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新`(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禄口中心小学,211113)
朗读,是积累优美词语和精彩句段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通过反复朗读,语言的分寸感、畅达感、情味感才能奔涌而出,对课文意蕴的领会才能更加透彻。现结合《黄河的主人》一课教学,谈谈朗读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其一,朗读要有指导。
大家都知道,朗读要讲究方法,需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训练、提高。《黄河的主人》一课教学,若是漫无目的地让学生朗读,效果肯定不佳,学生的体会肯定不深。正是有计划地加入音乐,有计划地指导读好句子,有计划地读准字音,才能让学生更真切、准确地感悟文本,想象艄公自信的内心和乘客们坦然、惬意的情感,增强对艄公成为黄河主人的认识和敬佩。朗读,是化别人的语言为自己的语言的一种方式。反复朗读,文中的语句、文中的意境,萦绕心头;那情如发于己心,那语如出于己口。愈积累愈丰富,愈丰富愈自然流畅,逐渐就积淀成一种语感了。教学《黄河的主人》一课的后半段,我安排学生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目的也在于此。当然,不是所有课文都适宜朗读,也不是所有需要朗读的课文都需全篇指导,有时候,抓住一点或两个经典例句、片段来训练,就可以了。
其二,朗读要有刺激。
朗读也需要外部刺激。这种刺激,可以是一种朗读的氛围,也可以是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个情境。有了这些刺激,学生才能进入一种亢奋的朗读状态,在此状态中进行朗读训练。如《黄河的主人》一课中,我加入了音乐刺激。课堂伊始,以一曲《黄河船夫曲》导入,高亢、嘹亮的乐曲渲染了黄河的浩大气势;课堂行进中,品读文中黄河浩大的句子时,再放音乐,这时,文字与音乐融合。在此基础上指导朗读,加深了学生的感受,真正达到文字与情境交融之目的。当然,这节课,我们还可运用多媒体进行黄河咆哮的画面演示,再一边放音乐、一边朗读,让学生快速进入文字描写的情境,达到最佳朗读状态。
其三,朗读要有感悟。
阅读教学中,教师主要指导学生感悟文本内容,体会思想内涵,同时也要指导学生感受优美的语言,学生对语言文字感受越丰富,对思想内容的体会也就越深。如何达到这些要求?朗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在不同的词语比较朗读中、在不同的句式诵读比较中,才能发现语言运用的妙处,从而对语言和语境有所感悟。如教学《黄河的主人》一课,我抓住文中描写羊皮筏子的一段,指导学生反复对文字进行比较朗读、品读,再在多媒体出示的羊皮筏子图片和制作过程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悟羊皮筏子的简陋和劳动人民的智慧,最后再来朗读,效果很好。可见,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思维的积极性,让他们全身心、主动、轻松活泼地去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体悟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其四,朗读要有层次。
朗读也应注重层次性。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段目标的阅读部分,第一学段的第2个目标,第二学段、第三学段的第1个目标就有“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内容。显然,这已为我们清楚地指出了朗读的3个层次:正确、流利、有感情。再者,从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出发,我们也应该在教学引导中体现层次性。怎么体现?第一,从本课预设的朗读目的上,有计划地进行分层指导;第二,班级学生每人读的次数,以及读的能力要有分层提高。《黄河的主人》一课教学,针对第一个方面,先播放歌曲《黄河船夫曲》,让学生感受黄河浩大,建立表象,再初读表现黄河气势的句子;接着,再听曲,看投影,进一步增强表象;最后,配乐读,品读,巩固深化。针对第二个方面,分3个层次进行教学:(1)对于朗读能力较弱的学生,把目标定位在读通、读准字音上。(2)对于朗读能力一般的学生,把其训练的目标定位在读通、读准课文上,要求读出一定的感受。对于朗读效果的检查,放在品读环节。(3)对于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把目标定位在“有感情地朗读”上。
其五,朗读要有变化。
朗读还要有变化。《黄河的主人》一课教学,我选择的方法是:把读的指导和说的训练融于生字教学中,即:从生字展开,经片段学习,指导朗读;再由生字教学结束,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把生字连起来说话。这样,把听、说、读、写几种训练杂糅在一起,让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综合训练。其中,读的训练,我又采用从直观表象到音乐激发,最后落实朗读。这种方法,让读的训练更趋变化。就这一课读的方法来说,也有很多变化。如我听过一位教师上的《黄河的主人》一课,他让学生把第1自然段与第8自然段放在一起读,问学生体会到什么?再读,再体会,把第2自然段与第8自然段连起来读,问学生体会到什么?再读,再体会……如此往复,看似平淡无奇,但效果极佳。
其六,朗读要有评价。
朗读评价不可缺少。教学《黄河的主人》一课,我采用“赛”的方式组织朗读活动,如小组比、男女比等,并引入自评、他评、小组评。但朗读是一种极具个性、融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文章的体会即使一样,表达出来也肯定有所差异。学生口诵文字,心入其境,以朗读来倾吐自己的心声,就会读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地再现其情其境,把文中人物的所思所想活脱脱地表达出来。因此,评价时,教师应允许并鼓励学生通过各自独特的视角去体会、去解读课文,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只要学生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朗读内容,读出了真情实感,都应给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