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廷礼 别如娥
摘要:目的:了解经济发达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现实状况,为改善高职学生资助政策的实施状况提供依据。方法:自编《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状况调查》,采取随机抽样法,以匿名形式填答。通过调查结果的整理分析,从个人身份信息、家庭背景、资助情况等多个维度对学生情况进行描述。结果:对当前S 校贫困生情况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估找出问题。结论: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提升该地区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整体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经济发达地区;问卷调查;贫困生;分析
经济发达地区,主要是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三项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地区。2009年全国2285万在校生,家庭经济困难人数达527万,占23.06%,特困生166.1万,占7.27%。①而经济发达地区由于良好的经济和人文环境,就业前景好,吸引大量的欠发达地区学生,导致之一地区贫困生人数更多,比例更高。随着我国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建立,资助金额逐年增长,资助方式越来越多,资助范围愈来愈广。但是也出现了诸如“假贫困”、“演讲定贫困”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结合该区域学生现状,对S校实施的贫困生状况进行调查和研究十分必要。
一、《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状况调查》调查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状况调查》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信息,涉及个人特征信息、家庭背景和经济困难原因;第二部分为问卷正文,涉及对资助政策的了解、教育支出、费用筹集、身心状况、学习情况、资助探索等。本次调查在自编问卷的基础上,以2012级、2013级贫困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统计方法选择具体被试。共计发放问卷200 份,收回问卷190 份,有效问卷185份。
二、S 校贫困生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1.性别
贫困生中女性占总数的97.8%,男生占总数2.2%。
2.生源地性质
贫困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占95.1%,城市只占4.9%,。
3.家庭月经济收入
1500 元以下的有135 人,占73%;1500-3000的有49人占26.5%;超过3000的有1人占0.5%。
4.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可多选)
按人次多少排序,依次是纯农户124人,疾病78人,父母下岗35,意外事故21人,单亲20人,孤儿1人。
5.贫困生认定、资助方面
在您对政府和学校的资助政策以及来自社会的资助途径问题上,了解的占50.3%,说不准的占28.6:%,不了解的占18.9%。您对本校的资助力度及措施满意程度,基本满意占63.2%,相对完善,很满意占28.1%,不满意占8.6%。在您认为S校贫困生认定过程是否公平合理问题上,认为公平合理的占61.1%,勉强接受的占35.7%,不合理的占3.2%。占36.8%的人认为有符合申请资助的条件却未能如愿获得资助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被告知原因的只有21人,占30.9%,没被告知原因的有96人,占69.1%。有85.9%的贫困生参加过勤工助学或校外兼职,14.1%的学生未参加过。
如果有人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弄虚作假,71.1%的人选择取消其贫困生资格,38.6%的人认为应取消其享受的所有资助,9.6%的人选择给予纪律处分,4.8%的人选择批评教育等其他方式予以处理。对所在班级贫困生认定评议小组成员的看法,有39.8%的贫困生认为他们在履行职责方面尽职尽责,36.1%的人认为做的一般,仅2.4%的人认为他们并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但是有21.7%的人不知道这个组织的存在、不知道认定评议小组成员是谁。
对于当前的各种资助措施,有27.8%的贫困生认为效果最好的资助方式是勤工助学,25.4%的人选择奖学金方式,23.6%的人选择助学金方式,其次为助学贷款(16.0%),最后为社会资助和其他方式。
对于“如果有项资助您现在获得后需要签订协议在以后同样的资助其他人,您会怎么做?“的提问,58.4%的学生接受,28.6%的学生非常乐意接受,需要考虑12.4%,有1人选择不接受,占0.5%。
6.教育费用筹集渠道按照金额高低排序为
父母资助、助学金、助学贷款、兄弟姐妹和亲友资助、奖学金、校外打工、困难补助、校内勤工助学、其他。
7.身心状况
46.1%的贫困生认为遇到的最大挫折为“就业竞争太激烈”占首位,29.1%的认为是“学习成绩不理想”,16.7%的认为是“经济困难”,4.8%的选择“不适应宿舍生活”,2.3%的选择“恋爱不成功”。59.0%的贫困生希望改变自己的“知识”,24.1%的最希望改变的是自己的“性格”,12.0%的希望改变自己的“财富”,3.6%的希望改变自己的“外貌”,1.2%的人希望改变自己的“出身”。61.4%的贫困生在与他人相处时感觉开心,感受一般的占33.7%,4.8%的人感到孤单或感觉自己是个多余的人。有3.6%的人认为自己没有一个知心朋友,41.0%的人只有1-2个,总体而言,拥有的知心朋友数目较非贫困生少。
当遇到经济拮据带来的烦恼时,首先选择的是“只向关系极为密切的1-2个人诉述”(36.6%),其次是选择“从不向任何人诉述”(32.9%),而“主动诉述自己的烦恼,以获得支持和理解”的人占15.9%,选择“如果别人主动询问,会说出来”的人占14.6%。
8.对资助方式和资助探索方面
在你认为下面较为合理的资助方式问题上:8.1%的人认为以直接经济资助为主,能够解决生活问题,10.3%的人选择有偿资助为主,能够照顾到困难生心理;81.6%的人选择经济资助和能力培养两者兼顾,能够提高个人发展能力。
“对于以下新的资助探索,您喜欢那种方式?”选择人次从高到底依次是:拓展勤工俭学渠道,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受助的机会;拓展资助方式,支持他们实践锻炼、提高综合能力;设立专项奖助学金,切实解决生活学习需要;创建学习交流平台,促进其相互学习和勉励;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为大家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定期举行感恩、诚信、励志报告,帮大家树立自信。
三、应对策略及建议
据统计,S 校贫困生占比非常高,达33.5%,针对S校贫困生现状和在贫困生资助过程中存在问题的,从贫困生认定、资助、学习、心理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建议。
1.严格执行贫困生认定制度,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贫困大学生认定作为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效益与效率。②对当前在S校实施的贫困生认定制度:申请摸底—调查小组评议公示—获得资助的流程中要严格执行。有少数人不知道所在班级贫困生认定评议小组的存在、不知道他们是谁。针对上述情况,建议:对贫困学生的申请及摸底调查到的资料应给予保密(仅对评议小组公开),同时为增强认定的公正性,一定要贯彻执行对贫困生认定评议小组成员的公示制度,这样评议小组的意见才更有公信力、更有说服力;贫困生认定时公示范围,公示时间等采取适当做法。而对认定中的弄虚作假行为,建议首先取消其贫困生资格,再视情况作进一步处理。
2.优化资助帮困措施,化解勤工助学供求矛盾
从调查来看,贫困生们对各种资助措施最认同的是勤工助学、助学金、奖学金。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走出困境,而有机会参加校内勤工助的连5%都不到,且每学期下来平均报酬两三百元,校内勤工助学的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如何更好地开拓勤工岗位、规范管理勤工行为无疑十分迫切。为此建议:一是开拓校内勤工助学岗位。二是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勤工助学管理。三是加大岗前教育、培训力度,鼓励学生多参与勤工助学活动。四是积极开发校外勤工岗位。
3.学习方面
S校贫困生具有较良好的高中教育经历,入校时的高考成绩较高,普遍超过本三分数线。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良,学习情况良好。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期望值较高,获得奖学金人次的比率较高,占43.8%。针对此种情况,可开展“学习之星”、“自强之星”等交流、评选活动,一方面引导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另一方面可增强贫困生的信心。
4.生活方面
S校贫困生绝大多数为来自苏北农村的女生,家庭情况基本是多子女、纯农户,收入来源少,且有11%的为单亲,绝对贫困的家庭占多数。43.8%的学生每月生活费支出只有500-600 元。这些学生节衣缩食,极力控制在衣、食、行、通讯、学习用品等方面的花费。针对此种情况,营养餐、伙食补贴、贫困生免费上机等补助政策仍需执行,在此基础上,可再开展如送冬衣、“爱心”超市等活动,为学生的身体健康、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保障。
5.心理方面
调查显示该校贫困生普遍存在一定的自卑、封闭,不太愿意与人交往等问题。朋友少、与人相处压力大,有经济困难时不愿向他人诉述,交往主动性弱,怯于参加人际交往活动,甚至有时找借口逃避集体活动。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很多是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师的疏导来解决的,加强高校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可以有效地解决部分贫困生的心理问题。③为此,所有的学生工作人员,包括辅导员、班主任、班干部等应该多主动关心这些同学,多给予支持、帮助,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贫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座谈、咨询、讲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多种途径,让他们充分认识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贫困而丧失了实现抱负的信心的信念。同时,多为这些同学创造与人交往机会,为他们拓宽交往面提供平台。
6.就业方面
大多数贫困生对就业“深感忧虑”,同时有希望将来能有较高的薪酬改变现状。他们中多数人能将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期望自己在校期间能获得更优异的成绩,为成功就业增添筹码。但是那些基础差,成绩平平、长相一般的贫困生们的就业压力更大,出现心理困惑的可能性更大。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采取专项措施,诸如班主任、辅导员、学校中层干部与就业困难学生结对,充分利用老师的社会资源,加大对这一群体中的这些人的重点帮扶。同时,在平时教育教学活动中,在肯定学生努力学习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多参与各项活动,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就业竞争力。
引文注释
①李艳艳.高校资助体系分析与改进研究[J].当代经济,2011(20):114-115.
②何倩.基于层次分析法对高校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21-23.
③李琳,李艳.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成因与对策分析.[J].职业时空,2010(6):87-88.
【基金项目】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编号:szwzy201304)
(作者单位: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