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就业观初探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24个字,凝练概括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民的价值准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对于促进就业、稳定社会和谐、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就业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价值观就是基于主体自身的需要,对于客体的认识和评价,它往往外在表现为理想、信念、信仰等形态。价值观反映了处在一定经济和社会关系之中的人们利益需要,决定着人们的信念系统、价值取向和行为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的观点,是民族精神最深层次的精神内核,集中体现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涵盖了道德领域的各个方面,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强调了社会主义公民应当具有的核心道德价值。“爱国”是个人对祖国母亲的深厚情感和热爱之情,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爱国从来就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要素和第一位的价值观。“敬业”是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要求公民爱岗敬业,克己奉公,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事业高度负责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集萃。“诚信”即诚实守信,强调诚恳待人、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这是个人的立身之本和必备的道德品格,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友善”包含善待亲友、他人、社会、自然等,它是个人道德的本源,亦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集中体现。和睦友好、善良待人,才能努力形成新型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就业观的内在逻辑

大学生就业观,就是大学生对于什么是就业,为什么要就业以及怎样就业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存在一些特点:风险竞争意识在不断的提升、职业的流动意识在不断的增强、自我肯定的意识比较浓厚。对于大学生来说,科学的合理的就业观是核心价值观指导其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具体体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流下,大学生在就业时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市场机制、文化多元、竞争自由,凡此种种,都需要强大的价值观来指导和引领。

201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765万人,比去年又增加了16万人,每年毕业季,不是毕业典礼这么简单和风光,更是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当代大学生除了呈现出新型特点之外,仍旧保持传统特色: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仍然是“香饽饽”,这些单位能为他们提供不错的福利待遇和稳定上升的发展空间,所谓热衷追求“铁饭碗、金饭碗”的热度依然不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优良风尚,既承接民族命脉,又连接时代精神,理应成为大学生就业观的文化根基。国情决定道路,在当代中国,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始终是一个鼓舞人心的价值理想,是能够凝聚共识的价值观、打上了国情烙印的价值观,也彰显了时代精神和当代诉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中国共产党人敢于和善于解放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广大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源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倡导,让社会公众在价值多元社会找到了核心价值观里的“个人定位”,为修炼个人道德操守指明了方向,对于大学生努力打造过硬本领,毕业后报效祖国、为人民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就业观

怎样在思想日趋多样的同时,让社会有更大共识?怎样在物质更加丰裕的同时,让精神世界更加丰富?怎样在西方敌对势力无孔不入的危机下,让民族脊梁更加直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核心价值观,是引领大学生就业观的有益探索。

重视和强化家庭教育是基础。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引导下一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就业观;不给孩子太大压力,指引他们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并且要以自身良好的品行修养为下一代作出榜样,奠定良好基础。学校教育是主阵地。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学校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当代大学生就业有机衔接起来,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砥砺品质,报效祖国。社会是对全体国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大课堂、训练场,人们价值观念的形成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青年价值观的形成也是在社会中完成的。“知行统一”是建设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的目标,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早日接触社会,增长才干,不滞后、不懈怠。

习近平寄语: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寻求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大学生在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做到理性定位、科学规划、积极应对。高校应该在就业理想、就业精神和就业观念上展开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要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一宏伟目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人才,让大学生认清客观世界,努力投身到国家建设需要的行业和领域,发挥个人才能,实现人生价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是对美好社会的精彩描述和人之向往,在高校毕业生日益庞大的境况下,就业形势日趋严重,想要在激烈的就业中脱引而出拔得头筹,需要高校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之时,要树立法治意识、秉公守法,不为诱惑所动,坚持原则,清正廉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精神诉求与大学生就业观的内涵和外延深刻联动,高校要鼓励大学生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勇于选择和走出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倡导学生要把社会需求和自身特质结合起来,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也提升自身价值,才有完整的人生,“干一行,爱一行”,在自己所在领域有所深造、有所建树。

作者:周楠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