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确立职业理想是中职生职业价值观培养的重点

曾俊香 陈远盛

(南宁市职业教育中心 广西 南宁 530011)

摘要:职业理想是人的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阶段是确立职业理想的最佳时期。当前,在全面推进职业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应加强生涯规划和职业理想教育,引导学生确立务实而具体的职业理想,将其作为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的工作重点抓紧落实,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他们做好生涯规划,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帮助其练好内功,形成职业理想教育的整体合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职业理想;中职生;职业价值观;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8-0074-03

理想是人对未来事物的想象和希望,包括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等,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依托,共同构成人的前进方向、奋斗目标和内驱动力。其中,职业理想是生活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必要的过渡阶段和中介环节,是指人们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和发展目标做出的想象和设计,涉及择业和立业两个方面的内容。职业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对各种专业人才需要的反映,职业反映了社会的需求,同时又是个人实现生活理想的手段。职业理想反映了个人对社会需求的认同,是个人需要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职业理想的形成与发展是人的理想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标志,直接影响着生活理想、社会理想的力度,具有主导和先决的性质,指导统率着人的职业价值目标、职业价值评价和职业价值取向以及择业立业行动。职业理想作为一种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是人实现职业愿望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中职阶段是确立职业理想的最佳时期

人的职业理想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长大后自然形成的,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实践的深入,身心发展的成熟,尤其是伴随成人感、独立性、自尊感等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对各种职业的了解,在成人引导和社会教育影响下,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性格,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家庭的期望等,将个体愿望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而形成的。职业理想的形成是一个复杂、长期的心理想象和设计规划的过程。这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成长时期(出生~14岁);探索时期(15~24岁);确定时期(25~44岁)。美国学者萨帕认为,中职时期是职业探索初始阶段,是个体成长与学习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学生会主动参与班级或社团的各项活动,从中尝试、检验和发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并寻找自己较喜欢、觉得能胜任的职业范围,探索自己可能的就业或创业方向。在这个时期,如果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生涯规划和职业理想教育,引导学生确立务实而具体的职业理想,就会事半功倍。

引导学生确立职业理想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德国生物学家巴斯德强调:“立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工作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这是一条规律。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美国哈佛大学在研究中发现,有清晰的近长期目标的人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生活得好,事业有成;而目标模糊或没有目标的人则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生活一般或很不如意,事业平淡或工作不稳定。唤醒学生的尊严感,使学生学会关心,关心自我与他人,关心专业学习与劳作,是学校培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根本任务。在中职阶段,学校加强生涯规划和职业理想教育,引导学生确立职业理想,意义非凡。

第一,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在本世纪中叶,我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跻身中等发达国家行列,要实现这个目标,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教育学生胸怀祖国,立志成才,确立职业理想,刻苦学习锻炼,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第二,是推进职业素质教育的根本性措施。近十年来,我国中职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中职教育要“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还没有很好地 解决:不少学生学习目的、职业前途不明,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习惯不良,诚信、敬业、责任心缺乏,实践能力不强。而兴趣、习惯、诚信、敬业、责任心、能力等恰恰是技能型人才最宝贵的素质,也是影响人的一生成长与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据笔者对2 191名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的调查,对“职业指导课对你现在的专业学习和今后发展的作用大吗?”的问题,57%的学生表示很大或较大,35.1%的学生表示一般,7.9%的学生表示较小或无所谓。也就是说,九成多学生关注职业指导课,希望从这门课中学到更多的东西。推进职业素质教育必须使教育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突出实践教学,注重养成作用,强化生本教育,要教育学生了解“我是谁”、“我能做什么”和“我该做什么”,正确认识学习与工作、职业与人生、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树立较为远大的职业理想。这对于学生明确学习与工作的目的意义,端正学习与工作的态度,激发内在动机和兴趣,调动学习与工作的积极性,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第三,是帮助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手段。追求幸福生活是人类的共同愿望,也是青少年学生的理想目标。中职教育的目标任务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基。对于学生而言,对其一生起作用、影响其一生的不是某种技术、知识和技能,而是理想、信念、情感和价值观。为此,学校应抓好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确立务实而具体的职业理想,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使其发现自己的优势智能,运用自己的优势智能和美德建立自尊、自信;要调节学生的心态,使其身心健康、情感和谐、意志坚强;要优化学生的个性,使其自由意志获得体现,各种需要、潜质、个性获得更好的发展。这是帮助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手段。

而在现实中,青少年学生职业理想的状况令人堪忧。据调查,在小学,80%以上的学生有自己的职业理想;在初中,有职业理想的人下降到50%,到高中,有职业理想的人不足20%。不少初、高中(中职)毕业生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或就业)时不知所措,更多地听从他人的安排;有的上了高中(中职)或大学就失去了方向和动力,高中(中职)或大学毕业了还弄不清自己该做什么。由于没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指导,缺乏职业理想,不少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兴趣缺乏,动力不足,对人生和职业前途感到困惑迷茫,做事敷衍塞责,没有责任感,得过且过,自控性、辨别是非和抗诱惑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都比较差,在做人做事上存在不少问题。造成这样的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教育者对生涯规划和职业理想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生涯规划和职业理想教育薄弱和缺失。生涯规划和职业理想教育实际上是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更符合学生成人成才的实际需要。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的港台地区,从小学就开始开展生涯规划和职业理想教育,而我国内地目前仅在高校和中职学校才开始开展这方面的教育,在小学、初中阶段,生涯规划和职业理想教育还是一项空白,在中职学校,生涯规划和职业理想教育还很乏力。

引导学生确立职业理想的方法和策略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职阶段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初步形成的时期,是价值观或职业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确立职业理想的最佳时期。职业理想受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下形成的职业理想也不同。如果认为人生即享乐,将人生看作纯粹的人的生理需要,其职业理想即为能赚大钱,满足物质消费需要;而如果持“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即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就会以尽力帮助他人、奉献社会为己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为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提供内在强大的精神动力。

指导学生做好生涯规划 根据学生富于想象、向往未来、渴望成才但又不知如何走好自己人生道路的特点,学校可从实际出发,上好职业生涯规划课,引导学生确立职业理想,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做出安排,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和职业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自己。通过班会、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及职业能力测试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正确地认识自己。其次,要让学生了解社会职业,可以通过查询、听报告、外出参观或实习锻炼等方式,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行业、企业、专业,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再次,要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业及职业进行选择,确立自己的职业方向和发展目标,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和职业发展规划。最后,要让学生按计划自觉行动,为实现职业理想而奋斗,这是实施职业理想教育的重要环节。需要注意的是,学业及职业的选择,志存高远是可贵的,但不根据自身条件、不结合社会需求进行选择,所确立的职业理想就有可能成为空中楼阁。因此,要教育学生把个人兴趣、发展需要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树立务实而具体的职业理想。

帮助学生练好内功 学生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和发展目标做出想象和设计,涉及择业和立业两方面的内容。这需要学生不断学习、实践和探索,根据多方面情况做出选择、调整和修正。在职业理想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坚持贯彻“德育为先,能力本位,全面发展”的原则,既要做学生人生规划的导师,又要做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员,更要做学生思想成长的辅导员,还要做学生职业创造的引路人。要根据经济社会对人才的规格、职业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各学科教学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帮助学生练好内功。这些内功主要包括:(1)自主学习能力,如主动观察、独立思考、发展兴趣、个性表达、自学能力和习惯等;(2)思想道德能力,如追求真理、勤劳致富、乐于奉献、诚信、敬业、合作、责任心等;(3)积极创造能力,如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勇于探索、勤于劳作创造等;(4)坚持实行能力,如吃苦耐劳的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等。其中,自主学习能力是基础,思想道德能力是核心,积极创造能力是关键,坚持实行能力是保障。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确立职业理想,学生是主人,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和帮助者。要引导学生确立职业理想,尊重学生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需要,承认其差异,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结合个人的兴趣、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自主做出选择,确立职业方向和发展目标;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和超越性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全面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特长。

形成职业理想教育的整体合力 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社会教育是重要条件,只有三方协调统一,形成整体合力,效果才会好。为此,教师要敬业爱生,言传身教,以自己丰富的学识、高尚的人格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学生树立榜样。要指导家长以实际行动教育子女,教给子女做人做事的道理与方法,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电视、网络、报刊等大众传媒对各行业中涌现出的劳动模范和优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应大张旗鼓地宣传报道,树立典型,弘扬职业道德精神,使人们心中形成人人能成才、行行出状元、勤劳可致富的信念,自觉抵制不劳而获、唯利是图等错误观念。社会各行各业在选拔用人上要按德才兼备的标准执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净化社会环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海恩.关于“中学生职业理想”的影响因素研究[EB/OL].[2012-11-19].http://gd2009.teacher.com.cn/VserLogcommoit.aspx?VserlogID=20917.

[2]郑和钧,邓京华,等.高中生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钱景舫,孙玫璐,蒋文立.生涯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迟希新.教育:提升学生的生命境界[J].人民教育,2009(20).

[5]边晓丹.80%高中生无职业理想 哪个环节出了问题[N].杭州日报,2010-06-29.

[6]黄尧.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王恒)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