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的雾霾天气证明了目前我国环境污染局面的严重性,而建材企业与环境污染问题有着高度的关联,因此建材企业规避问题并不是好办法,在危机中寻觅商机,突破环保政策的重围才是硬道理。
文/ 许洁
据环保部通报,2 月底中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都出现灰霾,波及面积约143 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此等严峻的天气情况下,各地纷纷加入“抗霾”大战中,“助推”雾霾天气的钢铁、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的建材企业被削减产能或者暂时关停。因此,这些行业环保规范的实施及落后产能的淘汰对治理空气污染至关重要。新一轮“抗霾”运动中,建材企业将何去何从?
虽非“罪魁祸首” 但也“难逃其责”
据环保部公布的资料,在1-5 月大气污染最严重的20 个城市中,17 个城市有钢企。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长富认为,钢铁行业对当前的大气污染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据统计资料显示,钢铁行业污染物排放量较大,2007年黑色冶金及压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占工业排放,烟尘占9.7%,粉尘占16.02%,二氧化硫占8.24%。2010 年全国粗钢产量6.27 亿吨,钢铁企业所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和粉尘的量分别占同期工业排放量的9.5%、6.3%、9.3%和20.7%。到了2012 年,中国粗钢产量已经超过了7 亿吨,预计今后10 年之内,粗钢产量还会进一步提高,各种污染物继续增加。
以上数据仅仅是建材行业的一个分支——钢铁业带来的空气污染,窥一斑而见全豹,虽然钢铁、水泥等相关建材行业并不是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但它对环境的负面效应也比较明显,持续的雾霾天气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来自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由于严重的空气污染每年的经济损失高达5658.8 亿元。报告表明,“中国的空气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基于疾病成本估算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2%,基于支付意愿估算则高达3.8%。”资料显示,2011 年中国的GDP是47 万亿元,若按GDP 的1.2% 算,中国空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已经达到5600 多亿元,是口罩、监测设备等“雾霾经济”的100 倍之多。但如果按3.8% 来算,这个损失更是近2 万亿元。相关建材行业虽非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但也“难逃其责”。
“史上最严”标准相继出炉
雾霾天气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污染到这个程度当然不是短期所为,那么治理绝非能够一蹴而就。
3 月5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指出,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强化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清理各种优惠政策,消化一批存量,严控新上增量。今年要淘汰钢铁2700 万吨、水泥4200万吨、平板玻璃3500 万标准箱等落后产能,确保“十二五”淘汰任务提前一年完成,真正做到压下来,决不再反弹。
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计划,2014 年,工信部从三方面对建材业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一是完善涂料、胶粘剂等产品挥发性有机物限值标准,推广使用水性涂料,鼓励生产、销售和使用低毒、低挥发性有机溶剂;加强与钢铁、建材企业的合作,联合处置铬渣。二是制定高耗水产品、工艺、设备淘汰类目录,推动企业加强节水管理,重点用水企业制定和完善节水管理制度、规划,配备节水设施和器具;加快研发先进节水技术、设备、器具及污水处理设备;大力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大节水技术改造资金投入;加快推进工业废水深度循环利用。到2017 年,树立一批节水标杆企业。三是全面推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引导和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机制,推进非有机溶剂型涂料产品创新,减少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制修订涂料等重点子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和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指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和清洁生产审核;引导企业开展工业产品生态设计,尽可能少用或不用有毒有害物质;实施一批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培育一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创建一批清洁生产示范园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对于治理建材行业污染和加强环境保护的坚决,那么对于首当其冲的建材企业又该何去何从呢?
杜绝“红肥绿瘦”
在不少建材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业绩的“红色利润”与环境保护的“绿色利润”之间失去了平衡,靓丽的数据、优异的成绩单背后,业绩的不断飙升与环境恶化相伴而生。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巨大化,但对于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等关注度不够,结果是肥了利润却瘦了环境。
面对日益恶劣的环境和政府相继出台的环保政策,建材企业应该正视企业的社会责任,积极改善“红肥绿瘦”的现实状况。
据了解,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很多企业已经行动起来。拿河北省这一污染大省的钢铁、水泥企业举例来说,在环保的重压下,河北钢铁企业正在逐步从传统的污染大户向绿色产业转型,在大力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也在积极调整产业区域布局,通过搬迁重组,促使企业的装备、工艺、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实现区域的布局调整和升级改造。继2013 年12 月17 日集中拆除第一批940 万吨水泥过剩产能后,污染“重灾区”石家庄市日前再次启动大规模集中拆除行动。目前,石家庄市拆除的企业正在根据政府“二次创业”的政策措施,积极进行拆除企业盘活土地资源,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业和文化产业,走绿色发展之路。
危机中把握机遇
持续的环保高压政策让许多建材企业深感环境压力巨大,但危机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虽然密集而严厉的环保政策逼着建材企业面对难以控制的成本压力,但对整个建材行业的长期发展来说,企业都应该学会去适应这种变化,寻找最佳的生产方式来把生产成本降到最低,从而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环保政策的发布使得建材行业市场的门槛大大提高,竞争力强的企业会继续提高生产力,而那些以落后的技术和老旧的产品度日的小企业就可能被淘汰出局,这也是强者愈强,使得更优秀的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可以进一步优化市场分布格局,提高产品的质量。进一步产业的整体升级调整。
环保政策的发布引导行业往健康生态的方向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导向下,建材企业想要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则必然需要投入更多时间、精力和资金来研发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节能、高性能的建材新产品,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装备进行生产,并快速投放到市场。这样不仅会提高企业的创新研发能力,对于企业的后续发展,也可以说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持续的雾霾天气证明了目前我国环境污染局面的严重性,未来一段时间将有更多的环境保护政策发布,而建材企业与环境污染问题有着高度的关联,因此建材企业规避问题并不是好办法,在危机中寻觅商机,突破环保政策的重围才是硬道理。