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改善党群干群关系要抓住党员干部这个关键

颜蕾

江苏省涟水县委党校 江苏淮安 223400

[摘要]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党面临的新的历史课题,一定要抓住干部这个关键因素,强化党员干部的群众意识,规范权力的运行方式,完善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机制,为党的长期执政和社会和谐提供保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干群关系;干部;关键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作为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者,一直视人民群众为自己的力量源泉,旗帜鲜明地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最高利益,把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作为党的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做人民公仆。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执政面临着新的考验,党员干部在工作生活中存在着脱离群众的现象,我们的人民政权有失去民心的风险,这已引起党的高度重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率先垂范,转变作风,带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党员干部更要居安思危,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充分认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性,发扬优良传统,坚决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不断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用自己的模范行为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在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中,相对于手无寸权的广大人民,党员干部拥有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是“强者”,可以对群众百姓的生产生活施加多方面的影响,可以决定一些群众的贫富荣辱。大多数群众都深知与一些党员干部搞好关系的重要性,都清楚地知道不能轻易地去冒犯一些党员干部,如果得罪他们,吃亏的肯定是自己。所以,群众总会告诫自己“民不与官斗”。在一般情况下,群众肯定是会按党员干部的要求行事的,不愿轻易地与党员干部唱对台戏。也正因如此,才会有不少人千方百计去讨好巴结党员干部,甚至不惜给一些手中握有一定权力的党员干部去送礼、行贿。可见,有些地方党群干群关系不和谐、不密切的主要责任不在群众而在各级党员干部,是他们不能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不能为群众谋福利,办实事;是他们的言行伤害了群众的感情,让群众感到失望;是有些党员干部心中根本没有群众,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严重侵害群众合法权益,使群众忍无可忍。

从现实情况看,党群干群关系不和谐,主要有这三种类型表现:一是油水型。党群干群之间有距离,难融洽,既不对立,也不密切,力求各不相“扰”,党员干部想的做的与群众愿望不一致,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缺乏感召力和影响力。群众不愿与党员干部接触,政治参与热情不高,整天埋头干自己的事,认为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善生活、去寻求发展,不想从党员干部那里得到帮助,更不想从党员干部手中得到什么好处。这种类型的党群干群关系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当普遍。二是利益型。少部分人为了得到一些不正当的利益,整天围着党员干部转,与一些党员干部结党营私,称兄道弟,千方百计投一些党员干部所好,想方设法去拉拢腐蚀党员干部,甚至结成一个个利益共同体。这种党群干群关系看似“密切”,其实质是建立在不正当的利益基础之上的,是不牢固的,会随着权力和利益的消亡而逐渐淡漠,甚至会在政策和法律前分崩离析、反目成仇。这种类型的党群干群关系,污染社会风气,破坏党和政府形象,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直接影响整体党群干群关系的改善。三是水火型。党员干部和群众相互不信任、不理解,处于对立状态。这几年居高不下的信访案件和不断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就是这种类型的党群干群关系的集中反映,它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影响我们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是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的。

既然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主要责任者是各级党员干部,我们就应紧紧抓住矛盾的这个主要方面,不断探索党员干部教育和管理的方式方法,强化党员干部的群众意识,特别是要强化对党员干部手中权力的监督管理,保证权力运行在正确的轨道上,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保证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以此促进党群干群关系的改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要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有效机制。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不是简单的宣传和说教,需要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去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各级党员干部要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要大力完善和推行党员干部定期下访,联系群众的制度,增加党员干部与群众接触的机会,为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相互沟通,相互了解提供经常性渠道和条件,使党群干群关系在接触了解中更趋融洽、更趋密切。要根据各级党员干部的不同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确定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具体时间和方式要求,让党员干部在基层的实践中体会群众的困苦和艰辛,以此触及党员干部的良知和灵魂,增强党员干部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谋福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坚决克服有些党员干部下基层登点调研的一些形式主义做法,前呼后拥、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有的甚至借登点调研之名,到基层游山玩水、吃拿卡要,加重基层负担,影响基层正常工作,引起群众很大的反感,恶化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形象。要通过有效的制度形式,确保党员干部到基层沉得下,贴得近,真调研,得实情,不扰民,让基层群众直接感受到党员干部的好品质、好作风,领会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好措施。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要强化对党员干部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党群干群关系如何,是否和谐,根本的是看权力的运行和使用。群众对党员干部不信任,有意见,其根本原因都是群众对党员干部手中权力运行有意见,有看法。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恢复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与人民群众业已建立的鱼水般的情谊,必须对党员干部手中权力运行进行有效监督,保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一方面各级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念和权力观念。要从古今中外的历史演变和社会进程中,感受人民群众的伟大,感悟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在思想深处热爱人民,敬重群众。要清醒地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深知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人民既能赋予你权力,也能剥夺你手中的权力,一定要用手中的权力去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可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侵害群众利益。另一方面要保证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要规范权力运行程序,广泛实行公示制、听证制、信息发布制等,让公共权力运行公开透明。要调动群众的政治参与热情,不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克服现行政治体制中群众监督权力被虚化的弊端,让人民群众对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的工作有广泛深入的了解,从而把各级党员干部真正地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这样才可以避免权力的滥用和腐败,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理解,党群干群关系才有可能得到改善。

党员干部的选用要多听取群众的意见。现实中存在的干部小视群众,无视群众利益行为,主要原因是群众对党员干部的功过是非,升降去留没有发言权,决定权,只要上级认可,党员干部就会仕途坦荡,官运亨通。所以,许多党员干部只对上负责,千方百计迎合上级的爱好,满足上级需要,根本不顾基层的实际情况和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这几年,形象工程屡禁不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能从根本上得到遏制的主要原因也是如此。只要在党员干部政绩评定,升降去留等方面多听取群众意见,提高群众意见在党员干部选拔任用中的份量,各级党员干部就会真正去关心群众,爱护群众,一切以群众利益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会从根本上使党群干群关系得到改善,就会形成亲民爱民的文化氛围,社会和谐才能有坚实的基础。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