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帆
雾霾再次在京津地区笼罩,PM2.5 再次成为媒体焦点,资本市场上相应的概念股也相应出现大幅波动。
商业已经改变了国人的生活,那么,它能恢复我们的蓝天吗?
对于这样一个宏大的问题,苏州贝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冉宏宇表示,科学是一个渐进的演化过程,用科学解决现实问题也需要一个过程。
他认为,现在我们对雾霾的发生机理还没有彻底搞清楚。因此,商业和技术能做的,一是用最快的时间描绘出雾霾这种天气现象的发生机理,二是改善局部空气环境。
后者,正是冉宏宇现在的工作。
他创立的苏州贝昂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为社会提供清洁空气解决方案,其生产的贝昂牌空气净化器,已经进入行业前十名。
作为一名有国际视野的创业者,冉宏宇提出,解决消费者最头痛的问题,正是创业公司的动力所在。但在雾霾的问题上,无论是创业者、消费者,还是政策制定者,都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先进的技术能让你的小环境更加舒服,但再厉害的技术,也不可能在朝夕之间解决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冉宏宇说,从国际经验看,这场雾霾狙击战,我们一定会取得胜利,现在的关键是时间。
初创业: 计划外的创新
相比飞利浦、夏普等老牌厂家,只有四年多历史的苏州贝昂科技有限公司在空气净化行业,只是一个小字辈。
不过,这个小字辈一开始就显示出与众不同。比如,在冉宏宇的创业团队中,既有和他一起回国的海归博士章燕( 现在是他的妻子),也有在内地市场打拼十多年的营销精英;资本构成中,既有合伙人自有资金,也有来自国际知名创投基金和苏州市的政府投资基金。
贝昂的合伙人之一、北京大学国际投资管理协会会长胡加明告诉记者,股东们投资贝昂并没有打算赚快钱,三五年不分红都没关系。因为大家都看好这个产业和冉宏宇创业团队的能力。
看好它的不仅仅是股东。
2009 年,贝昂公司刚成立,冉宏宇研发的“下一代环保节能空气净化技术”就入选了第三届苏州工业园区领军人才项目。
如此被看好,冉宏宇在接受采访时,却给出了一个有点意外的说法: 做空气净化,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原来,冉宏宇在中国科技大学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的专业都是空气动力学。虽然这两个学校,一个有我国最好的空气动力学专业,一个是培养出30 多位诺贝尔奖得主的百年名校,但它们与空气治理都不太沾边。
转折点发生在2006 年。
当年,冉宏宇以加州理工学院研究科学家的身份,加盟了美国特信华有限公司,任研发主管工程师。
这是一家以研发新技术对外授权为商业模式的高技术公司。当时只有150 人左右,市值却达到20 亿美元。包括苹果公司在内,许多美国高科技公司都是他们的合作伙伴。
冉宏宇负责一个用离子风来散热的项目。因为特信华公司正在开发的一项应用于解决高密度电子系统微型化的技术,有一个关键的挑战就是电子元件散热一直有问题。
冉宏宇在研发后期发现,离子风微型风扇虽然能快速散热,但它也几乎把附近所有空气中的污染物都吸附过来了。这个结果,对电子系统的伤害与系统过热的结果几乎一样大。
耗费了两三年的光阴,成果却不能得到商业应用,这对于一个年轻的工程师来说,打击可想而知。
冉宏宇在那段时间,冷静地回顾了整个技术的研发,梳理了一下可能的商业应用前景。他发现,许多伟大的科学发明成果,都不是最初设计者理想中的产品,但最后他们都找到了合适的发挥空间,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比如,这个技术应用到空气治理中,就会有很好的前景。
“我们最初经历了很多怀疑,尤其是投资圈,认为中国市场不会接受空气净化器。”在不久前的一次媒体专访中,冉宏宇回忆说,但他依然坚持,空气净化产品和水净化产品会成为城市居民的刚性需求,甚至应该超过空调、微波炉。
求发展: 小公司也有大梦想
室内空气净化,是冉宏宇要攻克的第一个目标。他引用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说,空气污染每年大约造成全球200 万人过早逝世,其中一半以上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另外,由于雾霾的原因,有些人现在形成了一种观点,室内要比室外好,而且长时间不通风。事实上,室内空气污染比室外的环境污染更为严重,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2013 年,是我国空气净化器市场开始发力的一年。作为后起之秀的贝昂科技有限公司,也开始频频受到投资者关注。
据媒体报道,软银赛富、联想旗下君联资本等业内排名前十位的投资机构中,至少有五家来贝昂考察过。2013 年,赛富更是投出千万美元级资金入股贝昂。
这些挑剔的投资人,不仅看好产业,更看好冉宏宇在创新上的坚持。
冉宏宇告诉记者,贝昂的离子风净化技术已经在多国取得了30 余项专利。它结合了国际前沿的电子、材料以及空气动力学的控制技术,利用高度集中的电磁场,将空气中的颗粒离子化。通过电场的作用驱动空气流动、吸附颗粒。因为这种设计无需机械部件,达到了空气静音循环和清洁的一体化。
此外,冉宏宇说,由于他们解决了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臭氧控制等技术难题,并且不需要更换耗材,能为消费者省下一大笔费用,从去年以来,公司的产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正是出于扩大规模、加大技术投入的双重诉求。
解决室外的问题,也成为冉宏宇下一步发展的重心。出发点,是环境污染程度的测量难题一直未解决。
据报道,去年南京遭受重度雾霾时,一些研究者发现,我国除了北京等极少数地区有测量的基础数据外,许多城市根本没有完整的数据可供参照,所谓研究雾霾的发生和治理机理,大部分也只能靠估测,缺少定量的精确性。
有分析指出,这并不是地方政府或者研究部门懈怠,而是现在的数据收集成本太高。一台机器动辄数万元,一个城市要想联成监控网,并不是几台就够的。这个成本,很少有地方政府能够完全承担。
作为行业研究者,冉宏宇对此有清晰的判断。据了解,贝昂已经研发出一款空气检测产品,更多型号的产品也将在不久面世。这些产品和物联网技术结合,可以实现整个城市和地域的智能联网监测和快速反应。
“我们希望能用国际一流的技术来降低监测成本。虽然暂时还达不到像家用血压计那么低的价格,但也要把价格从万元级拉到千元级。这样,整个雾霾治理才有更为扎实的基础。”
冉宏宇告诉记者,这个产品可能不会像室内空气净化器那样立即畅销。但国际一流技术公司的成长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真正能改善消费者生活的产品,才会有长久生命力。我们认准了这个方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我们也相信市场会给我们回报。
■记者手记
1 + 1〉2 的混合式创新
冉宏宇告诉记者,他最初设想的商业模式,是公司只负责研发专利技术,通过专利授权,实现与下游合作伙伴共同成长。
这也是美国硅谷技术公司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商业模式: 研发、生产、品牌、渠道都由最专业的公司运营,从而实现效率最大化。
现在,冉宏宇发现,贝昂正从一家轻资产的技术公司,走向从研发、生产、品牌、渠道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公司。
这并不是他所希望看到的场面,不过,他也并不排斥接受这个现实。
他告诉记者,贝昂虽然没能按照既定的轨道发展,但在股权合作上,在获取初期宝贵的商业资源时,苏州元禾控股有限公司及时出现,与贝昂共同实现了另外一种1 + 1〉2 的效果。
苏州元禾控股有限公司的前身是苏州创投集团。从资料上看,这家管理超过210 亿元资金规模的投资控股企业,业务覆盖了股权投资、债权融资和股权投资服务三大板块。
苏州元禾的背后,是苏州市委、市政府和苏州工业园区的政策支持。
冉宏宇深有感触地说,像苏州工业园区这样,提供包括从办公场地等硬件设施到创业投资等软环境在内的一条龙产业孵化服务,即使在硅谷也是没有的。
正是元禾控股最初的股权投资,以及苏州市创业投资孵化器的相关资金、政策的扶持,与冉宏宇的技术优势发生了正向的化学反应,才有了现在的贝昂。
冉宏宇认为,我国的商业环境正走在不断向好的路上,贝昂的创业团队经过四年的磨炼,也愈发成熟。同时,市场对贝昂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形势下,公司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