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熊/ 四川省苍溪县浙水乡畜牧兽医站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高度接触性、致死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症状是急性败血症、发热、咳嗽、高度呼吸困难。剖检病变是双侧性胸膜肺炎和出血性、坏死性肺炎。
每年的春末和秋末,中小型猪场均会集中频繁发生多种猪呼吸道疾病,尤其是生长育肥猪发病率最高。通常在4 ~ 5 月份和9 ~ 11 月份,生长育肥猪感染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几率非常高,针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病特点及正确的防控措施进行阐述,希望会对广大养猪同行有所帮助。
( 一) 流行特点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为呼吸道寄生菌,对猪具有高度的宿主特异性。各种品种、不同年龄的猪都有易感性,但是3 ~ 4 月龄猪最易感,初次发病猪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经过一段时间,发病率和病死率显著降低,但隔一段时间后又可能暴发流行。本病的发生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大,饲养环境突变、断奶、转群、密度过大、恶劣的气候条件、气温骤变、通风不良、氨味过浓、闷热潮湿、卫生条件差、饲养管理不善、长途转运等,均会加速本病的传播,尤其在应激因素存在的条件下,同一猪群可同时感染几种血清型。患呼吸系统疾病时容易发生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50% 的病例常与巴氏杆菌、链球菌、嗜血杆菌及肺炎支原体等混合感染,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 二) 临床症状
病猪精神沉郁、厌食, 体温41.5℃,剧烈湿咳,呼吸高度困难,有的呈犬坐姿势,鼻孔有泡沫样血液流出。病猪大都全身发绀,其中,鼻翼及四肢末端、臀部更为显著,指压退色,死亡猪只发绀更为明显。
(三)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存在于呼吸道,肺炎多为双侧性,在心叶、尖叶和膈叶多发。突然死亡的最急性病例可见气管、支气管内有大量泡沫样液体其中混有血液,肺部病变为红色或暗红色充血区,有时可见鼻孔流出血性鼻液。急性病例肺炎病灶呈紫红色,质地坚实,轮廓清晰。间质内有大量血色胶样液体,纤维素的渗出较少。病程较久的慢性病例纤维素性肺炎的表现十分明显,肺脏表面、胸膜、胸腔、心包腔被覆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使胸膜、心包粘连。组织学变化呈典型纤维素性肺炎病变。
(四)鉴别诊断
急性病例要与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及链球菌病相区别,慢性病例应与猪喘气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相区别。
传染性胸膜肺炎与猪肺疫的临床症状和肺部病变都相似,均能产生类似胸膜炎的病变,较难区别,但急性猪肺疫常见咽喉部肿胀,皮下组织、浆膜以及淋巴结有出血点,肺部感染病变多在前下部;而胸膜肺炎的病变往往局限于肺和胸腔,肺部感染部位多在后上部,且有局限性的纤维素性胸膜炎。
传染性胸膜肺炎与猪喘气病症状有些相似,但喘气病的体温不高,病程长,一般表现为慢性干咳与气喘,不引起死亡,肺部病变对称,呈胰样或肉样病灶,病灶周围无结缔组织包囊。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有多系统性,呈多发性浆膜炎(心包、胸腔和腹腔都有纤维素样物)、多发性关节炎、脑膜炎等,保育猪尤为多发。伪狂犬病及蓝耳病的诊断要结合猪群的发病流行特点及血清学、病原学的检测。
(五)防治
1. 首先应加强饲养管理,严格卫生消毒措施,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合理饲养密度。应从无病猪场引进公猪或后备母猪,防止引进带菌猪,引猪前用血清学试验进行检疫。应用相同血清型的疫苗免疫2 ~ 3 月龄仔猪,可获得良好预防效果。
2. 采用“全进全出”饲养方式,出猪后栏舍彻底清洁消毒,空栏1 周才重新使用。
3. 对已污染本病的猪场应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查,清除血清学阳性带菌猪,并制定药物防治计划,逐步建立健康猪群。
4. 在混群、疫苗注射或长途运输前后7 d,应投喂敏感的抗菌药物,如在饲料中添加优乐高或爱乐欣或道安按500 g/t 拌料进行药物预防,可控制猪群发生本病。
5. 疫苗免疫接种,目前国内外均已有商品化的灭活疫苗用于本病的免疫接种。一般在5 ~ 6 周龄时首免,2 周后二免。母猪在产前4 周进行免疫接种。可应用包括国内主要流行菌株和本场分离株制成的灭活疫苗预防本病,效果更好。
6. 疾病早期用抗菌药物治疗有效。建议首选药物是青霉素,其次为氯霉素、增效甲基异恶唑和四环素,可依据所用药物的特性进行多次注射,或通过饲料喂服,同样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