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中职学校“爱”的教育中不可缺少“惩戒教育”

摘 要:“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周弘老师运用赏识教育,把聋哑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为留美博士后,所取得的成功经媒体报道后,“赏识教育”不仅被无数家长奉为“宝典”,媒体更是把“赏识教育”推崇到了极致。本文提出中职学校“爱”的教育中不可缺少“惩戒教育”,而把“惩戒教育”和“赏识教育”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爱”的教育。

关键词:赏识教育 惩戒教育 惩戒制度

笔者在中职学校工作多年,担任了数届不同专业的班主任,亲身体会到,由于生源和教育结构等问题,在中职学校仅依赖“赏识”来教育学生是行不通的。只有在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发展的前提下,建立起切实有效的“惩戒”制度,把“惩戒教育”和“赏识教育”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爱”的教育。

一、“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

“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周弘老师运用赏识教育,把聋哑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为留美博士后和首届海内外《中国妇女》十大时代人物。所取得的成功经媒体报道后,“赏识教育”不仅被无数家长奉为“宝典”,甚至《光明日报》在2003年4月10日的教育周刊中提出“提倡无批评教育”,把“赏识教育”推崇到了极致,一时谈论“赏识教育”的文章与言论铺天盖地。在我们平时班主任交流中,也常常听到“不要批评,要多鼓励和表扬”的声音。

不可否认,周婷婷成功了,但“赏识教育”真的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吗?个体的成功能代表所有吗?以往的教育方法中确实缺少表扬与鼓励,但教育中仅仅需要表扬与鼓励就行了吗?中职学校的生源大都来自于中考落榜生,此外还有初中没有毕业的,不敢参加中考的,有成绩差,也有因纪律差被初中学校劝退的,还有不想学习被父母强迫送来的……这些中职学生可能很需要表扬和鼓励,因为他们身上亮点比缺点少,他们接受表扬的机会要比别人少。但是一味地表扬和肯定有助于学生改正身上的陋习吗?有助于学生健康地成长吗?答案是否定的,甚至有可能助长不良习气的生长和膨胀。笔者记得2013年所带的班级中有一个学生上课经常迟到。为此,笔者找过他聊过好多次,每次聊之后,他都会改变一点点,但是没过一两天,又恢复了原样,甚至笔者还给他的迟到计过时,每当他比前一次提前一点点到教室,笔者都给予他肯定:“今天来得比昨天早,下次再来早一点就好了。”但是,效果甚微。直到后来,笔者不得已采取了笔者所认为的下下策——惩罚制度,每迟到一次就到笔者办公室抄学生手册中的相关规定,2000字起步,第二次是翻倍4000字,第三次是8000字。终于,抄了两次之后,这个学生再也不迟到了。

惩戒有惩罚、警戒之意,在《辞海》中解释为“惩治过错,警戒将来”。通过对学生的不规范行为进行惩戒,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有清楚的认识,并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而并非仅仅是某些人认为的“惩罚”。其实“惩戒教育”在我国由来已久。纵看我国古代,就有“严师出高徒”之说,而“戒尺”是严师常用的惩戒工具;横看国外的教育,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都依然保留了惩戒的方式。笔者曾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个洋媳妇如何利用惩戒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她教育孩子的方法与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家长可能不同。例如我们的很多家长是跟着孩子的身后跑着喂饭的,但是文章里的洋媳妇是孩子不认真吃就饿着,而在自己的孩子用小锅敲打欺负其他孩子后,她直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用小锅敲打教训了自己孩子,通过惩戒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深刻地牢记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为此,洋媳妇的小孩三岁时就已经学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等等,生活和自理能力远远超越了我们国内许多同龄的孩子。此外,在国外,无论是欧美,还是澳洲,老师都有惩戒权,允许体罚学生,甚至有相应的规章制度。

二、我国教育谈“罚”色变的原因

但是我国目前却是谈“罚”色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当前的一些教育理论盲目地推崇“赏识教育”,对“惩戒教育”基本上是持着否定的态度,再加上部分媒体和社会舆论为了吸引眼球,一味地推波助澜甚至造假。网络上一旦出现老师惩罚学生的帖子(且不说发帖的人居心何在,也不说谁对谁错),媒体大都是不分青红皂白、一边倒地谴责老师行为不当,对事件的起因和过程却三缄其口。另一方面是我国目前仍然缺少切实可行的法律依据,老师难以掌握惩戒的力度,同时还要为一些出乎意料的后果承担责任。前不久我们看到一则这样的新闻,课堂上一个两度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因老师批评要求请家长到校配合教育而跳楼自杀。恐怕这位老师是难逃制度的惩罚和良心的谴责了,但学生顽固的陋习与脆弱的心理素质也足以引发我们的深思。

三、如何践行“惩戒教育”

所以,采用何种教育方式,如何恰当地使用某种教育方式是我们教育中最重要,也是最难把握的一环。在我们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在教育过程中,当我们根据对学生个体的认识不得不采用“惩戒教育”时,我们应当牢记,惩戒必须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发展为前提,只能罚过失,不能辱尊严,尤其反对带有情绪性的惩罚。并且在惩戒之前,最好能建立起相关的“惩戒”制度,让制度来管人和辅助教育。这种“先礼后兵”的方式,有助于“惩罚”的实施,事先跟学生说明惩罚的原因与方式,让学生知道老师惩罚的原因是对事不对人,也有利于学生对“惩罚教育”方式的接受。十多年的中职班主任工作,笔者发现一个规律,“赏识教育”比较适用于女生,对女生的教育使用“赏识”大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男生的情况相对复杂,所以在笔者所带的班级中,如果是男生为主的班级,笔者一定要建立起班级管理和奖惩制度,也即班规。当然,班规的制定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还要考虑可操作性,特别是惩戒制度。如果班规不具备实际可操作性,那么班级管理制度将会形同虚设,班主任的威信力也会受到学生的质疑。此外,还要根据违纪情节的轻重来设置惩戒的力度,整个惩戒力度应该呈递增的态势,如劳动委员向笔者汇报某位学生不参加值日卫生工作,作为班主任的笔者首先是先向其他学生了解具体情况,究竟这位学生不值日是客观原因还是主观原因。如果他是生病了,笔者会在关心他的同时,提醒他下次应当和其他同学调整好值日的时间;如果他是想偷懒,第一次笔者会要求他好好学习一下班规,同时把没有完成的事情做好。当然,假如他已经是第二次犯同样的错误,笔者就会执行班规中的惩罚制度。所以在以往班规的实施过程中,笔者并没有感受到太大的阻力,很多学生也都能心甘情愿地接受惩罚,而且这些学生大部分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再也没犯过类似的错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职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兄弟姐妹不多,让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的父母都将孩子捧在手心上。一些家长对“赏识教育”存在误解,对于过于容易得到的表扬,让一些孩子变得麻木、自私、缺乏爱心和责任感。没有“惩戒”,缺少磨炼的内心将因此变得脆弱。所以,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都是教育的形式,只有将“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爱”的教育。

(作者单位:湛江机电学校)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