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征保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205)
摘要:不同的视域有不同的看法评价,高职教育发展成就的影响已延伸到高职教育目标之外,其发展成就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应试教育、人力资源流向、普通本科教育模式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教育;发展;影响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3-0081-03
作者简介:阳征保(1970—),男,硕士,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与高职教学。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总结了高职教育的成就:一是高职教育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二是高职教育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三是高职教育紧密联系经济社会,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不同的视域有不同的评价,高职教育的发展成就已延伸并影响到高职教育目标之外。
一、高职教育发展的影响瞭望
(一)为农业人口迁移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育学者杨东平的研究显示,2002—2007年,湖北省考取专科院校的农村生源比例从39%提高到62%。从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近四年的招生统计结果看,农村生源都超过70%;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烟台职业学院2012年招生信息也显示,七成新生是农村学生。经济状况及基础教育水平的博弈基础不对等,农村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少,处于低层次的高职教育以农村生源为主体。由于政府的信息系统和统计工作滞后,我们无法准确统计,超过1 400万的高职毕业生中到底有多少成为了市民,有多少是新生代农民工或农民。当前的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中存在诸多不能回避的尖锐问题,但我们必须承认,教育是现代化、城市化的保障,包括高职教育在内的我国高等教育扩招满足了人们对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在为社会输送大量人才的同时,对农村人口,特别是老少边穷及工业落后地区农村人口迁移并成为城市市民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冲击并将改变应试教育观念
在三年时间内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合格劳动者,是件对应试教育有深刻启示的事情。高职教育对应试教育的深远影响虽然尚未引起社会和专家学者的足够关注,但可以预见,高职教育的发展终将使公众彻底改变对高等教育的看法:每个人,无论其基础教育情况,无论年龄、性别、种族、宗教或家庭状况,都可享有接受某种类型高等教育的机会。毋庸置疑,高职教育的发展冲击并将逐步改变人们考分至上的观念,促使人们深刻反思我国高等教育培育对象选拔与培养方式的科学性。
(三)为经济发达地区培养了大量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
社会存在经济差距就存在劳动的比较收益,存在劳动的比较收益就存在人才流动;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决定着劳动力市场的有效需求量,经济社会需求是人才就业的基础和前提,人才需求量与人才流向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中国地域广大且资源禀赋不均,以非均衡为特征的经济改革政策已经使我国经济在区域上大致按东、中、西部呈梯度发展的态势,社会结构呈现出区域与区域、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农村、农村与农村四大差别,人才市场需求与人才流向都呈现出空间格局不平衡的多维梯度结构特征。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对全国31个省农民工的监测调查,在所有外出农民工中,上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占58.4%,其中,大专及以上的占6.4%。按国家当年1.53亿农民工的统计数据计算,新生代农民工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为570万人,姑且假定其中高职毕业生的比例为70%,那么,其中尚未市民化的高职毕业生有近400万人。虽然我们没有任何资料可查,以农村生源为主的高职毕业生中有多少在经济发达的城市里谋生,有多少回原籍生存,但经济发达地方是各类人才流向和劳动力聚集的地方,高职教育为经济发达地区培养了大量的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是不容置疑的。
(四)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影响普通本科教育
不同的教育观念下有不同的教育实践,有不同的教育课程实践与观念。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模式的核心内容,不同的高职教育模式在最后必然体现为课程模式的区别。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高职教育理论相对滞后,反而使得高职教育发展与改革过程充满了变革活力和探索精神。高职教育发展中借鉴澳大利亚TAFE模式、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加拿大和美国CBE模式、德国“双元制”模式等国外职业教育模式,广泛开展了产学研结合、订单培养、双证书制、多元目标引导型、弹性学制型、过程探索型、双元主体型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和工作坊教学、行动导向、基于工作过程、课程项目化、能力本位、多元整合等课程教学实践。高职教育重视学生技能培养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等,事实上已经深深影响了普通高等教育,并开始为其所借鉴。
二、对高职教育发展的思考
(一)重视高职教育的农村人口转移功能
关于高等教育与人口的问题,我们以往主要关注人口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和高等教育对人口质量的提高、结构的优化和数量的控制、收入的增加等方面,很少去讨论高等教育对我国农村人口迁移的影响。东北师范大学2007届高等教育学专业李红珠在其硕士毕业论文《我国高等教育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研究》中曾提出“高等教育可以直接促成农村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但论文重点却是从高等教育哲学、人力资本理论、社会资本理论角度去论述高等教育发展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其“高等教育可以直接促成农村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的观点并未引起学界重视;非常关注“三农”问题的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没有从这方面进行过探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陆益龙教授在《制度、市场与中国农村发展》一书中也未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数量庞大的中国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的城市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据美国学者阿列克斯·英克尔斯的研究,在决定一个人的现代性水平方面,教育是一个首要的因素。从日本和英国的现代化过程来看,平民教育的传播是推动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人口出生具有先赋性和代际传递性,通过高等教育釜底抽薪式地转移乡村人口才是中国城市化的根本出路之一,将农村人口转换成城市市民是中国高等教育独特的功能。目前,对以农村学生为主体的高职教育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意义缺乏权威和实证研究,也没有引起有关学者和专家的足够重视。这极不利于我国城市化战略。从城市化功能看,高等教育政策应该向广大农村学生,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农村学生大力倾斜。
(二)变革教育体制机制,推动高职教育职能的多样化
高职教育目前还只是缺乏与普通高等教育沟通和衔接路径、无法满足学生继续学习需要的一个专科层次。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层次的上移与社会发展程度相关,与高等性无关,简单阻碍或终结学生学历上升愿望与上升通道的制度安排是不合理、不公平的,高等教育体制机制上需要解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相互沟通的问题。在高考考生持续下降、高等教育出现生源危机的环境下,高职教育拓宽生源视野,将有益于中国城市扩建中出现的三千多万失地农民的福利教育制度的构建,有益于高等教育生源制度安排的变革,有益于高等教育培育对象选拔与培养方式的创新。按照罗尔斯的差异原则,多种教育培养模式需得到鼓励,从而寻求差异化和个性化教育设置,以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高职人才培养通道是否畅通,高职教育职能的多样化是关键。
(三)强化政府的高职教育监管责任
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向经济发达地区,导致高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在数量、结构方面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不一致。从整体数量上看,表现为教育不足或过度教育与知识失业;从整体结构上看,表现为某一层次或某一专业的人才过量与人才短缺同时存在。适时适需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是地方政府举办高职教育的期望。高职教育为经济发达地区培养了大量的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劳动力,但高职教育整体发展上存在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导致人才区域流向的不对称,人才区域配置的不均衡反过来又扩大了经济的区域差距。国家经济政策上需努力平衡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劳动收入上的比较收益,人才流向才会趋于合理化、均衡化。仅凭市场力量未必能够充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一个必然而自发产生的服务于公共福祉的“市场”是不存在的,没有地方政府深思熟虑的战略性介入,粗放发展的市场和日益增长的竞争将进一步扩大地区之间高职教育发展的差距,扭曲地方政府发展高职教育的初衷。政府必须加强和完善社会经济发展预测、专业人才培养状况信息平台、专业教育水平评价信息平台、就业状况信息平台、人力资源供求预测、高职专业预警机制等方面的制度与机制建设,构建一种动态的、主动适应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的、不仅具有导向性且具有预警性的专业建设机制,并大力扶持欠发达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专业建设。
(四)创新高职人才培养特色
每种课程模式都有利有弊,没有一种教学方式是完美的,必须依据学校自身的教育特色、教育理念来权衡利弊,课程与教学方法应呈现多样化而各有特色。教学特色是高职教育特色最基本的内涵,直接指导课程与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不同的课程模式对应不同的教学方式,只改变课程设计本质而不思考相应的教学方式变革,或只改变教学方式而不思考相应的课程设计创新,或创新不适合学校自身教育特色与教育理念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教育价值都不会太大。默会知识论论证了知识的本质是默会的,所有知识不是默会知识,就是根植于默会知识,而加强主客体之间的对话和互动,是默会知识获得的根本途径,启发式教学、发现式教学等个性化教学手段能激活个体的默会思维。我国以国家级示范校骨干校建设为先导,把高职教育特色概括为专业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以具有普适性的产学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理念来指导高职课程与教学改革,不但难以真正形成从实践到理论层面适合中国国情与体现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课程与教学模式,反而因泛化而可能在解构学科课程模式的同时忽视课程体系与课程设计及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忽略课程设计创新与教学方式变革之间的关联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美)斯里坎特·M·达塔尔,戴维·A·加文,帕特里克·G·卡伦.mba教育再思考:十字路口的工商管理教育[M].尹志宏,徐帆,译.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鲍洁.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状况研究[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3]陆益龙.制度、市场与中国农村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4]李红珠.我国高等教育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研究[D].沈阳:东北师范大学,2007.
(责任编辑:杨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