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松明1,2
(1.浙江工业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4;2.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浙江 嘉兴 314000)
摘 要: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职教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前,中职学校自身合作能力不强、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和政策保障不力等原因制约了校企合作的纵深发展.校企合作的诸多问题的关键还是中职学校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对高素质劳动力和人才的需求,因此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自身建设,不断增强中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对企业的吸引力才是解决校企合作“校热企冷”的良方.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吸引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271-02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1].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离不开校企合作环节的实践锻炼,校企合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中职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和就业质量.在中国知网,笔者以“篇名”方式“中职”+“校企合作”关键字查找共检索到307篇文章,近年来文献数量逐年递增,不难看出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是当前中职教育热点之一.中职校企合作在学校主导、企业参与及政府牵线、调控的大格局下,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还存在学校吸引力不足、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和政府保障不强等问题.本文试析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加强自身建设以增强在校企合作中对企业的吸引力.
1 中职校企合作的问题分析
中职学校的目标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初中级人才,企业需要劳动力和人才,这是校企合作的基本前提.从双方目标任务看:我国绝大多数中职学校是公益性组织,其主要功能是主要是培养劳动力和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办学过程本身不盈利,其经费来源主要来自财政拨款;而企业的存在即是为了做项目、生产产品,实现利润,这是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存之道.目前,校企合作中出现“校热企冷”的问题,主要是双方无法在各自的利益诉求上达到平衡,参加校企合作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的岗位要求,其根本是学生培养的质量不过关.从学校、企业和政府层面看,校企合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从中职学校层面来看:中职学校普遍存在自身合作能力不强的状况.目前较多中职学校存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和教学方法等不够科学合理,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必然不能符合企业的要求.中职学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轻示范等现象,毕业生动手能力差,不符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教师方面,专业教师绝大多数从高等院校毕业就到中职学校任教,普遍缺乏实践经验,自身也缺乏较强的动手能力.熟话说,给学一点水就是就要有一桶水.本身就缺乏专业实践能力的教师肯定难以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来.
从企业层面来看: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比如我国的企业以中低端制造业为主,利润空间有限,使得企业在中短期内普遍缺乏按较高的标准来培训员工的动力;整个社会的诚信度较低,高水平、高素质的劳动力又短缺,也使得企业不愿承担风险去花大价钱培训员工,而怕最后落得个“为他人做嫁衣”[2].由于中职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的不过关,企业对中职教育出来的学生普遍缺乏认同感,相比较言更喜欢高职教育的学生.另外,企业也不愿意承担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中出现意外伤害职的赔偿责任.
从政府政策层面来看:校企合作中政府引导力不强,政策保障不力.政府在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中主导作用、推动作用不够,校企间的合作既缺乏相关的激励政策,也缺少相应的行政约束措施[3].在我国,校企合作方面还没有配套的法律制度来规范,多数地方政府没有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未明确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目前多部门搭便车式的校企合作管理,衔接和协调力不强,校企合作缺乏专门的管理部门.
2 校企合作中学校自身吸引力建设亟待加强
2.1 要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4].教育的产品是人,中职学校的产品是合格的劳动者和初中级人才.中职学校必须以企业和市场经济对劳动力和人才的要求,开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与相关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关键能力与技能,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更好的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地方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2.2 培养专家型教师,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学生的质量,也没有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质量[5].当前,教师学历层次明显有所提高,然而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师德却不高,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匮乏.笔者认为,除常规的新老教师“青蓝结对”、继续教育培训、掌握先进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外,专业课教师应该带头参与、探索现代学徒制,新教师引进后要到企业对应的岗位工作学习,取得相应要求的技能等级证书再回学校任教;老教师也要定期下企业锻炼,熟悉专业、生产环节中的最新工艺与技术,帮助解决企业的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和技术问题,把一线生产中的新知识、工艺和技术带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知识与实践生产的匹配度.要注重专业名师的培养和激励,注重发挥名师对先进职教理念的传播、课程改革实践、产学研工作的探索以及对经济社会影响力的发挥.
要加强专业教研组、名师工作室和名师团队等队伍载体建设.要加强课堂教学实践、诊断、交流反思,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共同参与教学问题的解决研究,带领全体教师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能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要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库,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增强中职教师吸引力无疑是激励中职教师队伍做大做强的关键[6].学校要想方设法,努力提高中职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收入,切实深化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认真落实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建立起多劳多得、优劳多得的绩效收入分配制度.学校要进一步完善中职教师职称表彰奖励制度,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表彰成绩突出的教师,要从精神和物质等多方面提高中职教师待遇,努力现实专业教师工资收入不低于行业、企业同等专业人才收入,切实保障中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高素质性.
2.3 合理调整专业结构,教学改革促教学质量提高
专业建设的水平极大地影响着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成效,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7].中职学校只有从各自最能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角度,使设置的专业紧跟市场,服务市场,才能在就业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赢得优势地位[8].结合学校自身特色,中职学校要合理调整专业结构,要根据地方经济结构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实际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合理设置专业学生规模.要吸引对口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规划、实施管理和评价,真正提升学校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要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使课程体系更加适应经济建设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9].既要创新教学理念和模式,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技能人才;也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激发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要创新学习方式,开设由学生和教师共同选题的自主学习课程,构建多元学习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10].要充分调研企业生产需求,开发新课程、编写新教材及校本教材,补充新知识和技术的内容.要采用先进教学方法,合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对中职生的学业评价要改变传统的以笔试和分数的评价方式,改由过程性、动态性和综合型的等级评价,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建立符合课程特点的评价标准.学生专业关键技能的考核评价要以企业相应工种实际需求为目标,要求学生取得国家相关的技能操作等级证书,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
2.4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校企合作新机制
面对当前校企合作“校热企冷”的普遍现象,学校更加完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参与生产实训,强化学生技能培养,使得学生在进入企业前就熟悉专业设备、操作技能,为学生顶岗、毕业实习打下良好基础.目前,杭州等多地建立公共实训中心的做法,克服了单个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经费有限难题,是实训基地建设很好的新模式,值得借鉴推广.
目前,从政府、行业到企业、学校都没有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管理部门,这也使校企合作缺乏长期有效的管理.学校作为校企合作的主导者,更应率先探索设立专门的校企合作办公室,专门负责校企合作管理和职教集团的日常运作,加强校企合作的针对性、专业性和实效性.
3 综述
校企合作的结合点是人才和技术,企业希望通过合作得到能适应其发展需要的结构合理、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人才,解决技术与发展中的难题.校企合作是中等职业教育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试想我们的中职教育如果有很高的质量,我们的实习、毕业生能完全或较好满足企业的需求,难道企业还会这么冷淡吗!在我国校企合作相关法律和政策尚不完善、企业缺乏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的大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更需要加强自身内涵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育质量,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人才,进而增强中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对企业的吸引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孙伟宏.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优秀技能人才[J].教育发展研究,2006(7):23.
(2)刘保东.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与管理者,2014(6):96.
(3)马清华.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困惑与思考[J].职教通讯,2014(11):36.
(4)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J].教育部政报,2000(6):269.
(5)(10)(12)许强,等.如何让企业成为校企合作的“追求者”[J].继续教育研究,2013(11):55-56.
(6)李桂良,等.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179.
(7)(9)姜希忠.中职专业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职教论坛,2005(5):18-19.
(8)王屹.应对区域发展与就业的中职专业设置[J].教育与职业,2008(3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