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职业技术教育的应用现状、问题和改革论文(共4篇)

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为了能够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并且也能直接在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前线工作的应用型和技能型高级人才,本文就整理了关于职业教育的论文来供大家欣赏借鉴。

第1篇:微课在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基本价值与使用限度探讨

胡梅

摘要:我国现代化教育发展进程中,教学方式正在不断变化,微课教学方式是较为独特的,其价值也得到了体现。微课教学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得到了广泛推广,在多元化、素质化的教学进程中,微课是集合信息化、资源化、核心化、广泛化的一种教学渠道,微课教学加快了职业技术教育中教学资源开发与实践应用的推广速度。在微课的运用中,既要善使用微课的优势,同样也要注意微课使用的限度。

关键词:微课;职业技术教育;基本价值;使用限度

当前,微课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认可,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再到职业技术教育领域都得到了实践应用。通过微课教学活动的引导,让学生学习的理论内容可以形成立体化的展示,让学生通过更为容易接受的渠道去学习和感受,更快更好地学习所需要的知识。

一、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中开展微课活动对学生的价值

(一)学习效率的角度分析

学生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获取知识的途径只有听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课内容,一旦漏听或大意走神忘记听一些技巧性的内容,则学生技术性知识的学习就会出现“断档”。因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较少,教师不知道学生哪里没听懂或没听到,因为时间关学生系也不能一一表达自我的学习疑问与误区,所以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然而,微课教学与此不同,微课将课堂教学知识复制,并可重复使用,利用最常用的交流渠道或邮箱或其他影音多媒体平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通过微课的展示,学生可以重读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及课外的相关知识,反复观看围绕技术性的实践操作与具体操作技巧展开的记录,在不明白处可以快进或后退,重点观察复读所有操作细节,以此掌握要点和技能的专业性,有针对性地围绕一些有价值的知识点进行满负荷的学习。这种简短而又具有穿透力的学习方式,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学生和教师的主动性角度分析

学生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多数不愿意和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对待学习的态度往往是被动的。与此同时,教师也不愿意做出更多的努力,仅仅是做好教材规定范围内的备课,将理论内容准备好,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被动性质的备课就决定了学生的被动式学习,学习效果较差,导致技能掌握存在一知半解的情况。现代化的信息教学,就是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空间,提供更多的课堂学习的基础知识,通过微课重复性的实践方式展现课堂知识,让学生可以主动性地学习课堂教授的内容,从多个角度和维度去认识技术性的操作与案例,通过重复观察和查看微课视频的方式去学习更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从实践角度提高自我对技术性关键点的学习,微课的主动构建和创造性的课程内容体现方式,为学生和教师的双向沟通奠定了基础。

(三)教材内容的符合度角度分析

拥有了微课教学形式,通过微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习者的主观意愿,可以更好地设计出适合学习者需求的动态教材内容,为学习者作为主体的一个群体构建他们需求的学习素材,并形成系统性的素材库。这些素材是未来学生学习的主要基础,也是生动形象的教学基础,以微课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二、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中开展微课活动对教师的挑战

第一,微课作为学习资源,也是一种强有力的教学数据,为教师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奠定了技术基础,教师也需要掌握更多的多媒体相关技能才能更好地制作出微课课件。例如,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教师需要设计多个环节的微课教学内容,既要符合教学思路与观点,还要符合学生的课堂学习需求,以及学生的课外使用需求,这对教师的工作量和自学范围都是很大的一个考验。

第二,微课的专业性体现在技术、信息、数据、表现形式、传播渠道、课程设计等多个方面,微课对于教师专业性的帮助,具有不容小觑的作用。如,焊接技术辅导课,教师要从知识点的选取、焊接教学的过程设计、工作拆分、技巧细节讲解、重难点剖析、方法讲解、师生互动、课外技能索引、专业座谈等多个角度去考虑焊接工艺的微课设计,要考虑到学生能够提出的所有问题以及具体的应对解答策略。因此,优质的微课更需要精心准备PPT课件,选取新媒体资源,处理声音配乐,保证视频流畅度与容量大小,从学习者的角度制作易于观看、下载、储存的微课资源。教师需熟练运用微课制作软件,才能更加快捷高效地制作微课。

第三,当前中国的整体教育模式都在转型,微课是一个细化或微观层面的“点”的研究,通过微课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价值体现,可以对我国当前教育转型发展的详细问题进行记录并回复,微课也是职业技术教学的一剂“强心针”,为未来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活动由点及面展开更为宽泛的职业化、信息化、多元化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支撑。

三、微课对职业技能培训教学的优化

(一)微课对教学设计思路的优化

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提高学生群体的实践能力,培养实用性人才。微课从技术性和创新性角度提高了职业技能培训的可行性,为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奠定了基础,通过微课的课程特性改善了实践教学的方式,重点加强学生对技术性知识点的学习主动性,对关键知识点进行重点记忆,学习实践知识与理论思路,进行相互结合。微课可以促进职业技能培训,也可以提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的价值。微课对教学设计思路的优化主要体现在微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方面,如图1所示。

图1微课教学内容设计流程

微课教学内容设计流程通过多元化的课件准备,一方面把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素材统整到一个微视频中,使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具体、直观的画面,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深化概念、方法和规律;另一方面,微课是技术实践过程的模拟,通过步骤示范以及实物操作或技术试炼的演示,为学生展示真实、有效的技术知识。微课还可以将现实环境中很难展现的技术理论现象等都一并清晰地呈现出来,使学生通过反复观看提高技能掌握的效率。

(二)微课对教材知识点的优化

微课可以通过加强对教材知识点的传播,让更多学生意识到重点难点技术要领的学习重要性,微课可以契合教材的关键知识点做出重点分析,教师可以在微课中集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与观点,提出具体可行的方法和策略。尤其是在职业技能教学方面,职业院校的学生都拥有强烈的学习意愿,但是由于与用人单位的联系较少,不能正确的了解到技术型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技术操作的具体标准,因此学生存在恐惧心理和盲目性。这种关键环节就需要教师来解决问题,教师要扮演一个中间角色,利用微课教学的方式改变学生的认识,为学生呈现出教材内容中的技术性操作技能,结合用人单位中的技术标准与自身的工作经验,通过设计微课课件,将这些知识点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到技术实操知识。除此之外,教师在微课中要加入更多的课外教学知识,对于国外先进企业的技术操作,技术资源的使用及创新方法予以展现,提高学生的学习视野。

(三)微课对学生满意度及教师评价的优化

微课内容中加入学生满意度调查,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是对微课内容及时审查和检验的一种有效衡量方式。微课及时的评价反馈,对改善微课内容设计具有很好的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对学习专业技术性操作及理论知识的真实想法得到表达。微课内容中的教师评价的优化,涉及到学生面对教师设计的微课内容进行打分的情况,也可以对教师自我在学生群体中如何扮演一个积极向上的角色起到引导作用。另外,通过微课对教师评价的优化,让教师不断地保持学习心态,创作更好的微课课件,使职业院校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及发展更加科学。

四、微课在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使用限度

(一)教学内容的使用限度

微课在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节省时间,做到高效率教学,不能像有些教学视频类一样大篇幅地占用时间,以免学生感觉到乏味。因此,在教学内容上的使用限度就是尽可能地缩短时间,在有效时间内进行教学任务的安排和教学内容的表达,合理、清晰介绍教学内容,不做其他赘述。在微课教学中,教师要提前考虑到时间的有效性,一般情况下的微课教学时间保持在每次1分钟的时间长度,尽可能采用多镜头方式拍摄,用文字说明加镜头变换短时间内说明问题,向学生们展示清楚具体的操作手法和细节。在微课的教学活动中,课程内容要注意时间的限度,利用课程维度,将课程设计为多板块或多部分,形成“全程化”微课应用模式。为达到微课目标的实现,在微视频设计中遵循一定的技术规范,不能盲目追求内容宽泛,要根据课堂教学的误区和细节问题进行课后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关键性,根据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对微课内容进行组织和编排,避免长时间教学引起学生的疲惫或兴趣乏味。

(二)教学技巧的使用限度

微课的组成是碎片化的教学资源,由一系列的微课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教学数据库,根据教学数据库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让学生拥有正确的学习思路,这就对微课的教学技巧做出了要求。微课的教学技巧要以教学内容、学生群体、教材设计等一系列相关内容为参考。当微课的教学内容为复杂性逻辑时,微课的知识体系构成可以考虑在有效时间内设计成为连贯性、现场随机性、场景模拟性等形式,在微课中以层次关系阐述技术性操作与实践方式。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观看微课,快速掌握具体学习思路和实践方法,从而尝试性地使用微课来进行自我提高。

在微课的设计中,教学技巧要保持适当性,避免双向互动的教学形式,因为学生在观看微课时并不能马上做出回应,然而微课中的反问语气或双向互动的提问环节,会导致学生继续停留在疑问状态,学生会考虑是否这种技术操作或方法并不是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是否还存在误区和缺陷,等等。因此当微课进行教学技巧运用时,一定要考虑教学技巧的运用,避免提问与疑问语气夹在微课中误导学生。

另外,微课对拍摄条件、网络环境、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后期剪辑、效果处理等都提出较高要求,优质的微课一般会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在拍摄时,微课拍摄技巧的运用,要考虑如何降低成本投入,避免资金与人力的浪费。

(三)微课宣传渠道的使用限度

微课在设计成型、拍摄完成后,最重要的是利用何种渠道展现微课,一般认为可以通过电视或邮件展示,其实微课可以通过更加宽泛的渠道传播,例如微信、钉钉、QQ、微博等,但是也并非所有信息传播途径都可以使用。微课宣传渠道还是具有一定的使用限度。

第一,章节连载的限度。章节教学属于每一期或每一次传播较为稳定的教学资源,这种教学资源比较宝贵,因为时间积累的缘故,每一次的拍摄与成型传播都需要记载并录入数据库形成最终的传播数据库资源。因此,章节连载的传播渠道就不能用微信、钉钉、QQ、微博这类渠道,一般会显示在学校的内部使用网站,大家可以通过登录网站点击阅读的方式观看,但是作为版权保护,一般不允许下载。

第二,课堂教学引出的课外知识微课。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就会涉及到课外知识的讲解。在这部分的讲解中,可以使用微课进行全方位的讲解,微课通过在有效时间内讲解课外知识,多镜头、文字配合的展现,对学生答疑解惑,并留下互动方式,可以随时加入微信朋友圈聊天解决疑问。这类的微课就可以在微博、微信、QQ平台中得到传播,并不需要太多的版权保护和转发限制。

第三,微课中布置作业的上交限度。在微课的传播中,对学生教学完毕,再给学生布置一些动脑动手的技术型作业,老师在下次课程开始前进行检验,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但是作业的上交限度也需要界定,一般情况下因为微课传播的介质具有不稳定性,传播途径不确定性,因此作业的上交一律以技术型实物上交,或当面汇报的形式为主,并配以说明,更加清晰直观、生动形象。

五、结束语

微课在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具有一定优势,也有一定的使用限度,笔者认为要善于使用微课的优势,提高学生积极性,满足学生求知欲望,同样要注意微课使用限度,发挥微课基本价值,避免其他风险。在未来,微课的使用和发展,必将会向着一个更新更好的领域发展,微课的内容设计与微课传播方式的选择,也会有新的突破。微课教学方法结合现有教学资源,推动教师的职业生涯成长,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对我国未来的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第2篇:职业技术教育中现代学徒制项目课程的开发

吴海东(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车辆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摘要:探讨了职业技术学院实行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和特征,将现代学徒制作为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补充,将项目课程作为现代学徒制实施的载体。根据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与特征,论述了现代学徒制课程以能力本位为学习目标、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学习内容、以“做中学”为主导学习方式的基本特点,提出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的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项目课程开发;职业技术教育

我国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教学的主旋律,职业教育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转型与技术升级,校企合作的紧密性和工学结合的操作性遇到了挑战。现代学徒制是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补充,也是破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难题的选择之一,而项目(工作任务)是现代学徒制中教与学的纽带。科学地开发项目、优化课程体系,实施符合项目特征的课程教学,才能真正体现现代学徒制的优势并取得成效。

1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与特征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思想结合的一种企业与学校合作的职业教育制度,是一种新型的职业人才培养形式,校企合作是前提,工学结合是核心[1]。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典型特征是:国家战略层面的制度管理,利益相关者多元参与的机制,以企业为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学徒为主的双重身份,统一规范的教育培训标准以及与国家职业资格体系的融通[2]。

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在教育教学和实践技能培养上的优势,将学校教学活动与企业技能培养紧密结合,使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效对接、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2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课程的特征

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根本目的是创造教学场所与工作场所相统一的情境,将实际工作内容(任务)转化为学习内容,使工作任务项目化,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中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知识与能力有机结合,以项目引领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以工作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现代学徒制项目课程呈现3个新的特征。

(1)以能力本位的学习目标。现代学徒制体现了能力为本的教育思想,按照职业技能要求,提供相应的学习载体(课程)。课程强调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位一体的教育目标,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养成。

(2)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学习内容。现代学徒制课程旨在把学习者导向工作体系,培养能胜任工作岗位的人才。工作体系是一个实践体系,这种体系围绕工作目标的达成,按照工作任务之间的相关性组织,最终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在工作实践过程中获得知识(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其完全出于工作任务达成的需要,附着于工作过程是知识存在的基本形态[3]。

3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项目课程开发方法

现代学徒制课程建立在工作体系之上,课程结构与工作结构成对应关系,课程内容依附于工作任务。因此,现代学徒制项目课程开发应源于对工作任务的分析,开发的重点是课程结构设计。根据此原则,现代学徒制项目课程开发流程主要包括职业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归纳、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案设计等4个环节。

3.1分析职业岗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岗位分析是项目课程开发的首要环节,开发主体一般是专任教师和行业专家组成的课程建设团队。采用多维度、多层次的调研方法进行社会和市场调研,获取企业的组织形式、岗位(群)、岗位能力及用人指标等信息,对某一特定职业岗位(群)所对应的人才市场进行分析,进而明确毕业生服务方向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6]。

3.2归纳工作任务,明确课程教学项目

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之后,要对工作任务进行归纳。该环节是课程结构塑造的过程,开发主体一般为专任教师和行业专家,并以行业专家为主。在职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以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遴选出某岗位大量出现的、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7],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有些典型工作任务隐含了学科知识,必须进行教学化处理,将其设计成具体教学项目,形成工作任务分析表,对有教学价值的工作过程进行描述,以利于学生在实际工作体验中获得知识。

3.3选择课程内容,明确课程教学标准

1.6统计学处理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统计完成。所有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两组分类变量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围绕课程学习项目,按照科学性原则、情境性原则和人本性原则[6]进行课程内容选择。该环节是基于工作任务分析的课程学习项目二次开发的过程,即课程内容序化。开发主体是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课程专家,并以专业教师、行业专家为主。

科学性原则是以获得理论知识为目标,要求将课程内容置于学科体系之中;情境性原则是以获得实践技能为目标,要求课程内容置于行动体系之中;人本性原则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转化为个体的能力为目标,要求课程内容符合学习主体能力培养要求。

课程内容序化是内容取舍和内容排序的过程,项目课程内容应以情境性实践知识为主、科学性理论知识为辅,两者相互嵌入。项目课程内容应按照项目内在的行动序列进行排序,关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使学生认知规律与项目自然形成的工作过程具有一致性,最终形成课程教学标准。

3.4完善课程教学设计,明确教学实施方案

项目课程教学设计是课程内容任务化的过程,任务是组成项目课程实施方案的结构要素,是课程实施方案在职业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化。该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合理安排教学、明确教学条件(师资、教材、课时、教学设备和教学场所等)以及教学和考核办法,开发主体是专业教师和课程专家,其主要开发成果是课程教学实施方案。该方案要体现工作和学习的相互交融,体现工作任务的典型性、完整性、范例性、可操作性和可迁移性,体现知识结构化和系统化的特征[8]。

4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项目课程条件创设

项目课程的有效实施是实现现代学徒制在岗培训、工学交替、岗位育人的保证,校企双方必须在岗位设置、师资配备、教学管理和学业评价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与创新。

4.1构建产教融合的岗位课堂

企业要根据课程教学项目和自身的生产条件,构建既满足生产需要、又具备教学指导功能的岗位课堂,如配备设备、提供工艺资料、设置讨论场所等,以满足现代学徒制教学要求,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如果一个岗位课堂能提供特定的工作任务,那么若干个岗位课堂则提供了若干个特定的工作任务,最终形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系列工作任务,保证学生在岗位课堂中不断获得知识、增长技能[9]。

4.2组建双导师教学团队

校企双方要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创新“双主体”育人机制,由学校的理论知识导师和企业的实践技能导师组成双导师教学团队。双导师教学团队优势互补、相互合作,共同围绕工作任务实施教学。在岗位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实践技能导师为主,理论知识导师为辅,实践技能导师负责岗位技能传授和职业素养教育,理论知识导师针对岗位技能训练中存在的疑问,做好技术辅导工作,结合实践传授专业理论知识。评价方式采用过程评价为主、终结评价为辅、校内课程评价与实习岗位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4.3制定科学的教学组织程序

校企双方要共同制定满足工学交替教育教学方式的弹性教学管理制度,根据工作任务内在的行动序列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制定科学的项目教学流程。教学组织程序包括接受工作任务(项目)、理解工作任务(项目)、完成工作任务(项目)等3个环节[10]。首先,教学团队布置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要求;其次,学生在实践技能导师的示范下学习相关技能,在理论知识导师的指导下了解相关理论知识;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工作任务,保证学生在生产活动中获得职业技能和职业养成。

4.4学业评价方式

现代学徒制项目课程学业评价应该对照课程教学标准,由校企双方根据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达到目标程度)、工作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理论知识导师侧重于知识方面的评价,实践技能导师侧重于技能和职业素养方面的评价。

5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项目课程质量评价

项目课程的质量评价内容包括课程方案评价、课程教学评价和课程学生评价等方面[11],评价主体是课程专家、行业专家、专业教师和学生,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

5.1课程方案评价

课程方案评价从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等方面确定评价标准,观测点包括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项目化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课程标准、课程资源使用和建设等,制定量化评价指标,采用表格评价和检查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

5.2课程教学评价

课程教学评价是从教师本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两方面确定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包括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3个目标的达成度,还包括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地组织学生搜集和利用教学资源、恰当地设计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评价内容设计必须紧扣影响教师教学能力的因素。评价方式采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包括采用量化考核表(如课堂质量评价表、课堂学习表现评价表、课堂小组活动评价记录)、调查问卷等。

5.3课程学生评价

课程学生评价是从学生学业的评价和学生素养的评价两方面确定评价标准,评价方式采用过程评价为主、终结评价为辅、校内课程评价与实习岗位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以制定量化考核表、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例如学业成绩评价表、人事主管及业务主管人员的调研分析表、学生基本职业能力评价表、毕业生就业调查问卷等。

6结语

现代学徒制是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有益补充。项目课程是将课堂与岗位、学生与学徒、学习内容与工作任务融合在一起的纽带,项目课程开发是当前职业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它突破了做与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瓶颈。项目课程的有效实施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学生个体能力的提高以及产业的发展都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第3篇:草业职业技术教育现状、问题和改革的探讨

刘迎春,张东杰,王发刚(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青海湟源812100)

摘要:概观目前中国草业职业技术教育机构,百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中,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是唯一开设草业专业的学院。为此,回顾该学院草业专业发展沿革历程,分析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成果和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发展构想:草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及其方向应由“草地农业系统的4个生产层”衍生而成,专业课程体系与国家职业资格体系和专业技术职称体系相衔接,学院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技术推广示范,建立由草产业主导的全国管理机构。本文以期为我国草业职业技术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草业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做出重要指示:职业技术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1]。职业技术教育是继普通教育之后,以获得或改变经济社会生活中的职业为目的,学习实用技能和相关知识、培养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开辟终身学习途径的教育形式[2],其鲜明特点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连接产业一线与学校[3]。草业不仅是草地畜牧业、城镇草坪和草产品生产等的基础产业,而且关系到国土生态安全、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进步[4-5]。草业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取决于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操技能,依赖于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除依靠科研学术拔尖人才外,更需要掌握不同等级技能、管理、营销能力的生产一线人才,职业教育是构建草业合理人力资源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草业蓬勃发展,人才需求激增,草业职业技术教育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和挑战[6]。

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有悠久的草业职业技术教育历史和丰富的办学经验。本文以该学院草业职业技术教育为案例或视角,阐述其发展历程,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改革策略,以期对我国草业职业技术教育提供参考。

1我国草业职业技术教育的机构现状和历史沿革

在《2009年具有招生资格的普通本科、高职院校名单》中,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锡林郭勒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设立草业及相关的专业,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等28所学院开设与草业相关的课程,如草坪或高尔夫等[7]。2009年教育部公布的1755所《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名单》中[8],黑龙江双城畜牧兽医学校等3所学校开设草业专业,黑龙江齐齐哈尔农业学校等26所学校设有与草业相关的课程[7]。从毕业生就业领域看,草业科学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承担着相当数量的职业技术教育,全国30多个省(区)的大学开设草业专业,截止到2009年,本科毕业生人数达14225,在校生人数5107[9],建立了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基地[10-11]、校企合作关系[12-13]。

在百所国家级高等职业技术示范院校中[14],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是唯一开设草业专业的学院,而且其草业专业在上述7所高职院校中历史最久,迄今毕业生人数最多[15-17]。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40年[18],2007年被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为国家重点支持的百所示范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国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设置中(表1,表中括号注明了草原与饲料方向),一级或二级学科中没有草业专业,该学院草业专业只能列入最接近的植物保护专业,为三年制高职。截至2015年5月,该学院草业专业毕业生约3860人,青海省农牧系统草业事业单位编制的83%由该学院的毕业生任职,90%从事专业工作的毕业生是基层单位的业务骨干,许多毕业生承担着青海省或其他省(区)各级领导干部的重任(青海省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资料)。

以该学院3个历史阶段的课程为例,介绍草业专业课程内容的沿革(表2)。1942年的课程体系偏重公共课,专业课较简单,反映了当时提高基础知识和扫盲的需求。1986年,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3个类群,增加了微机基础、市场概论、草坪学、饲料生产与加工等反映时代变革的课程。2007年成为高职后,为提高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岗位综合拓展能力,调整了课程体系并沿用至今。各个阶段的教学按照“生产主线、工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完成(图1)。

2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现行草业职业技术教

育人才培养体系和问题分析

2.1专业课程体系

与我国农牧业中其它各专业一样,传统的草业专业教育层次是大学→大专→中专→技校,大专和中专学生虽然学习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但只是大学教育的补充和附属,与生产岗位有一定差距[19-20]。进入百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之列后,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草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课程体系(表2)和人才培养模式(图1),突出核心专业课程的职业内容,努力实现去学术化。在此基础上,加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和校企合作关系的建设,学生训练实操技能、生产管理能力和自主创业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社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促进了就业。但从整体专业看,草业专业之下没有细分专业方向,如草地资源监测、饲草生产加工、草坪等专业方向,因此不能显示与草业职业岗位的对应关系。草业专业没有划分为完整的、递进的学习阶段,因此不能与国家职业资格等级制度对接[21],因而不能成为终身学习的机制。就单门课程来说,目前各门课程尚无可行的课程标准,教学和考评无依据可循[22-23]。

2.2教学方法和教材

为了有效地实施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该学院采用了突出实操技能的高职高专“十一”五教材,着力推广理论课与随堂实训交叉或同时进行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聘任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兼任生产实习的指导教师,同时要求专职教师进驻企业学习生产和管理等实践知识,学院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讲授,课堂正在向教室、实训室、校内外实训基地、企业真实工作岗位延伸。但目前新课程体系(表2)中,基本理论知识与岗位所需针对性仍然不强,尚未完全体现“理论知识够用为宜”的原则,实践技能内容陈旧过时,新技术含量少,如草地资源遥感监测技术仅学习理论原理,甚至教师都没有掌握操作技能和生产中的应用。教材仍然以课本为主,而没有使用与职业岗位技能联系紧密的、形式灵活的教材[24]。因缺乏深入调研和周密规划,缺乏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导致实践性教学(随堂实训、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的计划没有完全落实,学习与实操训练分离,加之教师生产实践经验和实践性教学方法水平尚未达标,造成实践性教学未达到预期效果。

2.3就业与招生

该学院新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毕业生能力和技能,2015年就业率超过90%,8年内平均增长率8.7%,生产一线岗位就业率30%,产业内其余岗位就业率43%。良好的就业率使草业专业的招生人数逐年增高,8年来平均招生增长率为12%(数据根据学院内部资料统计)。但仍然存在危机,如果学生仅仅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陈旧过时的技能,不能适应知识技术密集型的现代草业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岗位,就不能推动草产业与时俱进地发展,那么产业不是欢迎而是勉强接纳毕业生,这样将不会吸引年轻一代进入草产业[25]。

2.4草产业尚未主导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为草产业输送毕业生,应该由草产业制定人才规格标准,职业技术学院或大学按照此标准完成人才培养,这才是由产业主导、与学院和大学联合开办的职教的正常关系。而目前我国大学草业专业和职业技术学院主导着职教领域,职教学院参考或仿照大学本科学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制定教学大纲并开展教学[26],其不良后果是,毕业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等与岗位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初到岗位时,企业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和财力,进行入职和岗位适应培训,这是教育资源的浪费[27]。甚至曾经出现职业技术教育本末倒置地左右、制约着产业发展的状况[28]。虽然校企合作是开展实践性教学、连接学院与企业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也有长足发展,但很多校企合作仍停留在接受实习学生等初级层次,制定教学内容时,只是咨询参考企业,联合办职教仍然流于形式[29]。与其它产业相比,草业的校企合作难度更大[30-31]。这种草产业处于职教领域边缘地位的状况,是阻碍草业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

3提升草业职业技术教育的策略探讨

3.1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

任继周[32]提出,草地农业系统由4个生产层组成,即前植物生产层(自然保护、水土保持、风景旅游等)、植物生产层(牧草及种子生产等)、动物生产层(动物及产品等)和后植物生产层(流通、加工)[32],他还指出:草业普通高等教育主要源于草业科学的界面过程,探讨各个界面提出的理论问题和生产问题,构成大学草业高等教育的框架,而草业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源于草业科学的生产过程,职业技术教育的框架,正是由生产层提出的命题所构成,更关注产业和市场[33]。那么草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及其方向应该由“草地农业系统4个生产层”衍生而成(图2)。其中的每个生产层中还会有更多的专业方向,如前植物生产层中还可以包括草原野生草药采集等。图2还列出了每个专业中的5个教学等级、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等级,即由第1级至第5级分别对应高级技师至助理技术员。学生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后,可以选择专业方向,与职业岗位对接。《国家职业标准》中草业相关的职业有草原监护员、牧草工和草坪建植工[21],由“草地农业系统4个生产层”衍生的草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及其方向,可以适应现有的3个职业工种。目前草业很多部门尚未充分发展,如草原文化产业和生态文化旅游[34],对人才需求尚未突显,但可能是草业一个发展方向。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岗位能力标准等,开发制定包括教学和考评的课程标准[35-36],是贯彻落实专业课程体系的关键环节。

3.2专业课程体系与国家职业资格晋升和专业技术职称晋升的对接

学生获得高职毕业证后,可以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报考某个岗位和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草地资源监测四级,即技术员,在此职业岗位的工作中获得一定的实践经验后,可以参加三级内容的学习,考评合格后,晋升为草地资源监理三级,即高级技术员,与技术职称助理畜牧师(草原)相当,依次继续晋升,国家职业资格的最高等级是草地资源监理高级技师,相当于高级畜牧师(草原)的职称。因此,草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系中,每门专业课程(至少是核心专业课程)要包括有递进层次的各个学习阶段,与国家职业资格等级和专业技术职称对接。不仅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而且在职人员专业技术职称和技术等级的晋升,也体现在这个专业课程体系中,这样的专业课程体系是一种终身学习的机制。

3.3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技术的示范推广

职业技术学院和大学调查地区生产难题,选择效益显著、较为成熟的科技成果,配套组装成“短平快”的综合技术,在企业开展综合技术推广的示范试验,同时,开展现场培训和各种形式的技术推广活动,而且将示范试验和现场技术培训与学院实践性教学结合,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学生共同参与实施综合配套技术示范推广课题,新技术不断总结归纳编入教学大纲,前沿科技成果融入职业技术教学中,毕业生掌握前沿科技的技能[37]。逐步形成“调查新生产难题—示范试验研究和教学—推广和教学—调查难题”的循环,建立学院和大学的技术储备库,学院和大学成为引领产业技术更新的带头力量。当这种技术示范成为常态化工作时,才能吸引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职业技术教育才能成为产业和农牧社区发展离不开的元素[38-39]。目前,职业技术学院和大学经受着市场的严峻考验和筛选,只有成为真正服务于企业和社会的教育机构,才能走出困境[40]。

3.4建立由草产业主导的全国管理机构

草产业主导职业技术教育是全国性政策层面的问题。中国现阶段农牧业职业技术教育,必须具备国家政策支持的外部运行环境,制定国家层面的政策框架体系[41]。成立“全国草业职业技能委员会”,该机构集中代表各地区的草产业,主要职责之一是分析草业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制定国家草业职业岗位人才规格,归纳为能力标准,提交职教学院和大学。能力标准即对工作场所各个岗位的从业人员所需技能、知识和职场态度等方面的综合阐述[42]。结合实施《国家职业资格》,逐步实现“全国草业职业技能委员会”全国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但目前草产业尚未主导职业技术教育的情况下,大学和职业技术院校仍需努力促进全国统一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政府和产业密切合作,积极引进尝试先进理念和模式,逐步将产业推向主导职教的地位。

第4篇: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是历史使命

胡巾煌,黄亚妮

摘要:全球化的要求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外在要求,使得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成为历史使命。但要完成好这个历史使命,需要首先解除建设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国困惑,包括职业技术学校自主办学的文化土壤及制度缺乏与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拥有办学自主权要求难以对接,职业技术学校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不平衡的局面与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要求的“教授+师傅”的“双师”治校局面难以对接,以及职业技术学校的“伪创新”价值追求与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要求的实事求是精神实质难以对接等,并注意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以尽快完成好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中国;原因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的义务教育办成世界一流是完全可以做到的。2009年,上海参加了每三年一次的国际学术评估项目测试(PISA),结果排名全球第一,引起了很多国家震惊。2012年第二次测试结果出来,上海又是第一名。这个测试是国际组织派人到上海来做的,而且测试对象是随机抽样,包括最差的学生,是一个最全面的测试。测试的标准是公开的。这说明,中国义务教育的质量已经是世界一流了,只要在硬件设施上都达到先进,在地区、城乡之间做到平衡,那就是世界一流的义务教育,即使是在现在最贫穷落后的地区,只要中央下决心调动全国的力量,也不难使每一所小学、中学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但要说办世界一流大学,这个目前还是中国梦的一部分[1]。现在要办世界一流的职业技术教育也还是中国梦的一部分。因为,我们看到,一方面,中国学生普遍被认为基础扎实、勤奋刻苦、学习能力超乎寻常;另一方面,中国科学家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整体地位不高,能够影响世界和人类的重大科研成果乏善可陈。我们更看到,今天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还没有像当初的德国职业技术教育那样,取得为国家建设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公认度;今天的职业技术教育还是被中国绝大多数人认为是低人一等的教育选择。

但是,毕竟中国的义务教育堪称是世界一流的义务教育了。最起码等于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生源是世界一流的生源了。经过这些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实力也已经堪称世界一流。“深圳完全有实力建世界一流的职业教育”[2],就如原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所长童山东认为的那样,中国现在也确实有实力建设世界一流的职业技术教育了。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说:“谁都知道中国的烹调是全世界最有名的,但至今还没有一个一流的学校来规范培养烹调人才。再比如,时装设计和加工、机械制造等行业,工艺性要求都是很强的,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建设一流的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打出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国品牌。”[3]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是历史使命。

二、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是历史使命的具体原因

具体来讲,为什么说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是历史使命呢?

(一)这是全球化的要求

根据自然法则,人类生活的一体化不可避免。目前世界各个领域的全球化正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热火朝天地发生着。职业技术教育的全球化也是必然。所以,建设中国情怀的、世界眼光的、具有全球化时代特征的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是历史使命。因为守望还是创新职业技术教育已经很清楚了。当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革时,教育目标、理念也必然随之发生突破,也就需要创新变革。虽然这些创新变革会引起社会质疑或抵制,而新的、尤其是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标准也需要经过反复论争与不断妥协调整,才会被职业技术教育界乃至全中国社会、全世界逐渐认可接受。对于中国来说,毋容置疑的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学习和借鉴西方是必要的。西方的职业技术教育先于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发达起来,并具有显著成效,其经验和教训都值得借鉴。但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代替自己真正的创新。所以,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是历史使命。

(二)这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等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都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强调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和内涵建设也已经多年,现在是时候进入到完成好建设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这个梦的阶段了。正如有学者认为的那样,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经历了30多年“波澜壮阔”的重大变革[4],现在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最好的时候,也是职业技术教育进入克难攻坚阶段了。这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这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外在要求

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期,中国已经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来发展好职业技术教育已经是世界公认。而且,目前中国进行的“一带一路”建设倡议又已经给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设提出了新挑战,它要求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能够及时地、迅速地适应这个发展和建设高度的高要求,在不断为中国其他各种建设提供好必须的高级技术应用建设人才的同时,也要为“一带一路”建设区域提供大量的、适合的、高标准的各种各样的、各个行业的国际化建设技术应用人才。这就必须要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品牌,以使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真正地、大面积地走出国门,在中国经济、文化、教育等建设的全球化潮流中站立前沿高头,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这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主要外在要求。

三、如何完成好这个历史使命?

我们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现在还不能成为世界一流的职业技术教育,目前在中国建设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还是中国梦的一部分,还有待去实现,这是因为这里存在着建设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国困惑。要完成好这个历史使命,就要首先解除这个困惑。

(一)解除建设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国困惑

1.什么是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我们知道,西方中世纪大学滋生和确立了大学独立、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大学理念,是现代大学的源头。如果说,世界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就是大学独立、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话,那么,本文作者认为,相应的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的标准也就不外乎大致是:职业技术学校拥有办学自立权、“双师”治校和学术技能创新自由。那么,这些标准在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现实中的状况如何呢?

2.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国困惑分析。一般来说,现代大学制度主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宏观方面或者高等教育体制方面,主要涉及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大学与大学的关系;二是微观方面或者说大学自身层面,主要涉及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其核心是大学内部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由于历史原因和中国现代化的特殊性,中国近现代大学自诞生起就承担着富民强国、振兴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缺乏西方大学那种延续了数百年的“大学自治”、“为知识而知识”的传统,加上几千年来形成的高度集权的管理文化和管理体制“惯性”,大学长期置于政府的直接管控之下,甚至演变为政府的附属机构或延伸机构,大学没有自主权可言[5]。

而从人的需求和选择的角度进行分析,我们知道,如果人在发展中面对两种对自己都有一定价值的东西时,就要进行比较,做出一定选择。假设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现代化都是有一定价值的东西,都与人们的发展需求有关,那么,实质上“中西古今”中的选择和矛盾就成为了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国困惑。正如义务教育中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我们一方面大家都在讲素质教育,一方面又觉得素质教育行不通;一方面在支持高考、觉得高考公平,一方面又在弹劾高考残酷。建设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也存在同样的奇怪现象而让人困惑。具体来讲,这种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国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职业技术学校自主办学的文化土壤及制度缺乏与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拥有办学自主权要求难以对接。曾几何时,中国大学被官本位封建文化影响至深,计划经济和高度集权的管理制度让大学依附政府,大学办学自主权虽有法可依,却无实施办法和细则,无法落实到位,政府对学校行政权力缺乏监督,社会评判人员价值偏好行政权力[6]。学校里充斥着用人不公、正气不张等等恶习,选拔学校中层干部出于个人爱憎、私利居多而非公心,并且很多时候以行政权力碾压和代替学术权力,教师不能安于教书育人,却攀附学校干部成风。“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已然远离学校,教师学生钻营各种“成功”捷径,“情商”增长远远大于“智商”需要和动手能力成长需要。好在国家反腐倡廉的政治智慧及时下达。但这种封建文化影响的惯性还在流毒。而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要求职业技术学校拥有办学自主权,使职业技术学校真正地成为教师和师傅传教授业的场所,为中国培养出各行各业急需的技能人才。

二是职业技术学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不平衡的局面与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要求的“教授+师傅”的“双师”治校局面难以对接。西方世界一流大学“教授治校”已广为人知。有的甚至形成了一个教授就决定一个专业是否存在于一个学校的局面。不但一个专业的学术内容、体系和制度等由这个教授负责决定,甚至这个专业用那些副教授、讲师和助手等以及给这些人多少薪金和假期福利等,也是由这个教授说了算数。而现代大学制度的特征,也如中国教育部原部长周济在一次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报告中的论述具有代表性,即“重视大学自我发展与自我约束机制的有机统一,强调大学办学自主与社会职责的相辅相成,追求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平衡和谐,鼓励大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密切结合。”但是,也许因为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同于一般普通高等教育,它与工商业领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存在着诸多利益的相关者。在诸多利益相关者的推动之下,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保障夹杂着复杂的意识形态、权力关系和利益考量。因此,职业技术教育质量保障和提升本身就与权力高度关联,甚至某种程度上已经演化为以问责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和反映不同利益团体位置关系的权力机制。当然,政府作为职业技术教育资源的主要掌控者,会依照质量保障的方式和结果来分配相对紧缺的财政资源;而职业技术学校为了在竞争经费和资源的过程中获胜,都会以让渡部分权利的方式向政府妥协,从而制定相关的质量标准和目标,失去学校自主自治的权力,使其归化为行政权力,使得学术权力置于行政权力控制之下的同时,造成了学校学术职业内部的分化。这样,职业技术学校内的学术场域某种程度上日益成为一个充满权力斗争的竞技场。这也是今天,当政府适度下放职业技术学校管理权,当职业技术学校的职称评审权被下放到学校后,教师们反倒担心职称评审将更加不公平的主要原因之一;也说明了,以往职业技术学校里行政权力大于学术权力的巨大影响还继续存在着。但是,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要求“双师”治校。也就是说,什么时候,中国职业技术学校里能真正尊重起“双师”类教师,切实地把“双师”类教师放在学术权力和学校行政权力的第一位,什么时候才能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成为世界一流的职业技术教育奠定一个重要的基础。

三是职业技术学校的“伪创新”价值追求与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要求的实事求是精神实质难以对接。职业技术教育发展30多年来,经历了很多人很多切实的努力奋战,也经历了一些运动折腾,示范性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也已经建设了不少。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要成为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要走出中国,首先就要真起来,告别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伪创新”与“真折腾”,真正做到育人为本、以人为本,进行循序渐进的、扎扎实实的小改革和微创新,借鉴世界的、中国的好做法进行试验求证和推广,给学生有用的技能和教育,不妄言职业技术教育创新,不为新颖而新颖刺激,不以创新的名义去“绑架”职业技术教育,提供给学生积极的、适合的、真优质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就像中国的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非遗,选取特定材料,用特有工艺进行手工制作,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所以,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通俗点讲,我们认为,什么时候,一所大学的职工家属都要求走后门,想把自己的孩子放到自己这所大学里去读书,什么时候这所大学就真的是世界一流的大学了。那么,什么是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通俗点讲,我们认为,什么时候中国国人不再坚持让孩子一定要去报考普通同中、普通高校而不读职业技术学校,而是积极敦促引导孩子去报考职业技术学校了,什么时候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也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了。

(二)完成好这个历史使命需要注意的几点

要完成好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的历史使命,中国首先要解除好以上的建设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国困惑,同时也要着重注意好以下几点:

1.把握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问题的世界眼光和中国视角。中国是一个辽阔多样的大国,认识和理解建设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国困惑,需要从纷繁复杂的中国国情中把握影响其发展变迁的核心要素和发展影响力量,把握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问题的世界眼光和中国视角,在放开下放职业技术学校管理权的基础上加强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的引导,建立差异化的考核机制,考准考实,科学简便管用,使中国比较优势内生增进。

2.要理顺机制。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是指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达到高水平,这个体系包括顺畅的体制机制、优质的办学体系和“充满魅力”的办学效果。但办学体制方面,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由教育部门主导,虽然这些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也一再地强调校企合作,甚至也学习德国经验进行了职业技术教育立法,要求企业、行业参与职业技术教育,但很大程度上来说,企业并没有真正融入职业技术教育,而只是参与了一些表面的合作。德国“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体制移植到中国有些水土不服。因此,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理想的方式是政府主办、行业联办、企业有效参与的架构。为建立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我们要突破体制障碍,大力支持有实力的行业协会或大企业自己创办高职,让中职、高职、大学本科三个学历层次很好地衔接,形成职业技术教育与终身教育的链条,做到“学历文凭和技能积累等值”,形成统一的资历架构,让职业技术教育学士、硕士、博士和甚至博士后走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通过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大力表彰能力突出的技能人才等方式,让全社会意识到技能人才也可以是“大师”。

3.职业技术学校里要有自由、包容的空气。只有自由、包容的空气在学校里弥漫,思想才会活跃放飞,创新才有环境;只有自由、包容的空气在学校里弥漫,才会敢于质疑、挑战权威而出现创新。这样才能不断涌现职业技术教育的真正创新和进步,促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世界品牌的创立。

4.要培养和拥有一流教授和“双师”去研究和实践一流的真问题。这就要首先下大力气培养和拥有一流的教授和“双师”,不为眼前利益、谨慎权衡选定真问题,再能够不受干扰地专注于选定的真问题研究,不做“伪创新”,刨根究底地不轻易相信已有的结论而“小题大作”。这样长此以往,一流的职业技术院校和世界一流的职业技术教育才会在中国真正出现。

5.充沛的资金保障。从在全球范围受关注度和公信力都首屈一指的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特刊(TimesHigherEducation,简称THE)公布的2018年THE世界大学排名资料表格中,我们看到,除了教学、科研、引用、国际视野等外,大学收入在国际大学排行评分指标中是重要一项指标。当然,这个除了政府的投资保障外,学校赚取科研经费也是一大途径。中国一直是重视教育发展的,再苦都不能苦教育,即使在抗战非常困难时期也都没有让教育经费紧张到绝对不能维持,也才出现了西南联大的世界教育奇迹。相信今天处于建设高潮中的中国更加不会苦了教育,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学校经费能够达到国际大学排行评分指标的要求。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