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大学现代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 吴维宁
【摘 要】MOOC的核心是课程视频。在开发过程中存在技术设备至上,直接套用科教节目制作手段和工业化流水操作等主要问题。在课程视频制作中,主管部门要改变开发理念,关注课程内涵,利用常规的设备和技术手段,可持续地推进。厘清科教节目和网络教学的区别,以简洁实用为基本原则,突出教师魅力,营造自然、安静的学习氛围。调动授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校内培训,鼓励教师自己制作课程视频,开发出更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课程。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认知;MOOC课程视频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4-0031-02
作者简介:吴维宁,上海海洋大学现代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教育技术研究。
教育部、财政部于2011年印发《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将视频公开课建设列入“本科教学工程”,组织高校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程。2012年MOOC(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风潮席卷全球,我国高校特别是一流高校,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等也积极跟进,各种合作和联盟此起彼伏。
笔者自2012年8月即开始关注MOOC,并一直不间断地在国内外各类MOOC平台实际参加了30多门课程的学习。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课程视频尽管投入不少,数量不少,大师不少,但在学习者中认同度不高。即使有些选课数较高的课程,如果没有学分认定等管理措施,真正自由选学的人数很难理想。网络课程视频是MOOC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视频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学过程是一个学习认知过程,教学活动应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因此要研究和改进教学视频存在的问题,从认知规律出发,避免出现类似精品课程建设中,仅仅为精品而精品,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一、网络课程视频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技术设备至上,难以可持续性发展。受“技术中心论”的影响,一些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管理部门,将主要注意力放在硬件环境的建设、昂贵设备的购买以及专业视频服务外包上。在课程视频建设中,片面追求视频的技术标准,不顾不同课程的教学实际,硬性制定一些技术指标。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引进了新技术、新观念、新人员,教育教学就会发生根本的改变,而事实并非如此。造成每一次新的热潮来临,以及每一次改革方案出台,首先想到的就是技术设备购买,花费大量资金建设高规格的视频录播教室、录像大厅,购买高级摄像机系统和专业的软件平台,造成大量的重复投资、重复开发、重复建设。
2.沿用科教电视手法,疏离感强。从教育电视、电视教材到视频公开课等,课程视频的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有必要更新制作技术和制作理论。但是很多MOOC课程视频,沿用科教电视尤其是《百家讲坛》的模式,教师对着一群学生讲课,而真正的学习者在旁观教师上课,使得学习者有一种疏离感,很难融入到课程中。也是源于电视手法的习惯,摄制人员有时为了追求画面的生动效果,会刻意做一些多角度的镜头切换,滥用特技效果。有的视频插入无必要的背景音乐,或者背景布置插入整幅的学校风景画、建筑图等,干扰受众的学习心理。国外MOOC课程更受人们喜欢,很大程度在于课程更注重展示教师在镜头前表现力,倾向于通过丰富的身体语言对学习者加以引导、启发,这样的画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让学习者仿佛置身于讲课现场。
3.流水制作,课程缺乏个性。课程视频制作工作量大,为了追求开发速度,采用工业化操作手段,流水线、机械化、规模化操作,制作模式化和套路化的现象比较严重。把在正常教学中须一个学期完成的课时集中在几天内讲解录制。主讲教师只负责课程讲授,很少与技术人员沟通交流,也不会花时间了解摄录编辑技术。成片则基本由学校电教中心或外请专业团队制作完成,而制作人员不仅与教师沟通很少,之间也很少交流和协作。这样,课程视频的开发由一个个互相割裂的部分组成,而不是一个联系密切的合作团队。技术人员虽然有视频制作的专业知识,但课程知识有限,很难有效把握课程特点,再加上时间紧迫,镜头运用和拍摄切换经常不甚合理。同时,由于讲课教师与技术人员之间的陌生、沟通缺乏,加上教师缺乏上镜的专业训练和上镜经验,录像效果大打折扣,严重影响受众的学习心理。有些学校采用一体化速成摄录软件,直接录制教师上课实况,基本不做后期制作,简单插入片头和片尾就算完成,短平快地制作出了大量品质不高的产品。
二、改进课程视频制作的措施
MOOC教学是授课教师与学生在不同的空间、时间完成的教学活动,应符合学习者的心理认知发展规律,在开发过程中,无论是教育管理部门、授课教师、技术人员都要将“以人为本”放在首位,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改变课程开发理念,注重应用推广。在课程开发上要去除形式主义、功利主义,避免陷入技术应用越多越好、设备越高端越好的误区。教学视频资源要依据学习科学理论、方法,组织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过程,结合先进的视频制作技术和经验进行制作。要符合“内容为王”的策略,不是设备和软件的堆积,教学内容是课程视频的重中之重,而制作技术和理论只是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更好地完成优质课程视频的制作。要从津津乐道于漂亮豪华的录像大厅,转向推介受学生追捧的授课教师上来;从统计动画个数、高清镜头转向分析学生自愿选课和完成课程的数据上来。
还要注意可持续发展的导向性作用。学校开展MOOC教学,一方面是服务社会和大众,另一方面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教师通过课程准备、录制和编辑等实践,可以切身体会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特点、教学模式。但是现在很多学校花巨资购买非常规设备和技术、花大价钱外请技术人员,将面向大众传授知识的教学弄成了高大上的精英化演讲,将有限的投资只花费在少数课程上,而大批的课程和教师很难得到实践和探索的机会,这样无益于在高校中普遍开展教学改革。同时,课程视频资源建设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工作,必然要注意经济性原则。高端的设备和先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增加了课程建设与运行的成本。尽量利用常规条件和服务来建设MOOC,这也是高校自主推进MOOC的必然选择。
2.厘清科教节目与网络教学认知心理差异,正确运用技术手段。尽管只是传播媒介不同,科教节目和网络教学无论是受众、学习方式、学习目的都有很大不同。MOOC课程视频制作时,可以借鉴科教节目的表现手法和技术手段,但是切忌直接套用。
科教节目中心是“看”,即受众的中心活动是观看,如《百家讲坛》等一样,即是观众旁观电视中的讲课者为电视里的观众讲课。同时,看电视时,观者处于放松、自由和多干扰的状态,与电视屏幕距离也较远。为了引起关注,在节目制作中会较多运用动画、特效、背景音乐、蒙太奇的组接方法,渲染主题,制造视觉冲击,增强观看兴趣。
而MOOC课程授课,其中心是“学”。学习者在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较近距离地在PC或便携终端学习。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多媒体的学习过程中,无关的声音、图片和文字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简洁、实用是课程视频的最基本要求。课程视频将授课教师直接推送到受众面前,感受教师跨时空、个人化的面对面授课。因此,要尽量去繁就简,营造自然、安静的学习氛围,突出教师的个人魅力和课程知识内涵,可以用板书表现的就不要flash动画,可以1~2个机位的就不要用上摇臂等非常规手段,避免过分的艺术渲染和过多的技术应用。
3.调动授课教师主观能动性,提供人性化的课程视频。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完成大量的录制工作,课程录制大多安排在演播厅、录像厅中,面对陌生的教学环境、几台摄像机,再加上灯光的烘烤,教师均会紧张,即使平时风趣幽默、激情饱满的教师也会失去了原有的感觉,难以发挥正常的教学水平。长期的课堂授课,不同年龄、性别、学科、性格、爱好、生活背景的专业教师,会形成其个性特点的授课风格。要提高教师在课程视频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录制地点、录制方式、技术应用都可以多样化、人性化。允许教师自由选择录像地点和表现方式,可以直接录制真实的课堂教学,也可以让教师在自己熟悉的办公室、实验室录制,可以站立款款而谈,也可以坐立循循善诱。
同时还要鼓励授课教师自己录制、编辑。以往由于昂贵的专业设备和复杂的技术操作,视频制作只能由专业人员进行,普通大众难于入门。如今普通大众也能利用普通电脑和通用软件处理视频了,学校可以在校内培训教师使用个人录像机和通用的视频制作软件,教师自己拍片、剪辑和后期制作。这样能大大缓解教师的镜前心理压力,更自由、放松地面对镜头。通过自己控制教学节奏、关注点和表现形式,制作出其心目中的课程,大大提高课程视频的质量。使得开发的教学资源将更有针对性,更能体现课程的人性化,不仅形成课程资源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也能避免不必要的挥霍与浪费。
MOOC教学正处于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阶段,我们需要借鉴学习先进的经验,客观分析问题,摒弃技术至上、数量至上的快餐观念,从学习者的认知心理规律出发,确保课程视频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为高校教育改革服务,为社会大众服务。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吴维宁.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Coursera评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2).
[2]王竹立.技术与教育关系新论[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2).
[3]侯新昌.“视频公开课”强烈反响背后的理性思考——顺呼信息网络技术,遵循心理认知规律[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0(4).
[4]王健,郝银华,卢吉龙.教学视频呈现方式对自主学习效果的实验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3).
[5]袁松鹤,刘选.中国大学MOOC实践现状及共有问题——来自中国大学MOOC实践报告[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4).
(编辑:秦俊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