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社会论文 » 中国梦 » 正文

中外合作办学本科生教育管理工作创新研究

朱治亚

(南京邮电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处,南京210046)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与来华留学、出国留学构成我国跨境教育的主要形式。中外合作办学分为非独立设置模式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以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对象,针对本科生教育管理存在教育观念落后、管理体系混乱、管理模式不规范、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缺失等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如下: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建立灵活的管理体制;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建设;优化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构建五位一体的管理机制。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本科生;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5-0179-02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的不断扩大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十分迅速,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层次逐步提高,办学模式日趋多样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作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主体,直接影响国际化办学的进程。学生管理工作对于维护项目有效运行、维护学校稳定、提升办学层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本科生管理工作发展现状,提出管理工作创新举措,为管理工作有效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中外合作办学本科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管理观念相对落后

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的思维模式,是教育实践的总结和升华,它与历史、文化、教育传统、教育氛围、社会环境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教育国际化大环境下产生的新事物,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更新的理念予以区别对待。然而,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纵观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仍没有得到深入贯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有区别于普通学生的特点,即:自我优越感较强、生源质量较差、入学动机多样化且多为外在动机。因此,对于这类学生的管理不应采用因循守旧的方法。

(二)教育管理体系混乱,学生整体评估体系缺失

现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未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国内现行管理体系存在“分块化”现象,教师负责学习指导;辅导员进行“总揽式”管理,即在学习、思想、心理、实习、生活上对学生进行全面管理和督促;教务秘书负责课程安排、科研安排。这样的管理体系导致了教师只负责上课,对学生的生活情况了解不全面;辅导员负责学习、生活等全面管理,但对专业了解少;教务管理人员负责学生课程安排,对学生学业情况了解少。相关人员缺乏对学生的整体了解和判断,学生的整体素质管理及评估体系缺失。

(三)教育管理模式不规范

当前中外合作办学国内教育过程的学生管理处在发展初期,正在摸索积累的阶段,理论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实践管理模式还不够成熟。按照现有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分析,基本分为三类,即专业学院管理模式、院系管理模式、双方管理模式。专业学院管理模式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是隶属于中方高校的二级单位。该学院一般为“国际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或“国际学院”。院系管理模式一般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放在专业二级学院进行管理,实现与二级学院资源共享,但无区别化特征导致专业性不强。执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单位,采取一种僵化的管理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管理队伍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双方管理模式指中方学校外事部门与专业学院或院系共同管理。外事部门负责扎口管理、统筹协调,专业学院(院系)负责计划制订、财务安排、课程安排、人员安排等具体环节。在操作过程中,管理不规范、互相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缺失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录取分数一般低于同批次的录取线,学习基础相对薄弱,自我管理意识不强。大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给这些学生带来全新的挑战,使得原本基础较弱的某些学生产生消极抵抗情绪,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积极性不高。此外,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大多家庭条件好,容易导致自我管理能力弱、依赖性强,对于项目管理及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负面影响大。相关管理人员要认清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特殊群体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二、中外合作办学本科生教育管理创新研究

(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首先,安排教学活动应该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为了学生。学生作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主体和中心,对于项目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起关键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其实就是以学校发展为中心,只有保障学生发展才能保障项目顺利运行,进而保证学校国际化战略的实现。其次,注重学生的个性教育,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学生作为个性化非常鲜明的个体,其学习需求、发展需求是项目运行的基础。尊重学生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积极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足够的空间。采取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倡导个性化教学。再次,倾听学生合理诉求,保障学生合法权益。合作项目学生与学校其他学生一样,具有自身的诉求和愿望,相关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倾听他们的诉求,合理开导化解相关诉求,促进和提高管理实效。

(二)建立灵活的管理体制

建立中外合作办学联合管理委员会,由中方和外方按照相应比例人员构成。委员会下设主任、副主任、学术负责人及行政负责人。主任由中方分管校长担任,副主任由外方分管校长担任。学术负责人为项目学院负责人,行政负责人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主任及副主任负责统筹规划、重大决策制定;项目学院负责教学计划及方案制定、学生管理、师资管理;职能部门包括外事处、财务处、教务处、研究生院、教学评估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后勤处、学生处,分别负责外事协调、财务管理、后勤保障、学生就业指导等,每个部门设置专人负责制,处理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形成校长负责制下的部门协调制,保障项目运行(见图1)。

(三)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建设

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从内到外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通过说服教育提高学生自觉能动性,使之认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的重要性。中外合作办学学生作为走出国门的潜在群体,为了应对国际多元化环境,更应该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建设。另外,应加强对学生的辅导机制。通过定期提供咨询服务,建立沟通交流机制,为学生提供多方位、宽格局的咨询开导服务。面对这一特殊群体,提出针对性方针,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提高。

(四)优化学生管理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加强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是开展好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面对合作办学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按照培养方案开展特色化教学,努力培养出中西合璧、精通国际规则的国际型人才;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综合业务素质建设,不但要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更应具备人生指导能力、生涯规划能力、心理疏导能力、思想教育能力等多元化能力。另外,要通过出国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理念提高语言水平和业务能力,摸索激励为主、帮教为辅、分层教育、分类管理学生的管理方法。学生辅导员要根据个体差异,区别化对待合作项目学生,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诉求,积极响应并按需处理。以南邮- 纽约理工学院为例,学院会定期选派辅导员赴美方校区参与学生管理,为学生提供包括学业、生活、日常、就业等全方位服务,为学生解决实际需求。

(五)构建五位一体管理机制

家庭、学院、学校、社会作为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外部环境,对于学生成长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家庭是影响学生的首要环境因素,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教育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学院作为学生认知的第二大环境因素,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体,学院管理好坏决定学生发展的速度;学校的定位、学校发展理念关乎学生的整体水平提升,学生质量程度反过来影响学校的水平;学生自我管理作为内部主导因素,应与外部因素协调一致发展。对于学生来说,这几种因素缺一不可,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都应重视管理,探究管理方式与方法,共同作用于学生,助力学生成长。

三、结语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应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因其关乎学生的发展速度及发展水平。学校应开创性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独特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中外合作办学学院应发挥中外合作办学示范及带动效应,发挥中外合作领域“窗口”和“实验田”的作用,适当时候把经过尝试的国外先进理念和做法稳步向非合作领域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民选,李亚东.中外合作办学认证体系的构建与运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谭花蓉.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工作[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38-140.

[3]马杰.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4]林金辉.中外合作办学教育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12.

[5]伍志显,沈胜林.浅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教育与管理[J].新课程研究,2011(10).

[6]赵彦志.中外合作办学治理与发展[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6.

[7]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EB/OL].[2004-06-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