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莺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日益融合,我国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并延展到国际领域,塑成了当今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高潮。
我国行业企业、政府与高校逐渐形成了共生共存的生态系统,各自在生态圈中扮演特定的角色,发挥相应的作用,在各个因素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对其它因素的变化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将探讨应用型大学如何适应生态圈的环境并利用生态圈中其它因素的优势群求和提升自我发展的空间。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应用型;跨境;电子商务;生态圈;人才培养
引言
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比学术型大学更加注重培养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这一点在电子商务领域表现得更为突出。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深入发展,行业企业的发展对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特别是跨境电商领域的人才缺口巨大,但是企业却找不到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而高校也苦于脱离行业发展现状而与实际市场人才需求脱节。行业发展现在与高校培养目标的矛盾具有普遍性和持续性,若不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将会导致人才的巨大浪费,同时给双方的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既已形成的跨境电商环境中平衡各个因素特别是高校与行业企业的关系,对于发挥行业的优势和引领正确的人才观都有积极的作用。
1、跨境电子商务生态圈的组成
在跨境B2B生态圈中,所有的行业和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以跨境电子商务为核心的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特征的多维网络体系,体现了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和一种新的产业布局形式;由跨境电商企业、服务商、消费者、政府、高校和第三方培训机构以及行业组织共同组成,旨在实现共创、共享、共赢。其中,高校与企业人才培养和人才输送方面有一致性,高校在生态圈中扮演何种角色,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培养的人才是否能成为行业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关系到跨境电子商务的潜在发展动力的发挥。
2、高校在生态圈中的角色与定位
高校担当着人才培养的重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对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并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对电子商务进行整合,以发挥资源优势,突出专业特色,培养更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为企业与行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符合行业发展和适应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合格人才。应用型大学应关注区域经济规划与发展,文化传承与发扬以及政治经济建设,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具有实践能力和高水平的专门人才为己任,将着眼点立足于地方高新技术与新兴产业的发展,更加侧重于技术应用、素质培养和实战经验。高校在B2B生态圈中的人才培养和人才输送的角色不可忽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人才需求和人才质量,也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潜力和发展水平。因此,高校在生态圈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与企业的联合培养人才方面。
3、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依然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行调整和尽快适应行业的快速发展。
3.1 高校人才培养与工作实际脱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趋于复合型,既有扎实的商务专业知识又有熟练的操作技能。目前多数高校的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方面依然呈现实训与实际的差异性以及在校岗位实训与工作岗位脱节的问题。高校的人才培养往往无法做到课堂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毕业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导致就业率低;即使进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也需要进行“二次培训”,给企业造成额外的成本。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协作组组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院长王立非教授曾指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要走出去,多到社会上去实践锻炼”,“同学们也可以向企业亮相,为就业做准备”。
因此,今后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应趋向于培养企业需要的和符合经济发展需求的毕业生和具有高效就业及自主创业创新能力的毕业生。而这一发展趋势也是当前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所极度缺乏的,也是今后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3.2 专业建设缺乏统一性和特色性
电子商务专业性强,是由其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从概念上讲,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环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然而,针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行业背景与专业特殊性,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固守传统,应该推陈出新,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从而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方式,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出高质量的企业后备人才。
3.3 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盲目性
传统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多定位在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外语外贸人才或电子商务人才。电子商务的大力发展尤其是跨境电子商务的巨大跨越式发展带来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巨大缺口,其中紧缺的市场运营、供应链管理及攻坚能力较强的技术和外语双项全能的复合型人才将占到需求总量的70%以上。目前,现有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改革集中于内贸,而涉及跨境电子商务的改革较少,多数改革侧重于专业人才能力和素质要求和课程体系的建设,并未涉及到高校与企业的联合和提高师资的实战水平。根据中国电子商务人才分析报告,我国目前的人才状况如下:行业迅速扩张,人才缺口巨大;电商人才稀缺,流动性大;电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难度大增。人才问题的核心矛盾呈现在多方面:快速的行业发展速度与人才供应不足;电商企业微薄的利润与高额的人力资源成本;电商行业快速更新的知识结构与传统教育模式(《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报告》)。以上分析报告为人才培养需要校企联合共建和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跨境电子商务起步晚但增速快,发展势头迅猛。电子商务专业、商务英语专业或国际贸易专业在高校中如遍地开花,雨后春笋。然而新兴专业必然会面临办学经验不足、师资匮乏、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当的问题,或是在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方面人云亦云,互相照搬。于是几年下来,“热门专业”势必变成“冷门专业”,最终出现高校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导致电子商务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毕业生的就业平均水平。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已经使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遇到了瓶颈。
此外,企业在选聘员工时也存在模糊性和盲目性。据有关报告统计,多数电子商务企业存在对电子商务的认识程度不高、普及率低、跨境电商人才紧缺等突出问题。企业缺乏人才需求的统一衡量标准,不同行业的企业或是不同规模和处于不同发展层次的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相差很大,这一点无疑给高校人才培养制造了重重困难,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出现盲目性的原因所在。
4、改进措施与建议
高校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应与行业对接,与企业用人标准为引领,以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合格人才为己任,立足于专业办学特色,向人才培养的实战性和操作性方面拓展,逐步探索并构建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特点并符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鼓励学校教师去企业定岗进修,成为“双师型”教师。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输送的主体,应在岗位对接、人才培养结构和专业特色、师资培训和与企业的融合几个方面引起重视。
4.1 专业人才培养对接岗位需求
高校应积极探索及优化人才培养新模式、新机制,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着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电子商务内外贸高端技能型人才;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更多具备理论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以服务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求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缩减成长周期;学校培养与企业直接挂钩,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突破了教学内容与设施滞后于行业动态发展的状况,解决了由于学校缺乏资金而产生的教学设备与行业实际脱节的问题,从而能实现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借助电子商务的专业优势,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山东省多所高校和第三方培训机构已与阿里巴巴成功合作,建立了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孵化基地,外语外贸人才实验室或商务人才培训中心,将企业引入校园,通过阿里巴巴第三方平台引进跨境电商企业批量入驻实训基地的形式,形成校企对接、三方共同培育学生的机制。短短三年时间的实战操作已为当地跨境电商企业输送了上千名合格员工和优秀人才。
4.2 优化专业人才结构突显专业特色
目前各行业相关部门并无出台人才质量和企业所需人才标准,在跨境电商领域,根据近年多数跨境电商企业招人和用人情况,此行业所需的专业人才应同时具备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的要求。因此,高校在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上与岗位对接有助于应用型大学深入开展专业校企共建,校中企、企中校,实现理论学习和商业实战的零距离对接。高校在选择合作的企业时应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方向和行业发展特点,突出本专业的优势,逐步探索和建立特色专业和实现专业特色化,切实实现专业设置与人才需求、课程设置与职业活动以及教育内容与培养目标三方面的零距离,达到培养与就业的统一。
5、结语
高校与企业合作应本着互惠互利和自愿的原则,充分利用高校的教学资源与企业的实战经验和实际的工作环境,双方都应积极主动地做出调整以把握最佳的合作契机。深化高校教育改革,由高校和企业共同协商制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可课程体系,共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2012年度中国电子商务是市场数据监测报告[R].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2013.
[2] 魏志明.基于实训室的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8):55-56.
[3] 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报告[R].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2.7
作者简介:孙莺,泰山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商务英语教学、跨境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