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葛梦瑶
上海往事,在我们的昔日华梦里是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跑马场,是二十世纪初的外滩万国建筑群,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百乐门大舞厅,而老一辈的上海人不曾忘记,新一代的上海人不曾知道的还有一个地方也曾与上海一同经历了历史的繁荣兴衰——“外滩源”。
“外滩源”因地处黄浦江和苏州河交汇之处,居上海外滩的源头而得名。那不但是外滩开始生长的起点,也是上海发端的原点。与外滩不同,“外滩源”因未能得到第一时间的保护与修缮,破旧败落,曾一度被隐没在这个城市飞速转动的齿轮中,成为一片令人尴尬的黑洞。
所幸在沉寂了近半个世纪之后的2002 年,这片不可复制的区域,“外滩源”又重拾昔日的华光异彩。这一次“外滩源”得到了“重现风貌,重塑功能”的机会,并将“文化”、“艺术”、“时尚”、“风雅”、“神秘”揉撮在这个错落有致的空间里,就此,上海的一个新地标——洛克. 外滩源拔地而起,涅槃重生。“洛克. 外滩源”专案东起圆明园路,西至虎丘路,北临南苏州路,南至北京东路,坐落于具有历史风貌的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与现代动感的浦东陆家嘴隔江相望,成为浦江两岸新、老建筑群对话的独特风景线。来自美国波士顿的建筑师本? 伍德(Ben Wood,Benjamin Wood)负责洛克. 外滩源总体规划,也由此见证了这块新“源中源”的焕然新生。
重拾世纪文脉
外滩的源头,就在绿树覆盖的中山东一路33 号内,那幢建成于1873 年的原英国领事馆建筑,开了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的先河。在其周边,现存15 幢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和一批风格多样、流派纷呈的中外经典建筑,绝大部分建于1920年至1936 年间,集中体现了整个外滩地区建筑中西文化交融的风格,也见证了上海从开埠到成为远东第一大都市的辉煌历史。站在兰心大楼六楼的露台上,旁边是重建的“英国领事馆”和大教堂,仿佛置身于某个欧洲小镇的花园。
外滩源,是历史留给上海的一笔财富。保护好、开发好,必须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广纳群智。从规划设计、老建筑保护,以及开发利用,有关职能部门、国内外知名规划设计专家提出了很多意见建议。经一番论证,专家达成共识:坚持“真实性原则”,修缮前对文物做深入研究,确保修缮原汁原味;实施“最小干预原则”,只针对残损部分采取加固和围护措施。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尽量恢复原材、原色、原态、原物,体现历史原貌及其沧桑美感。
关于如何把握新老建筑之间的关系,BenWood 提出一个别出心裁的想法,可以通过由穿过老建筑步入新建筑的特殊形式来消除老新建筑的对立、达到彼此烘托的建筑效果。他想要呈现的不光是建筑风格的交替,更是时代的更迭,但这种变化展现的是自然的时光流淌,而非时代的断层或跳跃。
在整体空间营造方面,洛克. 外滩源具有强大的先天优势。与后来打造的如静安嘉里中心等现代商业体不同,洛克. 外滩源更像是一个具有独特历史积淀的商业街区,这个空间既是开放的,没有明确的边际概念,同时又是紧密的,由一栋一栋老建筑和新建筑串联起来。Ben Wood 强调,洛克. 外滩源想要打造的是一个立体的阶梯式的建筑空间,沿江的大片草坪十一第一个阶梯,将上海最引以为豪的江景映入项目内;六层的老建筑是第二阶梯,还原历史的旧貌;高耸的新建筑是第三阶梯,代表现代上海的活力和激情。由此,营造成一个特别、全面并且风格强烈的建筑空间。在风尚方面,洛克. 外滩源突出了“艺术”、“文化”两个概念。依靠长期的文字,影像,甚至是人们的记忆来累积沉淀,洛克. 外滩源成为了上海人文艺术交汇处。洛克. 外滩源中最吸引人们的项目之一的是原亚洲文会,现如今的上海外滩美术馆。原亚洲文会所在的亚洲文汇大楼前身是“上海博物馆”,当时的馆藏以动植物、化石等自然历史为主。
Ben Wood 和他的团队在得知这段历史后决定,将亚洲文汇大楼恢复其博物馆的功能,成立了如今以当代艺术为中心的上海外滩美术馆。另一个值得期待的项目是光陆大楼里仍在筹建中的光陆大剧院。历史上的光陆大楼曾是上海滩最高端奢华的剧院之一,这里曾云集众多上海文人在此观戏,当时世界众多著名电影公司也将这里设为总部,包括派拉蒙、米高美等。因此,如何让这座拥有光辉岁月的历史剧院,重新焕发出夺目之光,都是设计团队非常关注的。
建成于1886 年的原联合教堂,曾是旅沪外侨的宗教与社交生活中心,33 米高的尖塔曾经是苏州河口的地标。老照片上,联合教堂的建筑韵律明快,细部装饰质朴、典雅,青红砖混砌的墙体,体现着朴素的风格。如何最大限度保留联合教堂的历史元素?有关方面和专家研究了多种方案。有专家提议“热水瓶换胆”,即原地重修,保留外墙一层皮。但由于年久失修,且经历火灾后的墙体承重能力有限,必须紧贴外墙筑一圈钢筋混凝土框架。而这样,建筑就成了现代水泥空间,将失去清水砖的历史原味。另一种方案是“平移修复”,但外滩源缺乏平移展开的场地,且教堂墙体很可能因经不起往返两次移动而散架。还有专家提出“落架大修”方案,即拆下教堂的全身零部件,按测绘图纸,补上所缺的部件,然后重新安装,恢复原样。经过专家组和市文管委、规划局、房管局的认真讨论研究,最终选定第三种“落架大修”方案。像这样充分论证,寻求最佳保护方案的案例,几乎贯穿整个外滩源开发全程, 这使开发保护方案不断完善。
凤凰涅槃 艺术复兴
在各方的悉心重修下,如今的外滩源已经是凤凰涅槃。从中山东一路33 号正门进入,一大片绿色扑面而来。这一大片刚刚对公众开放的公共绿地,从原来的7500 平方米扩建到24000 平方米。绿地内最珍贵的是27 棵被保护下来的古树名木,有广玉兰、雪松、桑树、丝梅木和银杏等,树龄都在百岁以上,最年长的广玉兰已有200 岁。东侧大草坪、南侧绿地和绿化岛,都是当年英领馆的原貌。一条主路贯穿绿地,直通领馆正门。绿草茵茵,古树葱郁,鲜花绚烂。置身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外滩难得的宁静。米黄色的外墙,深棕色的木制百叶窗,黑色的铁质落水管,青灰色的阳台廊柱……“外滩源壹号”恢复了原先英国新文艺复兴样式。
圆明园路、香港路东侧的外滩源文化广场,面积达1000 平方米,设有升降式舞台,周边是原英国领事官邸、教会公寓、联合教堂、真光大楼、兰心大楼等老建筑。长276 米的圆明园路,铺设深色九龙清花岗岩,两侧栽种着北美鹅掌楸,全天禁止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通行。路东侧有外滩源公共绿地和半岛酒店新建筑,西侧排列着真光大楼、兰心大楼、协进大楼、哈密大楼、女青年会大楼、圆明园公寓、安培洋行大楼等保留历史建筑。
从外滩源壹号西侧出来,便来到了圆明园路景观特色街。这里有8 幢风格迥异的历史建筑。雅致的步行街,将城市绿地与沿街精美的历史建筑连成一体。徜徉其中,不仅能享受优美的景观环境,还能感受外滩源独特的历史文化气息。
外滩源正在用它洗尽铅华的风姿,重新迎接世人的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