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德1,张所娟2,俞海英1,邵发明3
(1.解放军理工大学 国防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7;2.解放军理工大学 指挥信息系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7;
3.解放军理工大学 野战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7)
摘 要:介绍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针对军校学员实际需求构建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型,从课前、课中、课后3个阶段论述该模型的教学活动设计。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导学案;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计算机公共课
第一作者简介:李兴德,男,讲师,研究方向为土木工程信息化,nslxd@126.com。
0 引 言
随着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理念的深入推进,基层部队对其人员信息化程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军校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中,培养掌握丰富的计算机知识、适应信息化战争、具备信息化作战意识的军事人员,已成为我军信息化建设和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重要需求。
军校学员作为未来部队的骨干力量,对其培养应基于信息化战争背景,立足工作需要,开展具有特色的计算机教学活动,善于利用计算机技术去解决相关军事领域中的实际问题。
1 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现状
1.1 学员学习层面
1)学员学习水平的差异。
(1)生源差异。大多数军事院校生源来自全国高考、基层部队、定向培养等多个渠道,军本学员、士官学员、人防学员等生源之间的计算机水平差别大。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常采用通用教材和相对统一的教学内容,无法兼顾各层次、各专业不同的教学目标。
(2)地区性差异。即使是同样通过高考进入学校的学员,由于受计算机普及程度的地区性差异影响,且学员个人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不尽相同,在课程开始之前,学员对于计算机的掌握情况已经存在较大差别。此时,原有的“一视同仁”教学方式受到挑战,容易出现有些学员“吃不饱”,部分学员“跟不上的”情况。
2)学员学习方式的固化。
学员从小学到大学,接受的都是传统教育模式,习惯了被动接受教员所传递的所有信息,已形成“接受”“识记”“为考试”的学习状况。“传授+讲解”的授课方式是学员最熟悉的教学模式,很多人甚至不愿意去改变。在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下,学员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时往往不知所措,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1.2 教员教学层面
随着军队院校教育转型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员开始尝试由原来的“讲座式”教学转变为“引导式”,开始强调学员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学员主动探索、发现问题、意义建构的过程。然而教学模式的转变不能仅仅局限于形式,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的角色定位和职能转变。教师固有的教学理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在短时间内无法完全转变,教学改革困难重重。没有长效的支撑工具,教学改革的课堂效果依旧不佳。为了应对各种考试,教员更多关注的是课堂中及课后的补漏,这样的教学改革依然未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干扰。
2 基于导学案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1]。其中知识传授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员在课后通过作业、练习来完成。我们认为,近期兴起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适应军校学员的学习方式,满足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需求。翻转课堂教学将这两个阶段的任务从时间、空间进行了颠倒。知识的传授由学员课前借助于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来完成;课堂中老师则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内化,师生之间通过交互共同完成这一目标。
教学过程的颠倒使得其中的各个环节也随之发生变化。笔者借鉴其他研究者的教学模式[2-6],结合军校教学的实际情况,考虑军校学员的学习特点,构建了针对军校学员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型。该模型依照教学活动的发生时序,按课前、课中、课后3个阶段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如图1所示。
2.1 课前阶段教学设计
传统教学的课前准备,一般就是要求学员预习,为课堂中的讲授奠定基础。在翻转课堂中,课前阶段对知识传授所需要达到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超过传统课堂中集中讲授的教学效果,才可以进入到知识内化阶段。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达成,教员在课前承担的任务较传统课堂而言,可谓是颠覆性的。教员需在课前投入大量精力,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有效地支撑学员的课前学习。教员需要设计完善的学习支架材料,如课程组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设计制作了《学员基本学情登记表》《课堂导学案材料》《学习团队信息表》《学员自我评价量表》《学员反思表》《学员过程性评价量规》等教学资料及配套软件,分别应用在获取学员学情背景、课前自学、团队学习等环节。
针对军校学员的翻转课堂,教员除完成一般翻转课堂中的微视频设计制作外,考虑到军校学员学习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专门设计了导学案,既采用了翻转教室的理念,又解决了军校学员利用网络不够便捷的现实。具体内容为:利用5~10分钟时间不等的微视频,将一次课内容中的重难点问题加以描述解释,深入剖析重要的知识点,而导学案的支架作用则体现在对整体知识框架的把握上。教员利用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在学习导航中通过提出问题,作为衔接各知识点的线索,并且设置学习疑惑环节,教员通过学员填写的内容可以准确地了解学员在课前学习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提前为课堂中的解惑答疑作准备。
以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为例,课程围绕营区网络建设案例设计教学,导学案用于帮助学员掌握案例教学方法的特点,具备实现该案例的能力。在导学案中首先给出案例教学的整体思路、每一章节中与案例教学相关的知识点、每次课前学员需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掌握的知识;给出检查学员知识掌握程度的问题和实验,以便及时了解学员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案例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给出学员完成物理交换机和服务器配置的方法和思路以及团队合作方式。
有了精心设计的微视频和导学案作为学习支架,学员通过观看微视频、填写导学案来完成传统课堂中知识传授这一过程,同时将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带入课堂中,促进知识的内化,最终达成知识的重新建构,使得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2.2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在翻转课堂中,教员依据学员在课前导学案中记录的疑惑,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促进学员的成长和发展。具体可划分为以下3个阶段:
1)确定问题。
学员在课前已经完成了知识传授阶段的任务,教员可以通过查阅导学案,直接了解学员在课前学习中产生的困惑以及遇到的问题,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前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分析,确定几类问题,以这些问题作为下一步分小组合作探究的依据。
2)合作探究。
教员确定问题后,学员分小组开展合作探究。每组围绕某一主题展开研讨,在这个过程中,学员可以和同伴讨论课前在导学案中记录的问题,或者围绕教员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各组分开讨论期间,小组中的每个学员都应积极地参与其中,发表观点想法,通过交流、协作共同完成学习目标。每一个小组在合作探究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在各个小组研讨中,教员要把握方向,随时关注各个小组的学习动态,对每个小组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指导。在整个过程中,教员与学员之间始终保持积极有效的互动,通过教员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反馈,指导学员合作探究来构建、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教员及时地对学员的探究活动进行评价,最终完成教学目标。
导学案将成为师生交互过程中的有力工具,帮助建立师生之间的对话。在课堂中,有各小组成员与“导学案”的对话、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小组间的对话和师生间的沟通。这样一来,课堂就成了师生有效沟通交流的场所,教员也会逐渐成为与学生互动交流的亲切伙伴,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3)结果展示与交流。
经过组内的合作探究以后,小组必须进行总结梳理,将组内的收获通过某种形式展示出来,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巩固自己薄弱环节,强化重难点知识的过程。各小组将自己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过程、思路和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展示,分享收获。之后,教员集中各个小组共性问题、疑难问题以及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结合导学案统一讲授,最后宏观性地梳理整节课的知识体系脉络,让学员对本课内容形成整体理解,帮助学员将之前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此时,导学案就是一个有效的工具,学员依据导学案的记录,可以更为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整个学习过程,也便于对这一次课进行总结。
2.3 课后拓展学习活动的设计
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授课对象涉及面广,学员水平差异尤为明显。对于计算机能力较强的学员,可以探究导学案中设定的难度较高的课后拓展学习活动,同时学习翻转教学平台上提供的、有利于拓展视野的教学资源。实践环节是最容易体现学员水平参差不齐的一环,可以为计算机能力薄弱的学员提供更为详细的微视频,学员可以在实践环节中随时查看学习,以弥补理论课堂的不足,减轻教员指导压力,提高学员的实践效果。
2.4 评价与反馈
高效的课堂离不开合理的评价方式,及时有效的评价反馈对学员进一步的学习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这也是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中不可忽略的部分。我们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中,以多渠道、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为学员提供了有效的评价反馈。
(1)课堂中教员实时评价。根据计算机课程特点,教员带领学员一起使用VBA开发了基于Excel的课堂实时评价软件,软件能够实现对学员的实时评价记录,评价结果记录在《学员过程性评价登记表》中,学员可实时查看到自己的日常表现评价。
(2)个人反思与自评。学员通过学习支架材料中的《个人反思表》和《课程自我评价量规》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从学员个人的角度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和取得的结果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让学员认识自己、改进自己。
(3)作品展示,学员互评。计算机课程作业多为实践性内容,我们建立了课程成果网络展厅,将学员完成的作业、小组作品在网络展厅中进行展出,这给学员带来了“面子”上的压力,学员会更加认真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还在教员的引导下开展竞赛,实现学员之间的互评。
(4)教员综合评价。在小组汇报、学员互评后,教员对学员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3 结 语
从学员角度看,翻转课堂需要学员在课前花费较多的时间学习知识;但对军校学员而言,时间分配的问题依旧成为学员完成翻转课堂时最大的障碍。同时,提供的学习支架材料,如导学案等也要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更改甚至放弃[7-8]才能不断提高翻转课堂的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促进学员的发展。
从教员角度看,翻转课堂有利于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导学案在实现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中起到了支撑作用,但编制课程学习支架材料需要花费教员相当大的精力,这些学习材料还要根据学员专业不断进行补充、拓展与延伸,加之受教学进度、教学检查等影响,这些都给教员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如何提高学员和教员的参与热情,如何设计更加个性化地教学方式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
导学案支撑的翻转课堂是军校实施教法、学法改革的一种尝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很多环节还需要我们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探索,逐步探寻出更加适合军校学员实际的“新”路子。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 中国远程教育, 2013(10): 59-64.
[2] 朱宏洁. 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 中国电化教育研究, 2013(8): 79-83.
[3] 王红, 赵蔚, 孙立会, 等. 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 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 现代教育技术, 2013(8): 5-10.
[4] 丁美玲. 导学案教学模式实施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43): 77-78.
[5] 张旸. 基于导学案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教学实验设计[J]. 当代教师教育, 2012(3): 85-88.
[6] 李福灼, 李淑媛.近年来我国导学案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3(2): 95-98.
[7] 孟建锋. 要理性认识导学案[J]. 成功: 教育, 2012(8): 203.
[8] 薛力红, 葛和平. 高校课堂“导学案”的理性探讨[J]. 科技经济市场, 2013(5): 111-114.
(编辑:彭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