代社交媒体用户规模巨大,信息传播的受众和潜在的传播来源难以估量,腐败主体难以辨别、应对隐匿的传播源头。
四、新反腐形式促使新反腐格局逐步形成
1、图片反腐存在的必要性
“由于中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各方面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有的案件涉案金额巨大,违法违纪行为趋于隐蔽化、智能化、复杂化。反腐败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繁重。”④政府反腐败机构需要借助以图片反腐为代表的社会力量扩大腐败信息来源,增强对腐败分子的监控和查处。图片反腐为反腐案件查处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成为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的有力补充,是政府和组织内部人员自我约束的有效补充,逐渐成为社会体制内纠正和防范腐败的重要机制,成为媒介化社会不可阻挡的趋势和有效手段。
2、图片反腐与制度反腐
“加强制度建设,消除产生腐败的体制缝隙和漏洞制度是关于个人或者组织的行为规范、规则和惯例的总和,它规定和塑造着个人或者组织的行为。”⑤图片反腐作为媒介化社会防治腐败的新形式,有效地融进制度反腐从而健全反腐体系;制度反腐作为规范、规则和惯例的总和,是社会秩序的主要构成因素,促使图片反腐更加规范、产生更大社会效应。两者相辅相成,有利于个人或组织获取一种对于反腐的信念共识,从而使得个人或组织的行为具有稳定性和约束性,最终推动中国反腐倡廉建设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结语
图片反腐的实用价值引发民众感官和思维方式的变化,相应的也引起对新的社会秩序的探究,对民众生活的改善、社会结构的调整乃至社会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依然存在着容易滋生腐败行为的问题,借助图片反腐建立健全反腐体系尚存在着多种错综复杂的阻力因素,有待进一步探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王沪宁:《反腐败:中国的实验》[M].三环出版社,1990
②王平,《当代中国网络反腐动力机制的现状与完善》[J]《. 中州学刊》,2013(11)
③贺恒扬,《腐败行为论》[J]《. 河南社会科学》,2002(5)
④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N].《人民日报》,2010-2
⑤熊光清,《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前后30 年之比较分析:制度变迁的视角》[J].《社会科学研究》,2009(4)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