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潮流 光有传统还不够

《管子? 乘马》主张:“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由此证明古代传统的中国城市建筑重视环境,主张整体经营,如今的中国建筑也应如此。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传统的就是中国的,然而传统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如今的中国凭借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各行各业努力打着这“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建筑行业亦是如此。

经历改革开放的中国日益富强起来,人们忙着奋斗的同时也急于向世人证明自己的成功。长沙一个15 层宾馆用时6 天的速度让人震惊,各城市在比建设速度的同时也在比建筑的高度,于是人们发现用“雄伟”一词来形容当前的建筑已显单薄,因为当前的中国建筑在发挥自己本能的同时,也在影响这世界建筑潮流,世界建筑奖项被中国建筑及中国设计师摘得足以证明这一点。

日前,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以其另类的造型和风格,赢得了世界高层都市建筑学会专家的高度赞赏。央视大楼建立在北京这个极具传统文化特色的城市,曾几何时,央视新大楼遭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大裤衩”就是对央视新大楼的讥讽,几乎受到了一面倒的批评。

然而,建筑作为一种艺术,不是所有的设计一开始都能赢得人们的理解和尊重的。即便是贝聿铭这样的建筑大师设计的罗浮宫玻璃金字塔主入口,也曾遭到批评乃至愤怒的抵制,若干年之后又被无节制地赞美。过去如此,现在也是如此。面对中国千城如同“一母所生”和“另类建筑”频繁出现的窘境,来自世界建筑奖项总算给国人以鼓舞。

2012 年,中国建筑师王澍获得了“建筑学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评委会给王澍的颁奖词这样写道:“中国建筑师获奖的重要之处在于,它代表着评委会成员们认可中国建筑师将推动世界建筑思潮的发展。同时,未来中国城市化的成功,对中国及世界而言都将是意义重大的,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中国既要保持悠久独特的文化传统,又应关注世界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细细品读,评委对中国建筑师王澍的褒奖,何尝不是对国人的一种提醒?

中国的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世界潮流,光有传统是不够的,央视大楼获得2013 年度全球最佳高层建筑奖足以证明这一点。我们不妨来听听来自评委的声音:央视大楼从痴迷于高度竞赛、自成一统的过往的摩天大楼模式中杀将出来,形成现代的追求雕塑感和空间感、成为城市天际线一部分的高层建筑。其令人惊叹的形式强大而又充满张力,仿佛几股力量朝各方拉伸,预示着大楼所容纳的多元功能,以及这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独特的建筑设计与北京的传统建筑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但绝对不会被同质化以及归类。

在大家惊呼建筑回归传统的同时,我们发现了建筑意义的所在,有时候所谓的潮流只是噱头之一,即使是起初的嘲讽和不认可。所以传统的并不一定是中国的,有时候带有传统元素并有新时期张力的建筑更能让人肃然起敬。

此前,记者在上海采访一名旅德设计师,听他讲德国包豪斯的建筑设计以及建筑设计大师们的故事,其中有一句话让记者至今难忘:只有心怀人民的设计才是真正的设计。在了解和学习了欧洲设计师大师的作品之后,记者开始试图明白什么是“心怀人民的设计”。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