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娟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湖北 武汉 430040)
摘 要:中共十八大后,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已步入深水区,一件件串案窝案的牵出,一只只“老虎”、“苍蝇”的被捕,无不暴露出国企积弊已久的内部矛盾。因此,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完善日常监督体制对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尤为重要。从当前国有企业存在的监督现状入手展开研究,结合企业实际,简要阐释了监督的方法手段、监督的内容渠道以及监督结果的运用等方面,为国有企业打好反腐攻坚战、持久战提供路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反腐倡廉;监督权力;监控手段;责任追究
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4.023
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反腐风暴正逐步向国有企业逼近,刚刚结束的2015年中央第一轮巡视工作,26份“问题清单”中也暴露出颇多的国企“病灶”,国企反腐正进入深水区。国有企业如何才能在新形势下建立和完善一套强有力、重实效的监督机制,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规避企业廉政风险,则是当前国企纪检监察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企业健康升级、稳步前行的迫切需要。笔者从当前国有企业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通过全面透析,实践探索,提出完善国有企业监督机制的几点拙见。
1 当前国有企业监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监督流于形式。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作为经济组织,要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根本目的,任务繁重,生存不易,加之个别国企领导民主意识淡薄,自我约束不强,一心求发展,盲目追“数据”,权力运行缺乏监督,执行监督流于形式,导致内部监督虚化、弱化,从而也为腐败现象的滋生留下隐患、埋下祸根。
(2)监督缺乏创新。俗话说:“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传统的监督方式,游离于管理流程之外,看似凌驾于权力运行之上,但实则是让管理脱离了监督,出现“监督与管理两张皮的现象”。因此,创新监督手段,实现嵌入式监督,挖掘监督的广度和深度,从“内部攻破”贪污腐败行为的堡垒,提升监督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3)监督力度不强。“上级监督下级太远,同级监督同级太软,下级监督上级太难”,这一直是监督的伪命题。在现有的国企组织框架下,大多依靠纪检监察部门有限的人力和有限的精力,而没有设置严格、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监督激励机制和监督处罚机制,导致监督成了单兵作战,缺乏力度。有时对于监督所发现的问题,基于诸多顾虑,往往也就不了了之,没有形成威慑,长此以往,小问题酿成大祸患,小事情带来大风险。因此,有效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组织内部自行监督,纪检监察再行监督”的机制,强化责任追究体系,严厉打击管理人员的侥幸心理,则是解决监督问题的根本。
2 健全和完善国有企业监督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2.1 厘清权力边界,突出一个“限”字
要做好权力解剖。以企业构架为蓝底,以业务事项为纵轴,以部门岗位为横轴,以权力运行过程为聚焦点不断扫描梳理,进一步认清权力的结构,明晰权力法定的职责、权限、内容和行使过程,为重建合理的权力结构奠定良好基础。要加强顶层设计,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研究和规范企业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的权力制衡机制,大力推进企业管控机制和约束监督机制建设,以“三重一大”事项为“对接分解点”,明确各层级(公司、分子公司、项目部)决策、审批、办理各事项的类别、性质、范围、数额等的职权范围,明确领导班子、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重要部门和关键岗位的权力边界,明确监督主体的参与途径和监督方法,逐步建立“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的权力运行机制。
2.2 规范决策管理,突出一个“细”字
首先,应完善约束机制。要紧紧围绕人、财、物等关键部位和容易滋生腐败的薄弱环节,以流程衔接、岗位操作、管办分离、工作绩效等为切入点,对业务工作每项权力运行的步骤进行适当分解,对各个环节进行合理设定,使权力运行的步骤、环节既相互衔接又相互制约。其次,应完善监控流程。健全流程控制中的各项制度,对制度的廉洁性和高效性进行评估,重新审视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对于容易产生腐败或可能造成企业不必要损失和浪费的环节,作为廉洁风险控制的关键点,嵌入监督条规,使监督和管理无缝对接、有效融合,彻底解决管理和监督“两张皮”的现象,充分发挥各业务管理部门日常监督的作用,让监督随工作流程并进,让风险始终处于受控。
2.3 把握监督内容,突出一个“实”字
纪检监察部门发挥“监督的再监督、管理的再管理”的作用,在监督中只有抓住重点、盯住热点、把住节点,才能止住“出血点”。因此,要从经营管理的关键部位、亟待解决的决策重要内容、经营发展的阶段工作重点入手,选定监控的主要内容。一要加强对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重要人事任免、大额资金等“三重一大”事项的监督,防范重大决策失误;二要加强对资本运营、财务管理、分包管理、物资采购、设备租赁、招投标等关键业务的监督,控制好廉洁风险;三要加大对“盲区、空白区和平常区”的监督力度,不断加强投资和海外项目的监督,完善海外国有资产监督和管理机制,提高投资项目的收益率;四要加强对关键流程节点的监督,关注决策、执行、操作的整个过程,关注立项、报批、审核的所有环节,关注程序、时限、效果的全部细节,深度透视,精准定位、把控过程,确保监督的效果。
2.4 疏通监督渠道,突出一个“明”字
对权力的监督,最好的方法就是公开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放在阳光下晒。因此,要不断探索,建立程序可遵循、内容好操作、公开有时限、形式不拘一格的公开机制。通过增强各方面工作的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性:一是实质性权力事项“主动公开”。全面公开职权目录,让职工知道管理者有哪些权力;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图和裁量权基准,让职工知晓监督的要素、流程。二是权力运行过程“动态公开”。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规划、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要及时公开甚至是同步公开。三是整合载体资源“多方公开”。要创新公开方式和渠道,依托公开栏、电子显示屏、报刊、网站等载体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公开。
2.5 完善监督手段,突出一个“新”字
提高监督实效,必须不断推成出新监督手段,完善监督方式。一是要依靠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具有“程序规范”、“标准严密”、“客观公正”等特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无情的电脑”管住“有情的操作”,就能降低腐败发生的概率。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科技手段,对权利运行过程中的重点部位进行清理和分析研究,在关键环节引入风险预警功能,实施风险阙值提醒;要逐步设立重点环节网上监督接口,强化重点环节的公开和第三方监控,实现在线监督。二是要依靠方法革新。要着眼风险导向,探索有效的操作方法,从抽样测试、风险测试、内部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穿行测试等方面作具体的规定,提高监督的超前性、规范性和实效性。要通过招标监督、效能监察等手段,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变单一监督为综合监督,强化监督的整体效果。三要依靠联动监督。要充分发挥党内监督、行政监督、职能监督、群众监督等监督主体的作用,形成无处不在的“法眼”。对于监督各方,要既明确职责,各负其责,种好“责任田”;又联动互通,协调配合,打好“组合拳”,形成多视角,多渠道,多层次和协调一致的监督体系。要逐步构建架构合理的三级监督机制,将监督的触角有效延伸至基层,防止“天高皇帝远”现象的发生,要充分发挥基层项目部“三小组”的作用,尤其是强化效能监察自查小组的监督功效,不断扩展监督的覆盖面、及时性和影响力。
2.6 强化责任追究,突出一个“严”字
在重点管理岗位布下谁碰谁出血的“铁律硬规”,在严格的分级监督管控模式下,推动干部职工的履职行为处于受控状态。同时要加强监督成果的合理运用,对于发现的苗头性问题,“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关联交易、贪污腐败等问题及时予以问责,按照“轻微错误及时训诫,违规事项必须追责,纪律案件严肃查处”的理念进行综合治理,促进干部职工敬畏“法”、“纪”、“规”,在党的纪律和规矩面前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通过“老虎”、“苍蝇”一起打,形成“热炉效应”,放大监督惩治的威慑力,强化企业制度的执行力。
总之,围绕权力的运行,融入管理的细节,不断整合监督的资源,拓宽监督的渠道,创新监督的手段,才能能监督更有效果,才能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根源;也只有提高了监督水平、抓出了监督实效、防控了廉政风险,才能树立起企业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权威。因此,作为国企的纪检监察组织要高点站位、积极融入,超前谋划、主动作为,用有效的监督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用精细的内部管控搭建平稳的企业发展平台,为企业“健康升级”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 何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