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日友好医院骨关节外科主任医师 郭万首 插图/小徐
一旦髋关节出现了疼痛或不舒服,许多人会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股骨头坏死,为此要跑去医院请教医生,弄个明白。其实,这种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的。首先,股骨头坏死患病率很高。据推测,我国每年新发股骨头坏死在10~15万例,累计需治疗的病例超过500万,这个数字不免让人恐惧。如此高的得病几率,难免会让髋部出现问题的人忧心忡忡!其次,老百姓都知道股骨头坏死这个病不好治,到了晚期不得已还要做关节置换治疗。的确,股骨头坏死是世界范围的骨科常见且难治性疾病,但也并非“绝症”,无计可施。全面认识股骨头坏死,正确及时处理是治疗此病的关键。尽管大家对此病并不陌生,但片面地了解,往往会误导病人,影响治疗。
什么是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是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及随后的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关节功能障碍的一类髋部疾病。髋关节是下肢的负重关节,是由股骨头与髋臼两部分构成,二者由于有着高度的吻合性,使得来自髋臼的压力会均匀地分布在股骨头的光滑圆形表面上,这种力的传导与分散方式,使股骨头的结构得以最大限度的保护。然而,当股骨头坏死出现塌陷后,削弱了关节的吻合性,引发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
股骨头坏死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以原发性居多。目前其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但认为股骨头血供障碍是发病的最终原因,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长期大量酗酒常常是诱发因素。继发性股骨头坏死多见于髋部创伤。其中以股骨颈骨折并发股骨头坏死者最为多见,约占到该类骨折的30%。因此,年龄大于70岁老年人的股骨颈骨折,医生会更多建议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
如何诊断股骨头坏死
当髋部出现问题,及早去医院检查是正确的选择。晚期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并不困难,通过拍髋部普通X线片即可明确诊断。但是由于此时股骨头结构已经破坏严重,丧失了挽救的机会。因此医生更重视早期、超早期诊断。许多股骨头坏死病例经早期诊断、早期科学治疗后,预后十分满意。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的方法较多,磁共振影像检查是简便易行的方法,然而如何解读磁共振影像表现是关键。中日友好医院李子荣教授依据“三柱理论”学说提出的股骨头坏死磁共振分型,可以判断股骨头坏死的预后,对指导临床治疗很有意义。当然,除了影像学检查之外,医生对股骨头坏死的判断还要结合病人的病史以及髋部的体格检查结果进行综合性判断。股骨头坏死怎样治疗
根据研究,未经有效治疗的股骨头坏死约80%会在1—10年内进展到股骨头塌陷的程度,最终引起继发性骨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使其失去工作能力,甚至生活无法自理。股骨头坏死如能早期(1~11期)诊断、早期治疗,很多患者可以保留自身功能良好的关节,避免或延缓人工关节置换。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许多股骨头坏死的患者未能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机会,坏死病变进展到中晚期,关节功能障碍,关节疼痛较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这时就应该考虑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哪些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应做人工髋关节置换?简单地说,就是股骨头发生较严重的塌陷(即股骨头不圆)、髋关节疼痛不能缓解(或需长期服止痛药)、关节活动障碍(不能下蹲、坐低椅子等),就应该置换人工关节。坏死晚期虽然疼痛不重,但走路跛行,关节功能障碍,也应该置换人工关节。关节置换手术仍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最有效的方法。
首先人们应消除对关节置换的恐惧和误解。临床结果证明,关节置换术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人工关节置换技术已问世近半个世纪,技术成熟,大量的数据说明其预后满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信赖。加之目前围手术期管理水平不断进步,尤其疼痛管理和康复水平的提高,使得手术更加人性化。
关节置换的选择包括:表面置换、半髋置换和全髋置换。选用新型关节面如陶瓷、金属、超高交联聚乙烯等有望提高人工关节的长期使用寿命。人工髋关节由髋臼杯和股骨柄假体组成,它们都是钛合金材料制作。依据年龄和骨质的情况,人工关节假体可用骨长入技术(即嵌合,患者自身骨长人人工关节表面,形成生物学固定)和骨水泥固定技术两种。目前多数关节应用生物学固定技术,在股骨头与髋臼杯之间做成关节承重活动面。目前对中青年患者可采用陶瓷(氧化铝、氧化锆)对陶瓷、金属或陶瓷对经特殊技术处理过的高分子聚乙烯杯组合。这些摩擦界面组合,使人工关节使用20年已无疑问。对于老年人,只需选择金属股骨头对特殊处理过的高分子聚乙烯杯即可满足需要。成功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应不痛,行走无障碍,可上、下楼,可下蹲,也可爬山。
总的来说,正确认识并对待股骨头坏死,可以避免患者不必要的危害和损失。规范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相信科学,积极治疗才能有机会获得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