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玉1 王 君2
(1武汉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研究所 湖北 武汉 430024 2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23)
摘 要:从情报的供求关系以及情报需求主客观性的角度,对建国以来我国情报工作范式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现代社会,以合意差定律为基础,以客观情报需求为导向的新的情报工作范式,并提出了新范式下对情报机构和情报人员的新要求。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情报工作;范式;合意差
中图分类号:TP311.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2.005
收稿日期:2014-10-28
情报工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军事谍报领域走下“神坛”,在我国也走过了60多年的风雨历程。60多年来,无数情报工作者和情报研究者在情报学这块土地上默默耕耘着,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聪明才智,取得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作为一门年轻的独立学科,情报学可能是目前受争议最多的学科之一,从情报的概念,到情报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对象以及情报学的学科定位,至今还在争论不休。情报学的这一状况,一方面体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精神,进一步推进情报学及相关理论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也给情报工作者和情报研究者平添了几分忧虑。情报到底为何物?情报学该走向何方?情报工作该如何开展?
近年来,情报学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信息检索,网络、数据与数据库等领域,而对情报研究以及情报工作的方法研究很少。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情报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技术上的创新和巩固可以解决情报工作中的许多难题,对信息技术的研究也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信息技术始终是要为情报工作服务的,即实现情报工作的便利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笔者认为,在对情报工作范式尚未作充分的研究,得出明确的定论之前,而过多的研究信息技术,这无异于在尚不清楚要去哪里,就在过多的讨论是坐火车,还是乘飞机或者其他交通工具。因此,笔者认为当前对情报工作的范式研究对情报工作更具指导意义。
1 情报工作的范式
“范式”这一概念是由托马斯·库恩(Thomas·Kuhn)在其经典之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来的。根据库恩的观点,所谓范式就是指一个成熟的科学共同体成员在某段时间内所接纳的研究方法、问题领域和解题标准的一个共同的准则。由此可见,范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一定社会环境和条件下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那么情报工作的范式是什么呢?它又经历了哪些变迁呢?笔者认为,在情报学中主要存在两种范式:①情报科学的范式,它主要指某一情报科学共同体在一定时期内共同开展情报科学理论研究活动的一个基础,是情报科学研究中,某些被公认的情报科学理论,包括情报科学的定义、方法以及内容的准则;②情报工作范式。它主要指情报工作共同体在一定时期内关于如何开展情报工作,为谁开展情报工作以及开展一个什么样的情报工作等相关理论和准则,情报工作范式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情报学在我国6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对情报科学范式研究很多,也产生了许多研究成果。如机构范式、情报运动范式、解释学范式、技术主导范式、认知范式、知识主导范式等。而情报工作范式,从情报的供求关系以及情报需求的主客观性来看,可以把它概括为三种,即情报供给范式、主观情报需求范式和客观情报需求范式。
1.1 情报供给范式
情报供给范式主要从建国到文革结束。这一时期是我国情报事业的初创时期,也是经历磨难的时期。按照它的成长阶段,这段时期又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国初期,我国情报事业的基础是一穷二白,情报工作的开展主要也就是一些翻译人员从国外翻译一些情报学相关的文献和资料,作为情报需求方的社会对情报的需求尚处于沉睡状态。第二阶段是从1956年到文革开始。1956年10月,在周总理的直接关怀下,“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成立,它是我国第一家开展情报工作的机构,也是我国情报学诞生的标志。随之以后,各省市的情报机构也相继成立。这一时期人们对情报的理解是:情报就是作为存储、传递和转换对象的知识。在这一观点的影响下,各个情报机构纷纷在扩大馆藏上下功夫,把馆藏资料视作“情报”提供给社会大众。而情报工作人员的角色也就是从各方搜集文献资料充当资料搜集员。应该说到文革爆发前期,社会对情报的需求有一定的苏醒,但仍处于萌芽阶段。第三阶段是文革期间。文革十年浩劫对于刚刚建立的我国情报事业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情报机构相继被关闭,情报学者也被纷纷下放改造,全国情报事业陷于瘫痪。
从情报的供求关系来看,无论是前期的翻译阶段,还是后来的“馆藏”阶段,情报的供给占主导地位,社会大众对情报的需求还处在沉睡和萌芽状态,情报人员充当着资料搜集员的角色,情报机构也仅仅是起着类似于图书馆性质的文献资料中心。因此笔者概括这一阶段的情报工作范式为情报供给范式。
1.2 主观情报需求范式
主观需求范式主要从20世纪80年代到2000年。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环境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一时期我国情报事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带动下,全球信息量呈指数增长,世界各国纷纷掀起了信息化的热潮。在此背景下,1992年9月,原国家科委在全国科技情报工作会议上宣布将“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更名为“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此后,全国各地高校也纷纷将“图书馆情报系(院)”更名为“信息管理系(院)”,自此,情报工作的主战场已不仅仅只限于科技情报领域,而是转移到与科技息息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的各个领域,实现了从“小情报观”到“大情报观”的转变。此时,视馆藏资料为情报的观点以及以情报供给占主导地位的情报工作范式已明显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社会信息的分散、杂乱、无序与用户信息需求的小量、特定性形成的矛盾以及克服这一矛盾为信息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使命成为情报工作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这一时期,人们对情报的看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983年,钱学森在国防科技情报工作会议上把情报定义为“激活了的、活化了的知识”,这一定义在情报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随后相关专家学者总结出情报应具有的三大特征,即知识性、有用性和动态性。这一时期情报工作的开展主要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根据用户提出的需求大量的收集资料;第二步是把资料进行整理、存储并能有效的提取;第三步是利用各种情报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最后形成情报产品提交给用户。
以用户的主观需求为中心的情报工作范式,不仅满足了当时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极大地促进了情报学自身的发展,使情报学的各分支学科空前繁荣。如信息计量学、情报心理学、信息资源管理学、信息经济学、信息政策与信息伦理学等相关理论在这一时期相继萌芽,并奠定了情报学基础理论。在情报学发展空前繁荣时,一些专家学者也提出了质疑,即在信息社会充分发展的前提下,以主观需求范式提供一般意义的信息服务能否支撑我国情报事业走得更远。
1.3 客观情报需求范式
21世纪伊始,信息化的浪潮一潮高过一潮,网络化、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全民信息素养大幅度提高,信息处理也进一步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在此背景下传统的情报学逐渐被相关学科分割蚕食,情报工作的领域也进一步压缩,情报服务业日益萎缩。以政府部门为例,政府部门作为社会发展的管理决策部门,一度是情报机构的主要服务对象。然而,随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年轻化、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大量充实到我国中高层领导干部的队伍中。一些部门的领导干部动辄就是硕士,博士,甚至博士后,这些人本身就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信息素养,对于一般性的信息需求,以他们自身拥有的知识水平,借助一些信息处理软件,即可满足日常管理和决策的需要,而对于深层次的信息需求,他们可以借助于一般的公共服务部门或者部门自设的信息中心,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也可满足管理决策的需要,而无需再求助于专职的情报机构和情报人员。种种危机之下,许多学者对情报学的未来发展前景产生忧虑,甚至有人对情报服务存在的必要性提出质疑,而更多的情报学者则是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探索情报工作的新工作范式,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21世纪初年,在知识经济的风潮下,有学者提出情报工作不能只限于提供信息服务,更要提供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内的知识服务。最具代表性的是2009年,程鹏在《情报学报》上发表文章指出:“在新形势下,根据社会需求提供的是一般意义的信息服务,而情报工作等社会需求提出后再提供服务就无其存在的必要了。”在此基础上,程鹏从认知学的角度提出在“合意差”定律下,以“挖掘范式”开展情报工作,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合意差定律下,人们在一定的信息环境下,做出选择、实施主张,施加影响,都是以符合本人的意愿为前提的,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人们主观认识上对情报的需求,与客观存在的实际需求总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合意差的普遍存在,给情报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也形成了以挖掘客观情报需求为导向的情报工作范式。
以合意差定律为基础,以挖掘用户客观情报需求为导向的情报工作范式,现在还处于初期阶段,但是,它给情报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开辟新的范式,提出新的要求。可以相信它对未来情报工作开展具有重大意义。
2 合意差的表现形式及产生的原因
所谓合意差,就是一定对象的信息人在主观上认识的信息需求与客观实在的信息需求之间的差距。根据这一定义,合意差可以分为包含式合意差、交叉式合意差和背离式合意差三种。如图1、图2、图3所示,着色部分即为合意差。
(1)包含式合意差。如图1所示,产生包容式合意差的原因有:①用户对自己信息需求的认识比较正确;②用户对自己信息需求的认识不够深刻,不够全面。
(2)交叉式合意差。如图2所示,产生交叉式合意差的原因有:①用户对自己信息需求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也存在一定的偏差;②用户受到一些不相关信息的干扰和影响。
(3)背离式合意差。如图3所示,产生背离式合意差的原因有:①用户对自己的信息需求完全误解;②用户受大量不相关信息的严重干扰和影响。
3 合意差定律下,对情报机构和情报工作者的新要求
根据合意差定律的要求,情报工作者的工作路径是:认识特定对象的客观情报需求,迅速找到合意差,提供有针对性的情报,使其信息或知识结构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并影响其决策。这种新的工作范式给情报机构和情报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3.1 情报机构要在情报活动中主动出击
过去情报工作的重点是根据用户提出的主观信息需求开展信息服务。但根据合意差定律,信息用户还存在着自己未意识到但又客观存在的信息需求,情报机构如果能迅速挖掘到这一部分信息需求,并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那么这种信息服务才具有更大的价值。而如果等到信息用户自我认识到问题之所在,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信息用户就可能自己有能力来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或者只需求助于一般的社会公共部门即可满足信息需求,而不再需要专门的情报机构来为其服务。因此情报机构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等、靠、要”的历史局面,主动出击,在情报活动中抓住主动权,才能充分体现情报机构的价值。
3.2 情报机构要具备快速反应的优势
对合意差的挖掘,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预测性,也并不是所有存在的合意差都会促使信息用户去转化为信息需求,这又给情报工作增加了难度。在新形势下,情报机构要继续充当国家社会的尖兵、耳目、参谋,就必须具备快速反应的优势。在科技突飞猛进,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情报机构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特性,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的热点问题与发展新动向,并快速做出反应展开前瞻性、战略性的研究。
3.3 情报工作人员要具备迅速发现合意差的信息能力
在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和分析能力已经不再是专职情报工作人员的核心竞争力,它甚至是一个现代信息人在现代社会生存的一个必备能力。而独有的能迅速发现一定对象合意差的信息能力将会成为一个专职情报工作者的核心竞争力,它决定了情报工作者的前途和命运。这一能力主要包括合理的知识结构、敏锐的洞察力和观察力,较强的沟通与表达能力等,提高这些能力将是现代情报工作人员的首要任务。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文庭孝,刘刚,张洋.我国情报学发展的危机种种[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4)
2 程鹏,李勇.情报概念及相关问题之辨析[J].情报学报,2009(6)
3 程鹏.略论“合意差”定律[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4 邱均平,文庭孝,周黎明.2003年国内外情报学研究新进展[J].图书馆论坛,2004(6)
5 托马斯·库恩.金吴伦译.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 程鹏.知识挖掘的概念及其相关理论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18)
(责任编辑 何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