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学分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武汉S大学为例

万 杭1 郭 鹏2 杨 兵1

(1 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1

2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湖北 武汉 430077)

摘 要:自国内高校开始推行学分制以来,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在武汉的高校中,学分制教育走得较前。S大学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继续进行探索,为学年学分制向完全学分制、按学分制收费的新模式做了积极的准备。但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学分制在学生中普及度不高、选课资源不足、学生选课盲目等问题,需要各个部门在工作中共同探索和研究解决方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学分制;选课制;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2.024

收稿日期:2014-11-27

学分制赋予了学生在一定框架下自由选择课程的权力,使学生能够自主规划整个学业过程,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认知和发现自己的兴趣、能力、特长所在,更加科学、理性、高效地完成学业,为完善个人独特的学科知识结构提供了条件;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使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能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

1 教学管理人员在学分制实施的具体环节及工作中的经验

通过2013年4月对S大学400余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所统计的数据可反映出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1.1 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在学生中普及性不高

调查问卷其中2题是为了了解学生对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知晓程度。对于本专业培养方案及开设课程计划的情况,只有8.71%的学生很清楚,有将近60%的学生只是听说过或是完全不清楚;对于本专业学分分布情况和毕业所需修得总学分的情况,也只有9.95%的学生很清楚,有超过50%的学生仅仅听说过或是完全不清楚。这说明学分制在学生中的普及度很低,对于对学业完成有着指导性意义的培养方案学生也了解甚少,这不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业进行合理规划(见表1)。

在对毕业班年级进行学分清查时,也经常出现学生不清楚自己应修学分总数和各个课程类别的学分要求的情况。学分制允许学生跨年级、跨专业选修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必修课);与所属专业教学计划要求相同且同类的课程可跨专业选修;跨专业选读与所属专业教学计划要求不同、或不同类别的课程,只计入公选课学分。这些学分制管理制度下的规则学生都不是非常清楚。

1.2 选课资源不足,自由选课并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

选课制是学分制的精髓,课程库又是选课制的基础。学分制之所以能够得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高等院校的推崇,最重要原因是学分制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利于学生优化知识结构,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如果只采用学分计算学习量,而没有完善的选课制度去体现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就不是真正意义的学分制。

由于现在S大学仍然存在选修课实际是“必选课”的情况。因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现阶段还无法保证所有的选修课都能开出供学生选课,问卷中对于了解学生选课情况的调查显示,有39.75%的学生表示均是必选课程,无选择余地(见表2)。

对于了解学生对同一门课程选择老师看法,有48.39%的学生非常希望选课时有老师可以供选择(见表3)。

但导致选课资源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师资的不足。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整齐、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很快,高校在持续扩招的同时对教师队伍的扩大和素质的提高未能跟上步伐,教师队伍规模无法满足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多方面共同的需要。虽然教育部核定的师生比为1∶17,但客观事实是师生比远远高于此数字。为了应付大量本科生的教学任务,学生能够自由使用的教学资源越来越少。由于教师缺乏、教学资源紧张,许多课程都只能采取大班授课,例如S大学公共数学课,作为及其重要的一门基础必修课,都是130人左右的教学班,课堂过大,对教学效果有一定影响,师生交流的机会也非常少。

1.3 学生对课程设置不了解,选课指导性不够,学生选课盲目弊处多

由于学生自主能力不够强,选课时缺乏理性思考,大多抱有从众心理,选课容易出现避难就易和凑学分的现象。现在S大学选课空间较大的是全校通识选修课程,类似影视欣赏等课程通常都是选课人数爆满的状态。如果只选一些容易拿学分的课程,盲目选课,将不利于学业的合理规划。

2 发展和完善我国高校的学分制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发展和完善我国高校的学分制,笔者认为应从几个方面着手:

2.1 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学分制理念

S大学应使广大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明确推行学分制的目的、意义和学分制的操作方式与要求等,了解高校推行学分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为学分制的顺利推行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大学生由高中进入大学,对高校的培养模式并不了解,所以学校应及时对他们进行学分制的宣传,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去学习,树立“自主成才”的理念。增强学生对学分制的认识和对学分制内涵的理解,激发学生自主规划学业的意识,通过学分制弹性学制和选课制,更好的规划自己的学业。

学校可以在选课系统中提供详细的《选课指南》,指南中除了明确该专业的必修课程和总学分外,还应该对任课教师的基本情况、各课程的选修资格、教学内容、对学生要求、考核方法、参考书籍等都作简单明了的介绍。

2.2 强调课程建设,强化科学研究

学校实施学分制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有充沛的课程可选择,因此要强调课程建设,强化科学研究,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开发尽可能多的吸引学生的高质量课程。制定科学灵活的培养计划,优化课程体系。

2.3 引导学生正确选课

选课之前由专业老师加强引导。目前在S大学推行导师制尚有条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S大学的班主任制度,与学工部门合作,建设班主任队伍,把优秀的年轻专职老师发展到这个队伍中来,帮助学生在专业方向的选择,加强对选课的引导。

S大学新生入学就有职业生涯规划课,而学业生涯规划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有57.21%的学生认为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包含学分制相关内容可以对自己的专业总体有所了解,能够对学业提前做好规划,有31.34%是学生认为非常必要,不了解就很被动,不能宏观地对学业有所把握,不利于自我各方面能力培养的规划(见表4)。

在新生的入学教育中,各院系应将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模块(方向)划分结构图、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之间的关系、课程先后修关系介绍给学生;在此基础上,大致介绍专业老师的学科背景、研究方向。开设相关讲座,新生入学时充分介绍学分制,让学生有概念,从入学就开始规划课程,而非每阶段盲目选择。

3 结语

学分制注重学习者的主动性和个性差异,有利于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学分制的实施涉及到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的改革,学分制下的选课工作还处于实践探索阶段,教学单位和教学管理部门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和研究,逐步建立起符合完全学分制培养目的、适应学校和专业具体情况、行之有效的选课管理新机制与方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周清明.中国高校学分制研究:弹性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 蔡先金.大学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3 董晓炜.论高校教学管理中运用学分制的可行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5)

4 李进,谢红斌.论高校学分制教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6)

(责任编辑 要 毅)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