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得郓 杨碧莹 姚夫义
(陕西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 陕西 西安 710100)
摘 要:北巴颜喀拉金锑成矿带中发现,大型金矿床-大场金矿,区内相继发现了多个具有相似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的金矿床。近年来, 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该矿床储量不断增加,显示了该区具有良好的寻找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的潜力。通过在龙然加日苟地区的地质找矿工作,并结合区域成矿背景、地质特征,通过1/5万、1/1万地球化学测量综合分析认为工区具有寻找大场式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的前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金矿;龙然加日苟;构造蚀变岩;地球化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0.043
*基金项目:青海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青海省曲麻莱县龙然加日苟地区金多金属矿预查”(项目编号:2013-160)
收稿日期:2015-03-20
0 引言
东昆仑造山带蕴藏着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素有“金腰带”之称,是我国主要的成矿带之一。其中北巴颜喀拉构造带近年来通过进一步的工作发现了大场、东乘公玛、东大滩、加给龙洼等多个有远景的造山型锑金矿产地,成为青海省著名的北巴颜喀拉金锑成矿带。笔者在大场金矿东部龙然加日苟地区从事金多金属矿预查工作,在原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圈定的HS139、HS141号两个综合异常的基础上,通过1/1万化探扫面工作,圈定了7个Au综合异常,并通过后期工程揭露初步圈定了4条矿(化)体。通过对工作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工作区为寻找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有利地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1 工作区地质背景
工作区出露的地层为中二叠统马尔争组(P2m)和三叠系昌马河组(T1-2c)。马尔争组主要由两个岩性段组成,上段岩性为浅灰-灰白色硅质灰岩及少量灰岩,偶夹褐红色砂岩,下段岩性为灰绿色绢云阳起片岩、绿帘阳起片岩。两个岩性段之间为整合接触,地层呈块状分布,走向北西西向,总体上以北西西-近东西向为主。三叠系昌马河组(T1-2c)主要由两个岩性段组成,上段岩性为灰色板岩,偶夹浅灰色砂质板岩薄层。下段岩性为浅灰色、灰绿色长石砂岩夹粉砂岩。通过地质填图在工作区共发现12条断裂构造,主要为北西向及北东向断裂,其次为近南北向断裂。北西向断裂两侧岩层变形强烈,揉皱发育,岩石破碎,局部见硅化、绢云母化及千枚岩化,是引起区内金矿化异常的主要断裂构造。北东向断裂属于昌马河组(T1-2c)岩性段内部断层,两侧岩层揉皱变形强烈,片理化发育。近南北向断裂为平移断裂,规模较小,此断裂将马尔争组切割成断块。工作区内出露的脉岩仅见到石英脉,呈乳白色,偶见褐红色,较破碎,地表散布大量石英碎块,裂隙发育,沿裂隙见有土状光泽弱褐铁矿化、薄膜状弱孔雀石化发育,石英碎块中偶见立方体状黄铁矿颗粒,粒径2~8 mm。
2 工作区化学特征
2.1 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
工区共圈定了4个1∶5万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包括HS136丙龙然加日苟Ni-Cr-Mo-Co、HS139乙3,泽多卓Au-Cu-Fe-Ni(Sb、Co、As)、HS140乙3,泽多卓肉Mo-Cu-Ni-Sb(Fe、Co)综合异常和HS141,丙康浅Au-Ni-Mo。各元素套合较好,异常分布范围广,强度较高。其中HS141丙综合异常金元素最高值为35×10-9,异常浓集中心明显,异常分带性较好。从地球化学综合异常来看该区金-多金属元素成矿性较好(见图1)。
主要对工作区HS139乙3 Au、HS141丙Au异常进行查证,二者地球化学特征如下。
2.1.1 HS139乙3 Au(Cu、Ni、Sb、As)
异常近北西向展布,主元素Au异常下限为5×10-9,平均值8.5×10-9,峰值为14.3×10-9,Au、Cu、Fe2O3、Ni、Sb、Co、As元素套合均较好,Au元素异常面积最大,约3 km2,Au元素具中、外带,异常区地表出露地层为三叠纪巴颜喀拉山群地层,北侧出露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呈岩株状产出。该水系沉积物异常与1∶5万磁异常C60-2位置重合,推测异常形成与岩体接触带和地层岩性有关。
2.1.2 HS141丙Au(Ni、Mo)
异常近南北向展布,主元素Au异常下限为5×10-9,平均值8.5×10-9,峰值为35×10-9,内中外带齐全,Au、Ni元素套合均较好,异常面积约5km2。异常内出露地层为三叠系昌马河组(T1-2c),岩性以灰色为主,次为灰绿色、褐色粗—细粒杂砂质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夹粉砂岩、板岩及少量灰岩,偶见凝灰质砂岩,下部局部出现砾岩。三叠系地层为该区金多金属矿的主要赋存层位,该层最具成矿潜力的金矿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和韧性剪切带型。
2.2 1/1万土壤测量异常特征
在1∶1万土壤测量工作的基础上,圈定了7个Au综合异常。现对成矿条件较好的Hy-3乙3 Au(Mo-As-Sb-Cu-Pb)、Hy-6乙3 Au(Sb-As-Mo-Cu)、Hy-7丙Au (As-Mo-Sb)异常特征描述如下。
2.2.1 Hy-3乙3 Au(Mo-As-Sb-Cu-Pb)
该异常位于测区中北部偏东。异常区岩性为昌马河组下段(T1-2c1)浅灰色、灰绿色长石砂岩夹粉砂岩,异常浓集中心主要在整个异常的北部。该异常呈近东西向带状展布,与地层及构造走向基本一致,东西长约1km,南北宽约0.21 km,面积约0.21km2。异常以Au、Mo、As、Sb为主,元素组合为Au、Mo、As、Sb、Cu、Pb、Sn、Zn,其中Au、Mo异常规模大,峰值高,分别为212×10-9、11.5×10-6,浓集中心明显,空间套合好,均具有三级浓度分带;As、Sb异常规模相对较小,峰值较低,浓集中心明显,具二级浓度分带;Cu、Pb异常规模较小,局部地段有Sn、Zn异常显示。
综上所述,该异常具有很好的金找矿前景,建议针对此异常进行工程揭露,在工程揭露时应向北、向东延伸,最大限度控制异常范围,以期在金矿的找矿上能有所突破。
2.2.2 Hy-6乙3 Au(Sb-As-Mo-Cu)
该异常位于测区中南部。异常区岩性主要为马尔争组上段(P2m2)褐红色砂岩,北部出露少量昌马河组下段(T1-2c1)浅灰色长石砂岩,异常浓集中心主要位于南部褐红色砂岩中。该异常位于马尔争组(P2m)和昌马河组(T1-2c)的岩性接触带,该异常的形成与此关系密切,区内近北西向的断裂构造也与该异常的形成密不可分。
该异常呈北西向不规则条带状分布,长轴方向两侧均未圈闭,与区内断裂构造走向基本一致。异常长约1 km,南北宽约0.21km,面积约0.21km2。异常以Au、Sb为主,元素组合为Au、Sb、As、Mo、Cu、Sn、Zn,其中Au、Sb异常规模大,峰值高,分别为101×10-9、10.4×10-6,浓集中心明显,具有三级浓度分带,与As、Sb空间套合好,As、Mo异常规模较小,峰值较高,浓集中心明显,有二级浓度分带;Cu异常规模小,局部地段有Sn、Zn异常显示。
综上所述,该异常具有很好的韧性剪切带型金成矿前景,建议对该异常进行大比例尺的地质工作。进一步进行工程揭露,在工程揭露时综合考虑Hy-7异常的规模、形态、强度等因素,以期在金矿的找矿上能有所突破(见图2)。
2.2.3 Hy-7丙Au(As-Mo-Sb)
该异常位于测区中南部。异常区岩性主要为马尔争组上段(P2m2)褐红色砂岩,异常浓集中心位于整个异常的西北部。该异常位于区内近北西向的断裂构造附近,其形成与韧性剪切带关系密切。
该异常呈北西向呈不规则条带状分布,东南侧未圈闭,与区内断裂构造走向基本一致。异常长约1km,南北宽约0.21 km,面积约0.21 km2。与Hy-6异常临近,且走向一致。该异常以Au、Sb为主,异常元素组合为Au、As、Mo、Sb、Zn,其中Au异常规模大,峰值高,为187×10-9,浓集中心明显,具有三级浓度分带;As、Mo、Sb异常规模较大,峰值较高,套合性好,浓集中心明显;局部地段有Sn、Zn异常显示。
综上所述,该异常具有很好的韧性剪切带型金成矿前景,建议针对此异常进行大比例尺的地质工作,加强构造方面的认识和了解。进一步进行工程揭露,在工程揭露时,配合Hy-6异常工程布置,以期在金矿的找矿上能有所突破。
3 找矿前景分析
该区通过2013、2014年度工作,结合地质特征、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特征,并对比附近大场金矿特征可以得出:
(1)工作区与大场大型金矿均处于北巴颜喀拉山金锑成矿带上。均开展了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出金异常,然后在异常浓集中心进行1∶1万土壤测量圈定金异常,最后通过工程圈定矿化体。
(2)该区与大场金矿都位于区域性深大断裂甘德-玛多断裂附近,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要素基本一致。工区受主断裂影响,次级构造极其发育,大多与主断裂平行呈NWW、NW向,成为重要的控矿构造。
(3)槽探工程揭露发现4条金矿(化)体,局部金品位达到1.02 g/t,均产出于破碎蚀变带,蚀变带长100~300 m不等,宽3~15 m,最宽达到30 m,走向NWW、NW向。蚀变破碎带成分主要以破碎的炭质板岩、粉砂质板岩、长石砂岩为主,局部夹杂较多的石英细脉、团块,构造泥,蚀变有硅化、绢云母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等,矿化主要是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等。
综上分析认为,工区大地构造环境、含矿建造与地层、控矿构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与大场金矿相似,有可能形成大场式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找矿前景良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赵俊伟,孙丰月,李世金,等.青海大场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J].矿床地质,2009(6)
2 赵财胜,赵俊伟,孙丰月,等.青海北巴颜喀拉山地区浊积岩中金(锑)矿成矿地质特征——以大场-加给陇洼一带为例[J].黄金地质,2007(9)
3 安国英.青海省东昆仑地区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金矿靶区筛选与评价[J].物探与化探,2013(4)
4 童海奎,常鑫,王权锋,等.青海省曲麻莱县龙木地区金矿成矿特征及靶区优选[J].有色金属工程,2014(5)
5 郭桂兰.曲麻莱扎家同那矿区金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潜力预测[J].青海大学学报,2012(8)
6 党兴彦,范桂忠,李智明,等.东昆仑成矿带典型矿床分析[J].西北地质,2006(2)
(责任编辑 要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