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重庆市垫江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2014年4月份,垫江县新民镇部分养羊大户的饲养的种羊,羔羊,出现以下症状:口、唇、鼻部黏膜处现脓疮水泡,随后病情进一步的发展,变成黑色结痂,部分羊还出现咳嗽,拉稀,食欲锐减,体质下降,最后死亡。给养羊户造成了一定的损失。通过实地调查了解,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羊传染性口疮病。
(一)疫情调查情况
新民镇位于垫江县西北部与四川邻水县交界,养羊大户位于部分山区,山区地理条件,牧草茂盛,非常适合羊的优势。2014年4月,部分养羊大户饲养的山羊出现发病,死亡的情况。在流行病学调查中,一位养羊户违规从邻水县引进10只种公羊和母羊,没有实行隔离观察,检疫造成的。
(二)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危害山、绵羊,以6月龄内的羔羊或幼羊最为易感,常呈群发性流行。羔羊发病率高达100%,1周龄内幼羔发病后病死率高达90%;成年羊发病较少,多为散发。
病羊是主要传染源,刚组建的羊群和第一年生产羔羊易发,特别是病羊的痂皮带毒时间较长,病毒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健康羊常因皮肤、黏膜擦伤处接触到病原而感染发病。
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春秋产羔季发病较多。由于病毒的抵抗力强,羊群一旦被感染则不易清除,可持续危害羊群多年。
(三)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3d,病羊主要以口唇部感染结痂为主要症状。在口唇部皮肤和黏膜见到丘疹、脓疱、溃疡和结成的疣状厚痂,肉芽组织增生,使口唇肿大,影响采食。有时在口腔黏膜处出现被红圈围绕的灰白水泡,继而形成脓疱,破裂后形成浅的溃疡。严重病例,患部继续发生丘疹,水疱,脓疱,痂垢,并相互融合,波及整个唇部、面部、眼睑和目廓,形成大面积龟裂和易出血的污秽痂垢,痂垢下往往伴有肉芽组织增生,使得整个嘴唇肿大外翻呈桑葚状突起,严重影响采食,同时表现流涎、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反刍减少、被毛粗乱无光、消瘦。
本病病程为2~3周,治疗管理不当,病羊可因饥饿衰弱或继发感染致羔羊死亡。
(四)病理变化
病羊口角或上唇有棕色的硬痂胸腔有多量淡黄色液体,肺小叶间组织熏宽,小叶界限明显,脚膜变厚而粗糙。并有黄白色纤维蛋白层附着,心包膜内积液,心肌橙驰、变戟。
(五)实验室检验
(1)病原学检查。①病料采集:病变局部采集水疱液、水疱皮、脓疱皮以及较深层痂皮。②电镜观察:病料制片,磷钨酸钠负染后直接作电镜挂查,可见特殊形态的羊口疮病毒粒子,结合流行病学分析、疽状和病变,即可确诊。
(2)血清学试验。本病可用补体结合反应、琼脂扩散试验、免疫荧光技术、反向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血清学方法进行诊断。
(六)防治措施
第一、勿从疫区引进羊或购入饲料、畜产品。引进羊须隔离观察3周,严格检疫,同时应将蹄部多次清洗、消毒,证明无病后方可混入大群饲养。
第二、保护羊的皮肤、黏膜勿受损伤,捡出饲料和垫草中的芒刺。
加喂适量食盐,以减少羊只啃土啃墙,防止发生外伤。
第三、本病流行区用羊口疮弱毒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使用疫苗株毒型应与当地流行毒株相同。也可在严格隔离的条件下,采集当地自然发病羊的痂皮回归易感羊制成活毒疫苗,对未发病羊的尾根无毛部进行划痕接种,10d后即可产生免疫力,保护期可达1年左右。
第四、病羊可先用水杨酸软膏将痂垢软化,除去痂垢后再用0.1%~0.2%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创面,然后涂2%龙胆紫、碘甘油溶液或土霉素软膏,每日1~2次,至痊愈。蹄型病羊则将蹄部置5%~10%福尔马林溶液中浸泡1min,连续浸泡3次;也可隔日用3%龙胆紫溶液、1%苦味酸溶液或土霉素软膏涂试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