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义
(江苏省镇江市第三中学,212001)
教学导入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导入等于成功的一半”。情境式导入是初中化学课堂导入的常用方式,它通过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感意境或生活、社会场景,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思维冲突和认知需求,从而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初中化学课程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教材所呈现的形式也各有不同。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根据不同的知识、能力及目标要求而采用多种导入方式。复习回顾、课堂竞赛、小组合作、目标呈现等“非情境式”导入在实际教学中,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价值。下面以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非情境式”导入为例加以阐述。
一、复习回顾式导入
复习是通过引导或回顾把记忆不够牢固或遗忘的知识重新激活和记住,并通过重复使以前学过的东西在脑海中的印象更加深刻一些,存留时间更长一些。复习不仅可以加强已学知识的记忆效果,同时也可以为要学知识的引入起到铺垫和联系的作用。
在平时的新授课中,可以通过复习回顾上一节课或上一章节所学的内容来引入新课的内容。例如,在学习沪教版初中化学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的内容前,可以先复习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第3节《自然界中的水》中关于水的电解的知识,回顾“水的电解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所组成的”,从而让学生对物质的组成有一定的认识基础,对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是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方面的理念再次深化。这样的导入,可以促进学生思考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知识的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物质组成与结构的教学内容。而在中考前的复习课中,基本上每节课都应该通过复习回顾新授课中的知识结构和重难点来导入。
在运用复习回顾式导入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采取个别提问、相互提问、小组竞赛、随机抢答等不同的方式,以避免学生感到枯燥;同时,应该在上课前提醒学生提前复习相关知识,以避免在课堂上出现“一问三不知”的尴尬场面。
二、课堂竞赛式导入
在教学导入中,适当地引入竞赛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兴奋感”,快速地将学生的思维导入到相关的教学内容中。
例如,在教学沪教版初中化学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3节《物质的组成》的第2课时时,笔者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化合价背诵竞赛来导入,采用小组赛和个人赛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牢固地记忆了化合价的口诀以及化合价的运用,从而为学生掌握化学式的书写作好铺垫。在教学同一节的第3课时前,笔者又安排学生进行化学式书写竞赛:通过全班书写,先评出小组名次,再评出个人前5名;对个人前5名进行附加赛,通过在黑板前依次回答教师问题的方式进行淘汰,最后留下的1名就是此次化学式书写大赛的个人冠军。这样的导入,让学生对化学式的书写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动力,对化学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在安排竞赛式导入的过程中,应该做好学生的组织工作,以避免影响课堂教学的秩序;同时,应该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以避免影响重点知识的教学。
三、小组合作发现问题式导入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课程改革重点提倡的学习和活动方式,在教学导入中,小组合作发现问题式导入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例如,在教学沪教版初中化学第5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第1节《金属的性质与利用》时,笔者便采用了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的导入方式,以“学生找到及教师提供的金属样品与实验室提供的各种药品之间能够发生何种反应、反应现象有何不同”为引导,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实验操作和交流讨论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理解。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金属材料中的铜(电线)、金(首饰)、铂(首饰)和银(酒杯)一般很难与酸试剂发生反应,加热后的现象也不明显;而铁钉、铝片和镁条比较容易与酸试剂发生反应,但反应现象的剧烈程度明显不同,且铝的反应还具有特殊性。在操作观察和讨论分析后,学生提出了“为什么不同的金属会有不同的反应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等问题,从而为引入金属的活动性等教学内容提供了良好的思维铺垫和感受基础。
四、目标呈现式导入
在某些化学概念的教学中,通过直接给出课堂教学目标的方式来导入,能够快速地让学生把握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进入化学概念的学习中,从而有效地节约课堂教学的时间,提高学生掌握化学概念的效率,特别有利于简单化学概念的记忆和理解。
例如,在教学沪教版初中化学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2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时的课堂导入中,笔者就通过PPT直接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元素的定义及其简单分类,掌握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认识自然界中的常见元素,了解元素摄入量多少和人体健康的关系。
3.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
4.初步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这一指向性明确的目标呈现式导入,让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始终沿着指向学习目标的路线推进,教学过程始终紧凑、有效,没有绕弯、偏差。
课堂导入的方式取决于教学内容、目标的安排,教师的教学风格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状态和习惯,必然是多样化的。情境式和“非情境式”的导入并不是水火不容的,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合理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才是化学教学的必然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