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的整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生物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改变着教师的教学观、师生观和学生的学习观等。新模式下的学习,需要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新知识,查找相关资料,探讨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信息技术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信息技术将世界各地的资源联系在一起,学生借助手机终端和电脑终端能够迅速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同时,网络互动平台弥补了课堂有限时间内师生互动的不足,加强了师生互动,打破了空间上以班级互动为主的模式,实现了高中生的跨学校、跨区域交流。
在传统的教学中,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的整合主要表现为多媒体技术,成为教师展示教学过程的重要工具,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但是并没有走进学生的学习中。新课程提倡学生主体课堂的建立,主张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这就要求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的整合更需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提供知识经验的支持,为课堂活动中学生的讨论和展示提供多元化工具的服务,为学生课后的扩展学习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整合的有效策略
1.微课引导,课前自主学习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建构,而学习的起点便是课前的预习,学生通过预习明确在新知识学习中存在的困惑和知识难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主要是通过导学案与微课视频相结合的模式。例如,在《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中,教师的导学案是学生借助网络和教材资料明确细胞膜的成分有哪些,各成分的比例关系是什么,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学生在具体问题的指导下学习教材内容,明确本节课的基本内容,形成课前的学习问题,然后借助网络查找相关问题,进行进一步的了解,逐渐丰富自己的认识。例如,一个小组的学生在网络上查找到细胞膜在显微镜下的图片,动物和植物的细胞膜有所不同,在详细的图示中看到细胞膜的成分,每一个成分是什么状态。在此基础上,教师将模拟制作细胞膜的构成制作成微视频,上传至共享平台,学生借助感官的实验,完成进一步的思考:为什么要选择动物细胞?为什么要用动物的红细胞做实验?然后继续展开学习。
2.多形式教学,展开课堂互动
课堂不是单向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以新内容为交流话题的师生、生生互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在简单的导入和引导下,应将课堂还给学生。以《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为例,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学习问题,如什么是糖类?糖类都是甜的吗?糖类由哪些元素组成?糖类的种类有哪些?糖类有哪些功能?并给予每一个小组10分钟的讨论和展示设计时间。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展示的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图画、视频、动画等,使内容更加形象直观,展示后小组学生需要询问“大家都听懂了吗”,如果还有没有听懂的,就邀请一个学生用简短的话进行总结,以检测该问题是否掌握,如果没有就邀请展示小组学生再次进行展示。遇到大多数学生都难以解决的难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重新借助网络进行探讨,展示糖类的立体结构,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解决知识难点。
3.多层次总结,巩固知识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过程,知识的内化和吸收需要课后的强化和巩固。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主要通过自画结构图完成对本节课和一周内容的总结,通过书面作业完成对内容的内化,效率较低,并且容易丢失。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将知识总结的任务分配给每一个小组,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进行设置,突破了以前的结构图,采用漫画形式、板报形式等使核心内容突出,知识点明确,在小组设计的基础上,公选一个进行保存。同时,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讨论的内容及时进行保存,以满足学生对不明确知识点的及时回顾,增强学习的有效性。同时,网络上包含着丰富的巩固性作业,远远比传统的纸质作业更加丰富,也更加灵活,这些都是丰富的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在电脑上完成相关的练习,然后上传至网络平台,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展开讨论,促进知识巩固的灵活性。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网络技术的支持,网络丰富的资源、多样化的形式以及互动式的沟通平台,满足学生搜寻资料、小组探讨、课后回顾的需要,真正发挥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这也是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整合的新形式。
[ 参 考 文 献 ]
[1]于丽红.妙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6).
[2]黄静.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4).
[3]孙永红.谈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整合的优势[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7(3).
[4]陈绍飞.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整合的模式及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