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张信群

贵州省正安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贵州省正安县 563400

【摘 要】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 年9 月-2014 年9 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 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 例,比较两组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情况。结果:治疗组的进出诊室时间、心电图时间、急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所用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指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有效剪短了患者急诊期间的抢救时间,提高了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在临床治疗中应引起重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优化;抢救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我国急诊科常见的疾病,它是指持续性缺血缺氧、冠状动脉急性等引起的心肌梗死。这种疾病的死亡率与伤残率逐年上涨,发病急速,会导致患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持续胸骨后疼痛难忍[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科治疗期间,应该适当省去就诊时间和发病余外的环节的时间,让患者早日康复是急诊科当前的主要任务。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 年9 月-2014 年9 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20 例,作为本组的研究对象。其中治疗组中男性患者25 例,女性患者35 例,患者年龄(48-63)岁,平均年龄(56.38±2.58)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0-210)min,平均(86.5±3.5)min;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7 例,女性33 例,患者年龄46-68 岁,平均年龄(54.15±1.96)岁,自发病至入院时间长20 ~ 150 min,平均(83.0±4.2)min。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针对对照组应该采取医疗常规的急诊护理,对治疗组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其进行抢救。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在医院人员接到呼救电话的时候,由院前直接抢救,派护士指导患者吸氧、抽血化验、静脉输液、卧床休息等急救护理流程,确诊以后开始进行手术前准备,同时医师与接诊护士两人送入导管室完成交接。

治疗组患者过程中:当急诊科接到呼救电话后,需要在5 分钟之内完成出诊,同时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家属交流病情情况,指导患者家属需要完成相关抢救工作,让患者在救护车来前身体与心理保持良好的状态,使患者减轻痛苦及自身心理压力。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时需要立即对患者进行输液与吸氧的救治流程,同时安慰患者,避免患者有不良的情绪,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情况也要密切的关注。在完成救治工作以后,对患者进行转运工作,搬运患者过程中,要轻柔迅速,让患者始终保持仰卧的姿势。上车以后对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和进行心电监护,在转运途中针对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给予关注,并进行相关的记录。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院内AMI 再发率及院内再PCI 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 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 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均数± 方差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 检验;对比以P<0.05 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的进出诊室时间、心电图时间、急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所用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指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研究表明,决定患者临床进展及长期预后的主要因素是护理干预,病人的血清病毒承载量对应着发性肝癌的发生率及肝硬化的发生率。按照常规的抗病毒治疗需要消耗更多的治疗时间。为了让患者按要求用药,需要护士在整个治疗期间向患者讲解基础的用药常识,它能有效提高治愈几率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前,绝大多数患者普遍缺乏抗病毒治疗知识,不了解用药前、中、后的注意事项及不够明白擅自停药的举动是十分危险的。通过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抗病毒治疗的认识,让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可有效控制,减少死亡率,增加治愈率,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加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是整个治疗的关键环节,可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各项功能正常恢复,降低致残或死亡的发生几率,提高预后质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倪瑜琳.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 继续医学教育,2014(08):30-31.

[2] 唐静.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 医药前沿,2014(04):350.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