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志
(三峡大学湖北宜昌443002)
【摘要】根据中央于2014年出台的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一系列要求。而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受到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政府以及自身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制约。从整体发展看,山区村镇人居环境的改善与其他地区发展差异较大。为缩小这种差异性与改善山区村镇人居环境,本文通过对山区村镇的特殊性进行分析,从区位、交通、经济发展、居住环境等一系问题,探讨了山区村镇发展改善人居环境,需要抓住全国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同时,挖掘山区村镇自身的特点,发挥山区村镇优点,改善山区人居环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山区村镇;人居环境;红坪镇;改善
近些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农村的文件,继而出现有城市带动农村、反哺农村、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措施,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快速发展的背后,同时出现了地区村镇发展不平衡;村镇建设模式化;经济发展单一化,形成跟风模式;虽然近些年的建设,村镇都大力发展了居住环境、基础设施和配套环卫设施等,但是大都停留在基础层面,没有从根本上去解决人们的居住环境,大都以套用或照搬的方式。而山区村镇的建设更加不能完全照搬和套用其他地区的建设模式,它本身有自己的自身特点和属性,因此改善山区村镇人居环境需要从山区村镇的特殊性去研究。
1. 山区村镇建设的发展现状
1.1区位现状。
中国是个多山地的国家,东部平原,西部崎岖,而中国经济重心主要集中在平原地区,因而基础设施平原地区比较完善;虽然近些年大力发展西部,由于受到地形、交通地位、经济辐射等的影响,山区村镇的发展还是受到了局限。山区很多村镇虽然在居住环境上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受到经济活跃地区村镇建设和城镇建设模式的冲击,形成了很多不符合自身需求的村镇建设形制,反而破坏了居住环境。山区大多数村镇分布在交通相对滞后,居住聚落形式相对较零散,只有一部分村镇由于受到主要交通和地区辐射的影响,形成沿路建设村镇、依托旅游建设村镇等形式,而形成的中心村镇,居住环境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在区位相对偏避的村镇,在建设上基本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居住环境。正因为受到区位的影响,出现了村镇居住环境上的差别。
1.2交通发展现状。
山区在交通的发展上也是制约制约山区村镇经济的一大因素。虽然近些年国家发展修建有公路、铁路、水运等多条线路网络,但是在大多山区村镇上交通网络并不发达,很多山川地区村镇,由于地形高差较大,修建道路困难,大都是修通人口密集区域。山区村镇的居住聚落往往较为分散,很多住宅也是依山而建,大都是独家独户,交通网络需要全部覆盖,这样就增大了基础设施的投入,所以就形成近些年的村镇建设,把居民的住宅集中建设,减少设施的投入,这样也存在着生活上诸多的问题。
1.3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自古就是农业社会的大国,很多地方还保留着传统经济的生产模式,然而在很多的山区由于信息不发达、交通不发达和在生产方式上采用的是传统农耕的形式,不能形成规模或产业链的形式,使山区村镇的经济严重滞后,导致人们的生活水平比较低。再有就是有些山区村镇在道路和区位相对较好,同时受到外来经济的辐射和影响,人们的经济水平有比较大的提高。但从总体的发展来看,全国在山区村镇发展模式比较好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也有些,数量上较少,大都还是处在摸索阶段或模仿阶段。也出现了很多不符合本村镇发展经济,照搬别人的形式,导致很多村镇出现雷同的发展模式,失去了原有的发展优势,而并不能为村镇发展带来长久的经济发展模式,丢掉村镇原有的个性。
1.4居住环境现状。
(1)通过国家这些年对农村村镇的大力扶持发展,农村村镇的居住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例如:道路村村通、电力、生活用水、电视网络等基本覆盖整个农村。在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中很多村镇都对农村住宅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整,很多村镇把住宅集中建设,形成社区形式,居住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在这发展的背后农村的生活最终还是要回到产业,村镇住宅的集中、道路覆盖等一系列的设施建设虽然改善了居住的问题,但是为农村农耕等经济、生活也带了很大的制约。
(2)山区村镇很多版图面积较大,居住聚落较为分散,而村中到路网络的覆盖就相对较差,有的目前还是小路或翻山才能到达。新农村的建设大都数住宅都是对外立面进行了修整,而内部环境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善,有的为了村镇的整体协调,挖掘所谓的民居文化,把建筑外观进行统一的模式化修缮等措施。而从人们居住环境的真正需求上来说,到底是否能真正满足人们的需求,是否给农村的生活带来便利等,有没有得到过论证得另说了。
2. 山区村镇人居环境建设原则
2.1根据国家颁布的一号文件,要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的要求,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的一系列政策,强调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热环境相协调。发展农村经济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要尊重农村本身的发展规律与农村居住的聚居形态,以及农村自身的文化背景。
2.2要从根本上改善山区村镇的居住环境,必须增加经济的发展优势,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特色,使村镇的经济发展和居住环境相协调。从山区村镇做了一系列的调研,总结出改善山区村镇居住环境的几条原则:
(1)加强山区村镇在区域范围的连带作用,发展各村镇的优势。
(2)从村镇地形空间布局上,合理规划山区村镇的居住空间布局,发挥村镇在空间上的个性优势。
(3)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前提下,发展村镇的传统经济产业,加强在技术和模式上的升级。
(4)进一步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道路、电信网络、环卫设施、水体设施的投入。
(5)在区域范围内有计划的发展集约化经济模式,形成区域内驱力。
(6)在生态规划上,控制好农村线性保护范围。
3. 神农架红坪镇人居环境建设策略
神农架红坪镇处于神农架林区中部偏西,临近主要的经济区域松柏,与木鱼、房县相接。红坪镇有华中屋脊的美誉,生态环境保护完善,动植物品种繁多,例如:红豆杉、金丝猴等国家保护的动植物。该镇区是山峦重叠,西高东低,平均海拔约2000米左右,气候条件优越,水资源丰富,局部地区落差较大。该地区属于鄂西南旅游圈的重点区域,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历史文化旅游、自然风光旅游、农业旅游等。
3.1加强区域优势,起连带作用。
红坪镇在区位上与主要的经济、政治、文化镇区域接壤,如松柏、木鱼、房县。在区域的格局上,大力发展交通、经济联系,促进在区位上的优势升级。加强其余镇区在发展不足上的补给作用,加强自身在其余镇区发展优势的产业上的推动要素的挖掘起联系作用,使区域在经济的发展史起到相互连带。而红坪镇与其余的中心镇区相隔较近,在农业生产经济上较为相似,在区位上从旅游的角度出发,发展自身的有优势旅游点,如:犀牛洞、红萍画廊谷、原始森林、燕子垭等自然景区,形成区域上的旅游联系,开展旅游游览路线。
3.2根据地形空间,合理规划村镇布局。
山地城镇布局主要以带状布局,大都依山、沿交通、水体的聚居形式。神农架红萍镇以带状分布,国道穿过整个镇区,建筑主要面向道路背靠山的布局。镇区两端入口山势较为陡峭,中间较为平缓,有峡谷村镇的感觉,但是镇区中间较宽敞,在入口处有犀牛谷山洞,镇区建筑大都是后来兴建。镇区目前的布局形态较为模式化,基本找不到山区村镇与自然想协调的布局形态,现有建筑大都是开山新建,很多山体裸露在外,甚至有踏荒的危险。沿国道小河内部白色污染严重,河流季节性较强。从整个山镇目前的布局形态看,规划上要抓住山区的有利地形因素,根据山地的地形分布,成退级兴建建筑,两端入口处主要以低矮的建筑为主,采用当地砖石进行装饰,使建筑与山体相协调。在中间处规划镇区活动,商业区域,建筑根据地形吊脚楼形式布局,形成屋面层层叠加的效果,街区形成三纵多衡三点的布局模式,三纵指中心商业街带、两旁居住区带,多衡是主要节点相连,形成网格布局状。三点是指,入口处两点和中间一点的布局模式。是真个镇区有自己的特色形态。
3.3优化村镇产业布局,发展生态产业。
神农架红坪镇主要以山地地形为主,森林面积较大,主要农业经济以山地农业为主,本地区由于植被生态较好,山地涵养水分较足,很多山区小河沟终年不断水,而且水质较好,例如本镇的红岩沟的水质达到国家直接饮用水标准。该镇养殖的黑山鸡、黑山猪等家禽远近闻名,但是大都是小范围的圈养形式为主。而根据本村镇的现状,可以结合山地优势大力发展林下养殖家禽,合理规划水体,可以引水通过吊脚楼下建造,形成一个个养殖水槽,发展养殖神农架的娃娃鱼等名贵的物种。通过整个镇区养殖业的发展,按一定数量把物种放归山林,按照国家的狩猎要求,发展狩猎场的集团式发展模式,形成一大带小的方式。
3.4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在国家的大力扶植农村的政策下大力发展村镇交通、电、信等设施,使村镇的道路等网络进一步完善。加强村镇环卫设施建设,垃圾集中管理,水体分开处理,保护村镇的生态系统不受到破坏。根据山村地形,在山区河流沟体上发展小型水库,加强山区电力设施建设和保证生活灌溉用水。
3.5发展集约化模式,形成村镇内驱力。
在村镇适当发展集约化的经济模式,有利于形成村镇内驱力。红坪镇的红岩沟植被完善,红岩沟河流长度约8公里长,水质达到国家直接饮用水标准。河沟内有中国活化石娃娃鱼。沟体两边山体植被茂盛,生态完善,有天然氧吧的美誉。本镇可以依托本山沟发展集约化生产模式,集中发展河沟两旁山区的林下养殖和特种养殖,在河沟上游设置水坝,保证整个沟段的自来水的供应,在河道段适当设置水体生态养殖,发展观光、养殖为一体的生态养殖集约基地。为本镇带来旅游和养殖的经济效益,带动镇区其余产业经济的建设发展。
3.6保护生态环境,严格控制保护线。
在山区村镇,根据村镇的生态状况,在规划上划定保护线,如:生态保护绿线、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紫线、水体保护蓝线等。村镇的发展对村镇生态环境总会带来一定的破坏,需要在政府的管理下,要严格遵循线性保护措施,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红坪镇红岩沟发展生态养殖农业,在山体河流区域划定保护区域,红岩沟有大量的野生动植物群里,要根据生物多样性的调查,了解当地野生动植物的区域活动范围,保护好生物的多样性。在水体附近划定蓝色区域,严格控制水体附近的建设范围,管理好水体分离排放。
4. 结束语
发展山区村镇改善人居环境,要从根本上满足山区村镇人们的真正需求,需要从生态环境、经济持续发展,以及山区村镇的聚居形态入手,在改善居住环境的同时,要发展适合村镇经济的可持续性,而不是单一改变村镇建设的某一方面,要形成村镇与区域、村与村、人与人、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协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吴良镛.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赵万民. 山地人居环境研究的理论探索和实践[J].地域建筑文化,2014.
[3]谢扬.积极推进城镇化 稳妥建设新农村[J].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11(02).
[4]刘黎明.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历史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J]. 农村生态环境. 2001(01).
[5]李红梅,衡阳.陕北农村环境保护与反贫困的冲突问题初探[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06).
[文章编号]1006-7619(2014)01-0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