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摘  要】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目标要求,提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养成体系。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应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人才培养  培养体系  高等教育  应用型  本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1-0140-02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出现的新型高等学校,其主要任务是为企业或基层培养一线的生产、管理和经营人才。一些新建本科院校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及社会需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有相当一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不能从自身特点出发,仍沿用学术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这些体系不能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特点,不能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本文在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和分析应用型本科人才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 应用型人才的特征 
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应用型人才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层次性 
高等学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从高到低可分为四个层次:专业博士、专业硕士、本科、专科,分别对应技术研发创新、技术研究与设计、技术开发与应用、技术操作等工作职能。 
2.专业性 
应用型人才既有别于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又有别于传统本科院校培养的学术型人才。其培养目标定位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基础理论教育和充分的职业训练,培养运用科学知识与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具有在某一领域独立从事职业活动能力,成为高素质(或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如现场工程师、技术师、执业医师、中小学教师等。 
3.应用性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具有鲜明的特点,理论基础比较扎实,专业知识面较广,突出表现在工作方面上手快、实践能力强、应用能力强。 
4.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能力标准 
“重实践、重应用、重一线”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能力上:(1)工程实践能力强,擅长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2)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强;(3)实践创新能力强。 
二 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要求做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既相对独立又融会贯通的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养成体系。 
1.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 
现阶段我国的本科高等教育,实际上是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导的通才教育,要求学生具备比较宽厚而系统的理论功底。而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则要求学生理论基础扎实,既能满足应用研究、技术研发和操作的需要,又能满足专业应用理论学习的需要。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习对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是必需的,但与学术型本科高等学校的要求又是不同的。它要求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知识更具有针对性和应用性,能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型本科人才在知识结构上具有“知识面较宽,应用性较强”的特点,理论教学的设计应以“必需和适用”为度,强调知识和方法如何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把应用性放在重要位置,注意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结合,注意基本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课程设置时,要充分考虑知识结构和实际应用的统一,处理好课程体系的相对稳定性与岗位需求多变性的关系; 
不断地把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及时补充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不仅掌握比较系统、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也能了解不断发展的先进科学技术,从而培养适应能力强、应用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2.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具有专业自身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 
不同的专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研究不同专业的学生所需要具备的能力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这些能力的培养途径,应用能力的培养还必须借助社会资源,利用社会力量。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应把握各专业实践教学不同环节(如实验、实习、实训等)的目的,根据学校自身的教学资源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组织有特色的教学形式,并且要注意利用校外教学资源,切实抓好产学研合作教育。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注意实践教学内容的实用化、一体化和特色化。(1)实践教学实用化。围绕社会、企业对应用型人才能力的要求,整合实践教学体系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如适当减少验证性和重复性实验,增加应用性实验和实训的比例等,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强化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2)实践教学内容一体化。一是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要有一致性,做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统一。二是将学生大学期间的实践教学内容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来考虑,大学一、二年级: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重点培养基本能力;三年级:应用技能训练,重点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四年级:岗位实训,重点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岗位实践能力。(3)实践教学特色化。质量强校,特色兴校。特色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是专业发展的根本。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和行业经济的发展需要,根据学校各专业特点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好校内外各种教学资源,打好校企合作牌,构建具有学校和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优势和专业的办学特色。3.素质养成体系的构建 
“素质除与生俱来的一系列解剖生理特点外,还应当包括其后天习得的一系列品质。”“素质教育的素质应是以人的禀赋为基础,在环境的作用下高度内化的心理品质,并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外化为个体的行为表现。”由此可以看出,素质的养成除了个体先天的因素外,教育培养与环境是素质养成的主要要素。根据职业教育理论,职业素质是从业人员履行某类职业岗位职责所需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心理品质等要素。具体地说,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应具有的职业素质主要是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整合的结果,而职业道德和心理品质对于能力的形成与发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心理品质等构成职业素质的基本要素。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培养基层一线人员为己任,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因此,在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时,除了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之外,还要构建素质养成体系,这样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全面性。 
大学生素质养成体系应围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来构建。该体系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养成体系、文化素质养成体系、专业素质养成体系和身心素质养成体系等。应将规范化的素质要求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注重人文教育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作用,注重科学精神的启蒙对成人、成才、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显然,大学生素质养成体系对应的课程平台除了通识教育课程平台、专业教育课程平台和职业教育课程平台外,还需要素质能力拓展课程平台。我院开设的素质能力拓展课程主要有职业技能训练和创新创业训练。素质能力拓展课程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第二课堂活动,它带有一定的强制意义,但课程的具体内容因人而异,这样也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此外,素质能力拓展以学分形式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只有取得相应的素质能力拓展学分才能顺利毕业,保证素质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总之,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养成体系三大教学体系的整体构建,不仅是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发展的必然之路。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人才培养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郑细鸣、汤凤莲.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思考[J].武夷学院学报,2013(3):70~73 
[2]钱国英、王刚、徐立清.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5(9):55~56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代写教育教学论文和论文代写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3]孙泽平、漆新贵、何万国.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践与探索——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例[J].重庆高教研究,2013(1):55~58 
[4]朱永江.新建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5]李伟、钟昆明.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57~159 
[6]吴春红.针对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措施的思考[J].科技视界,2012(26):117~118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