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英汉礼貌原则对比及成因分析

陈晓菁 李路芸 寿银霜

(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0)

【摘 要】礼貌是各种文化所共有的社会现象,它制约着人们的言行、协调着人们的社会交际活动。中国和英语国家由于其文化背景,思维观念和价值取向的不同,导致人们所遵循的礼貌原则也相差甚远,本文从探讨中英文化中人们遵循不同的礼貌原则入手,详细分析了两种文化中的礼貌语言的语用差异及形成的原因。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英汉礼貌原则;文化;语用差异

【Abstract】Politeness is common social phenomenon which regulates people’s behaviors and coordinates their social activities. Due to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thinking patterns and value system, people i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abide by different polite rules. This article was started by discussing different politeness rules in different cultures, then analyzed in detail the practical polite languages which used in two cultures and also revealing the relevant causes.

【Key words】Politeness principles; Culture; Pragmatic Differences

作者简介:陈晓菁(1994—),女,浙江丽水人,英语专业本科生。

通讯作者:李路芸(1977—),女,安徽马鞍山人,英语语言学硕士,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讲师,从事英语语言学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

0 前言

礼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交际和跨文化交际成功的基本保证,特别是礼貌用语,广泛地应用于社会交往的方方面面,由于中国和英语文化所遵循的礼貌原则不同,其表现形式也不一样。为避免由于礼貌方式被误解而导致交际失败,及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人们应了解中英礼貌相关原则,表现形式及其产生的原因,并遵循相关礼貌原则。

1 英汉礼貌原则

所谓礼貌原则,指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应遵守的社会礼貌规范。由于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汉英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礼貌原则。

1.1 英语礼貌原则

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利奇于1983年在其《语用学原则》一书中,以格赖斯的“合作原则”为基础,提出了“礼貌原则”的概念。包括以下6点准则上:(1)策略准则: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2)慷慨准则: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尽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价。(3)赞扬准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批评,尽量增强对他人的赞扬。(4)谦虚准则:尽量缩小对自己的标榜,尽量夸大对自己的批评。(5)赞同原则:尽量缩小与他人的不同意见,尽量夸大与他人的相同意见。(6)同情原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尽量扩大对他人的同情。

1.2 汉语礼貌原则

我国学者顾曰国教授根据汉语有关礼貌的文化,总结了具有“中国特色”的5项礼貌原则:(1)贬己尊人准则:这是中国式礼貌准则的最大特点。当谈及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情时,需要“贬”,“谦”;谈到听者或是与听者有关的事物时,要“抬”,“尊”。(2)称呼准则:称呼语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中国的称呼准则是“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序”。(3)文雅准则:选用雅语,禁用秽语,避免直接提及使人不愉快或难堪的事物,如:死亡、性事、排泄、绝症、较低下的职业和犯法行为等。(4)言行准则:指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别人的益处;在言辞上,尽量夸大别人给自己的好处。5.求同准则:指交际的双方在诸多方面力求和谐一致,尽量满足对方愿望。当不得不批评别人或发表不同意见时,人们往往“先礼后兵”,这也就谈到“脸”和“面子”问题。

2 英汉礼貌原则的不同表现

从以上两种礼貌原则可以看出中西方人们对礼貌标准的取舍有一些差异。西方民族以形式为重,认为“礼貌”是“避免冲突”的策略,因此往往注重自身尊重他人,二者兼顾。汉民族把“礼貌”当作个人内在修养和道德情操的外在体现,因此往往侧重于以言辞体现品德,体现自我的恭敬(对他人)与谦卑(对自己),从而把“贬己”、“尊人”及“称呼准则”作为最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原则。二者礼貌原则的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涉及隐私

中国文化强调社会群体对个人的约束,强调集体的作用,人们不觉得有什么隐私。而西方人强调个人主义,个人利益至高无上,不希望自己的事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

2.1.1 涉及年龄的隐私

中国人,尤其是老年人,一般不太忌讳自己的年龄。“老”是智慧和经验的象征,对“老”多有赞誉之词,如“老当益壮”、“老而弥笃”等。通常人们见到年老的人都会问:“您老高寿啊?”而对方一般会笑着告诉你:“我今年九十了”等等。而英美人的年龄则属于忌讳公开谈论的范畴,谈“老”色变,因为在他们心中“老”就意味着青春已逝,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等于无用。

2.1.2 涉及金钱的隐私

中国人喜欢问的另一个问题是“你赚多少钱?”。但在西方,即使家庭成员之间也不大了解个人精确的工资数额。这并不是说他们家庭不和睦,而是意味着每个人的“隐私”和“独立”。但这并不是说外国人不谈及工资。他们在一定场合也是要谈论工资的。比如,年轻人在开始找工作时就会谈论不同工作的不同待遇。工作相同的人也会比较一下各自的收入,以便弄清自己是否受到公平的对待。即使这样,提问题时也要慎重一些,以便让人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是否披露他的收入。 2.2 恭维语和自谦语

中国人和英国人在恭维和自谦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在英语文化中,人们面对恭维和赞扬多采用的是一致准则:即很少加以否定,以免造成与恭维不一致、令人难堪的局面。所以,当有人夸奖你事情做得好时,你应该说:“Thank you!”而中国人一般习惯用“否认”或“自贬”的方式来应对恭维和赞美。比如会用“哪里,哪里”,“不敢当”,“过奖了”等等自谦语。例如中国人在写总结或工作报告结束时常会习惯地说几句自谦的话,如“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还有许多地方未做好,请指正”或者“本人学识能力有限,文中所谈,定有诸多不妥之处,还请多提宝贵意见”;否则,就会被认为“目中无人”、“夜郎自大”。而在英语中,人们选择的往往是中性的结束语,如“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attending.”或简单地说“Thank you!”

2.3 致谢语和道歉语

致谢语也是一种礼貌语言。当别人为自己花费了精力和时间,付出了一定的劳动,或者在物质或精神上提供了方便,往往要向对方表示感谢,这种感谢的话语就是致谢语。在道谢方面,说英语的人比说汉语的人使用“谢谢”要普遍得多。汉语致谢语的运用与英语有几个明显不同的方面:第一,夫妻或亲属之间不用说“谢谢”,否则会有关系疏远的感觉;第二,受到表扬或恭维时一般不说“谢谢”,以免给人不谦虚的感觉;第三,对理所当然的服务,一般不予致谢。而英语文化要求人们无论对于别人给予的何种帮助都要表示感谢,不管这样的帮助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不同文化在使用道歉语方面也有差异,英国人对道歉语的使用频率及范围都高于中国人。不论冒犯了什么人,英国人都会道歉,而且态度必须诚恳,即便对方是自己的孩子或下级,也会说“Sorry”或“I’m sorry to hear that!”而对中国人来说,“上尊下卑”的传统观念支配着人们在生活中的言行。上级或年长者冒犯了下级或晚辈时,他们无需道歉,这是“权威”的具体表现。

2.4 禁忌语与委婉语

“入乡随俗,入国问境”,对于跨文化交际的人们来说尤为重要。各民族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禁忌语和委婉语,它们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遵循礼貌原则的基础上共同约定俗成的产物,但是不同的文化渊源对其却有着不同的衡量标准。

2.4.1 禁忌语

常见的有数字禁忌语。不同的文化对于数字都有自己独特的信仰或禁忌。如中国人崇尚“好事成双”中的“双”,特别是数字中带“6”“8”的数字都被视为吉祥数字。而说英语的人则认为“6”不是个吉利数。因为三个连写的6在《圣经》里是个可怕的“野兽数”,是个魔鬼的代号。在西方,普遍忌讳的数字是“13”。宴会不能13人坐一桌,门牌楼号及各种编号都不会用“13”,12层楼之上就是14层,旅馆、医院都没有13号房,他们对“13”的忌讳据说与耶稣有关。另外还存在着关于性的禁忌语,英美人经常直接或是公开地谈及,并不避讳。而中国人关于这方面禁忌的词语特别多,就算是思想较为开放的年轻人,也不会在公开场合谈及。

2.4.2 委婉语

委婉语广泛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交谈中凡是涉及到说出来有可能令人感到难堪、不悦甚至反感的言语,人们通常都采取曲折、委婉、含蓄的说法来表达。比如人们在生活中最忌讳死亡,因此语言禁忌中关于死亡的委婉语大量存在。汉语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委婉语来指代“死亡”一事。一些词语如“去了”、“辞世”、“长眠”、“寿终”、“正寝”、“停止了呼吸”、“心脏停止了跳动”、“去见马克思了”、“享福去了”等等。英语中则用pass away(逝世),be no more(不在了),depart(去世),go to west(归西了),go to glory(升天了),be gone(走了)join?the?majority(会见老祖宗去了)代替死亡的直接说法。另外在传统中国文化中,我们常用“有了”、“有喜了”、“行动不便了”等委婉语来指代怀孕。而在英语中怀孕虽然是喜事,但也不太常说“pregnant”,而是说: She is in an interesting condition.She is expecting.等等。

3 造成英汉礼貌差异的原因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差异可能导致不同的民族在礼貌语言的使用和表达上形成自己的特点。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3.1 价值观的差异

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所形成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行为模式是不同的。譬如:在中国传统观念中,集体价值至上,人们比较喜欢中庸之道,凡事不喜欢先出头,不愿自己显得与众不同,因此有时在遇到不好回答或者没有把握的问题时会选择沉默或者回以微笑的方式来维持自己的形象,而西方的文化特点是个人价值至上,如果对别人的问题保持沉默或者回以微笑,会被认为是严重的失礼,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

3.2 思维方式的差异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比较直接,喜欢开门见山,直接表达中心思想。而中国人受传统思想的制约,讲话比较含蓄,喜欢点到为止。举个例子:“You have lost weight.”(你瘦了)这句话对英美人来说是礼貌用语,而对中国人来讲,并不尽然,反倒会让人感到不安,以为是自己精神不好、脸色不佳,是不是生病了等等。

3.3 伦理道德观念的差异

伦理道德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人崇尚、实践的是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文化,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因此人们在交谈中常会问起对方的生活状况,诸如:年龄、工作、收入、有无对象、是否结婚等等,以显示两人之间关系的亲密,表达自己的关心之情,但是这在西方是不能接受的,会被认为是对别人隐私的窥探,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同样在西方社会,等级和身份观念比较淡薄,人与人交往比较随意。在平时生活中,无论辈分,一律以“你好”(hello)表示问候,晚辈对长辈也可以直呼其名,像朋友一样随意,但是这在中国人看来是没礼貌,比较唐突的行为等等。

4 小结

礼貌属于文化的范畴,礼貌在中西方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形式,实现方式及判断标准均有较大差异,礼貌的语言形式及语用功能和其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礼貌原则受到特定文化的制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时,一定要了解文化的差异性,以避免语用失误、交际中断或失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7.

[2]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4.

[3]韩丽军.从英汉礼貌的语用对比看中西文化差异[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9(9).

[4]张乐慧.中西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9).

[5]李琼,董洪杰.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

[6]刘艳芝.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

[7]王毅敏.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9).

[8]丁金珠.探析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及其成因[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2).

[责任编辑:曹明明]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