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志 丹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2)
摘 要:灌输教育的提出及其它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发展,说明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明确高校思想政治实施灌输教育的基本要求,不断改进灌输教育的方式方法,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教育
中图分类号:G7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1.031
1 灌输教育的由来与发展
灌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最早是由列宁提出来的。1894年,列宁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一书中系统批判了民粹派的理论观点和政治纲领,明确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化,灌输到工人中去,并帮助工人领会它”的主张。1900年,他在《火星报》创刊号的社论中进一步指出:“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性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组织一个和自发工人运动有紧密联系的革命政党”。在随后的论述中,列宁对灌输的原因、灌输的原则、灌输的实现等进行了科学、完整的阐述。灌输教育作为无产阶级世界观教育的一种方法论得以确立。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十分重视“灌输教育”,不断推进灌输教育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使灌输理论获得了新的发展。
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在不同的著作中对灌输教育的地位、运用、实际操作、应用对象进行了论述。如1929年,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上提出了著名的“十大教授法”,提出“灌输”要切合对象实际,要循序渐进。又如在1938年的《论持久战》中,毛泽东不仅提出要结合实际,还提出要坚持持续灌输,指出“不是一次动员就够了,抗日战争的政治动员是经常的”。这些论述,极大地发展了灌输理论。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灌输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针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邓小平又多次强调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而且认为灌输马克思主义,不能停留在既有理论成果上,而要不断结合本国实际发展马克思主义。江泽民对灌输教育的对象和内容作出了明确表述:“一定要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注到并真正深入全体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的头脑之中,成为他们自觉的思想要求和行为规范。“胡锦涛把理论学习作为灌输教育的重要途径,明确指出青年学生是“灌输”的重点对象。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灌输教育的基本要求
灌输教育并非“填鸭式”的灌注,而是一个讲求艺术、注重实效的教育过程。针对高校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实施灌输教育,必须把握他们的特点,明确灌输教育的一些基本要求。
(1)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实施灌输教育应以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道德教育为基础。
(2)把握思想品德素质的生成机理。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包括两个转化:一是将社会所要求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内化为思想道德意识;二是将形成的思想道德意识外化为相应的行为和行为习惯。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内化”、“外化”,以及两者之间的转化。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和促成形成符合社会所要求的思想道德意识,使养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行为;又要充分尊重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理解、平等、共享、交流的基础上实现教育目标。
(3)遵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规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如下规律:第一,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发展之间保持适度张力的规律。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提出的教育要求应适当超越高校学生目前已有的思想道德基础,并有提升的可能,同时又不能高到经过努力也难以达到的高度。第二,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规律。任何一个完满的教育过程都是教育者的“教”与受教育者的”自教”协同作用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的主动性。第三,协调与控制各种影响因素使之同向发挥作用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既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外部环境作用与反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这就要求教育者不仅要积极主动施加教育影响,而且要对外部环境因素加以分析,使它们同向发挥作用,形成促进高校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的强大合力。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灌输教育的具体措施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灌输教育,目的在于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其自由全面发展,要完成这一教育任务,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正确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者是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影响的个人或集体。简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者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因此,作为灌输教育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如何正确发挥其主导作用,则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成败得失。教育者要精通业务工作,善于利用“灌输”艺术,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要具备过硬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和心理素质,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带动受教育者。只有教育者坚持主体性,发挥先进性,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成为教育对象心中的楷模,“灌输”教育才更具有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号召力,才能促使灌输教育目的的实现。
(2)调动教育客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灌输”教育过程中,并不存在绝对的教育客体,如果将教育客体僵化,只会打击教育对象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只会对教育目的起着消极作用。如果教育者在“灌输”过程中采取“硬灌”、“强灌”,或是空洞的说教,夸夸其谈,只会使受教育者对灌输教育产生抵触情绪,更别说要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了。充分发挥和调动教育客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通过与教育者的互动作用,自主地选择接受教育者所施加的影响,从而使灌输教育收到较好的实效。
(3)促进教育环境的优化。所谓优化灌输教育的环境,是指充分利用环境中积极因素并将环境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使环境成为灌输教育的自觉手段。“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者要强化主动创造的意识,注意避免被动创造的消极影响,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造过程的正确方向”。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只有环境得到了优化,才能更好地达到灌输教育的目的。
(4)充分发挥网络等媒介的教育作用。“灌输”教育必须凭借一定的手段即教育介体才能进行,要提高理论灌输的实效,就必须充分发挥教育介体的作用。由于现代科学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可以便捷及时地共享信息和资源,网络等媒介作为灌输教育介体在对青年学生实施灌输教育中越来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一些文化学者所说,“它携带着自己特有的价值和意义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每一个场所、角落,并以非常的力量支配着人类的行为和观念。它无所不在,无所不为,万象纷呈,构成人间光怪陆离的迷人景象”。这种新的传播媒介,一方面给世界各国人们提供了直接接触外来文化的机会,有助于不同文化的沟通交流。另一方面,在一个多极的世界里,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也通过网上进行较量。西方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将对我国特别是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理想信念,民族认同感等造成侵蚀,使我们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江泽民同志曾强调:“互联网的使用使信息达到的范围、传播的速度与效果都有显著的增长和提高。世界各国争相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和改进对外传播手段。我们必须适应这一趋势,加强信息传播手段的更新和改造,积极掌握和运用现代化传播手段”。因此,我国高校也要充分认识网络等媒介所具有的优势,积极运用这些高科技成果为实施灌输教育服务。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2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陈成文,姜正国.思想政治教育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梁 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