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杰
(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 太仓 215400)
摘要:诵读法是千百年来中国传统的读书方法,也是当今语文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本文结合中职语文教学和考评体系的现状,结合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对各种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阐述加强诵读教学对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诵读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经验,探讨推广、加强诵读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指导思想、教学思路和实践方法,提出改革语文考试体系,优化考评方法的观点。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诵读法;中职语文;语感;审美情趣;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5-0113-03
诵读法是我国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古代老师教学,都是先读先背再讲,甚至不讲。古人认为,好文章只要多读几遍,就会自然上口,逐渐理解,而且不易遗忘,即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曾几何时,学堂里“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可见,语文诵读在教学中的作用早已被我们的先人证明。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传承千年,自有其道理。诵读法看似简单,但它既符合汉语语言文字的特点,又符合学生审美心理的规律,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语文教学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后,唯一没变的是以笔试为中心,以成绩为目的。诵读法虽然在语文教学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但教学目的功利性早已使其逐渐退出了教学舞台中心,中学校园难以听见朗朗读书声。近些年来,虽然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仍重听轻说,重写轻读。
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由于其特殊性,开展得举步维艰。中职学校语文等文化基础学科被边缘化,片面强调语文教学的辅助性和工具性,课时量也被大幅削减,语文教材篇目陈旧,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课堂上学生摆弄手机,打瞌睡,不愿意发言,甚至羞于或怯于朗读,更不愿意背诵。在这种情况下,中职学生语文素养难以得到全面提升,身心健康发展受到影响。
面对现状和困难,研究如何继承和发展诵读这种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提高中职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应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诵读法对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职学生多数为普通高中入学考试落榜者,无论是自身道德修养还是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等诸多方面都有欠缺,学习的积极性较低。很多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根本不感兴趣,更不会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已成为许多中职语文教师的共识。诵读法相较于中小学对当今文化基础弱、自律能力差、贪玩怕累、语文素养不高的中职学生而言更加适合,具有特别的意义和作用。
如何将诵读法与其他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积极性和参与度,是摆在中职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这种结合应能克服课堂上教师讲得过多,讲得过细,但实际上是在“自言自语”的弊端,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
诵读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规范语言,积累语文学科知识
诵读的过程,首先是对语言的认知和规范过程。学生在诵读过程中,首先要解决“正确”的问题。以前,这个问题是通过教师的“讲”来解决的,其过程生硬、机械,因而缺乏生动性,学生也不容易掌握。在诵读的准备和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发现错误,互相或自主纠正,对学生的记忆有强化作用,尤其是当今网络语言盛行,学生在诵读精选的语言文本的时候,会了解什么才是规范的现代汉语,从而逐渐纠正错误的语言习惯。
流畅的诵读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对诵读内容的理解离不开教师的点拨,但获取知识途径的多样性又决定了更好的方法应该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学生积累语文学科知识的途径将更广阔,内容也会更丰富。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让学生对知识点掌握、记忆得更牢固,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领会积累语文学科知识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看,记忆是语文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然学生不愿意做强制性、生硬、枯燥的“死记硬背”式“有意识记忆”,不妨让学生通过诵读,以“无意识记忆”的方式来完成语文学科知识的积累。
(二)培养学生语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诵读的过程是语感培养的过程,同时也是表达能力培养的过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如果每天都背诵一首唐诗,到把《唐诗三百首》背熟了,那些文字所描绘的场景、情感会像图画一样,展现在你的脑海里。
语言是一门感知的艺术。通过语言符号,可以感知视觉、触觉、嗅觉、听觉……有时候甚至会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复杂情况,这就是语感。同样的寓意,可以直接说,也可以间接说,甚至可以反着说,也可以通过拟人、比喻甚至通感的方式来表达。有时,还要根据不同时间、场合,不同语音、语调,听“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要读懂讳饰、反问、反语……所有这些知识、能力,不反复诵读、体会,只靠教师讲解,学生是难以掌握的。
在诵读的时候,多种感知器官综合运动,增加了大脑皮层的刺激,能促使诵读者深入领会词语的含义和文章的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
通过诵读,还可以对作品进行再创造。读多了,通过理解、模仿、转化、借用、引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这个过程,就是语感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过程。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是指审美主体欣赏、鉴别、评判美丑的特殊能力。它是审美知觉力、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创造力的综合。它是在人的实践经验、思维能力、艺术素养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是以主观爱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对客观美的认识和评价。
诵读,可以使学生领略语言美。诵一首好诗,读一篇好文,就是在欣赏一幅好画,听一首名曲,在和一位伟人交流。有感情的诵读,往往能使优美的诗歌、抒情的散文和动人的故事更富有魅力。
诵读,能再现自然,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通过诵读,对内容理解、模仿、转化、借用、引申,同样也是一种情趣熏陶,更是一种审美积累。通过背诵,变别人的为自己的,化知识为情感和生命,也是诵读的重要作用之一。
诵读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一)采用多样方式,引发诵读兴趣
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对语文教学的推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诵读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前提是要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除了教材文本的朗诵,还可以有其他形式,如讲故事、说笑话、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辩论赛、表演小品等等。应让学生觉得很有趣,乐于表现自己,活动质量如何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过程。实践证明,让学生在“诵”的气氛中学,在“读”的环境中练,更能使学生迅速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丰富生活,发展个性。
(二)创设诵读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诗歌、散文是讲究韵律、节奏,富有音乐性、情感性的,或明朗,或朦胧,或恬静,或悲壮。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现出来的。学习的氛围,尤其是诵读情境的创设,对诵读教学的开展十分重要。
诵读情境的创设,简单点的,几幅切合内容的画面,一段应景的旋律优美的音乐,就能起到很好营造氛围的作用。也可以创设身临其境般的诵读情境,比如读郁达夫《故都的秋》,正是秋天,让学生抽空到校园里吹吹秋风,看看枯草,踩踩落叶,赏赏牵牛花……领略一下秋的清、静、悲凉的感觉,学生在诵读的时候,自然就感受到“秋”的味道了。复杂一点的,比如读曹禺的《雷雨》,可以创设分角色诵读的情境,甚至可以分角色现场表演,让学生琢磨:如果我是周朴园或是鲁侍萍,我会怎么想、该怎么说……结合学生的自我感受、互相点评、交流,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诵读背诵结合,强化学习效果
诵读是一项大脑思维、视觉、听觉等多感官同时运作的综合性活动。诵读是记忆的基础,多读、读通、读熟,背诵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对学习效果的提升,记忆性积累是一项重要手段。语言的模仿、转化、借用、引申,就是在语言表达过程中积累起了主要作用。
比如,许多中职学生害怕写作文,害怕说话,问其原因,竟然是没什么好写,无话可说,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写、怎么说。分析其原因,无非就是积累不够。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诵读、背诵结合,精选教材中一些经典诗歌、课文或者语段、名家名句,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直至能够背诵。例如,我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荀子的《劝学》并且背诵,并告诉他们:以后凡是涉及学习的作用、意义、方法等方面的话题,完全可以从课文中引用经典语段作为你的佐证材料。这样,当学生遇到类似情况,就能灵活运用,“引经据典”,不会再觉得“无话可说”,可以让表达更有文采,达到对学习效果的强化作用。
(四)循序渐进,扩大诵读外延,培养诵读习惯
诵读教学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初中的诵读,往往追求准确、响亮、整齐,虽然拉腔拉调,听上去不自然,但这是基础。中职阶段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应该逐步加强语速、停顿的诵读节奏训练,追求诵读的自然化和情感化,力求把文本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是一个不断进步、提升的过程,是一个需要教师指导、严格训练的渐进的习惯过程。
诵读的内容不能仅限于课本。诵读内容的选择,遵循的原则应该是:材料要精,不要泛。读就要读最好的,最有代表性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包含这层意思。教材之外的经典篇目,比如我校选择了《三字经》、《弟子规》这样的传统诵读入门文本,作为“疯狂早读”活动的诵读材料。这些材料内容浅显易懂、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通过一个阶段诵读,很多学生都已能背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改革语文考试体系,优化考评方法
“哑巴英语”的教考弊端,最近几年正得以纠正,相比而言,中职语文教考体系却仍然在走老路。当前中职学校的语文考评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在这方面,我校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摸索。比如,建立“诗歌会”社团,开设“演讲与口才”、“沟通技巧”、“求职、应聘技巧”等选修课,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评,学习成绩计入学分。“普通话水平测试”通过等级考证也被作为学生毕业必需的条件之一,且与专业技能等级考证同样重要。
加强诵读教学,各级各类中职学校完全有条件和能力,也得到了许多学校的重视,正有序展开并不断得以推广。古今实践都证明,诵读法是行之有效的。中职语文教学要在以读为本的原则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口、耳、眼、脑并用,听、说、读、写、思齐走,扩大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储备,加深学生的文化积淀,发展能力,提高素质,让中职语文教学在各方面克服困难,纠正偏差,回归传统,使中职语文教学更科学、合理,更具人性化、趣味性和实用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陈业桃.关于中学语文诵读教学现状的调查[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2]覃可霖.论语文诵读教学[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
[3]魏春英.中职生诵读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06(2).
[4]郑学武.诵读训练方法例谈[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23).
[5]卜彦丹.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语文天地,2009(9).
[6]周庆元,于源溟.诵读法的历时演化与现时解读[J].中国教育学刊,2004(10).
[7]佘晓萍.中学语文教材古诗文中月意象的审美教育价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12).
(责任编辑:谢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